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早上打開手機滿屏的“二月二,龍?zhí)ь^”諺語圖片。“二月二,龍?zhí)ь^”是這一天全國流傳最廣的諺語。二月初二,龍?zhí)ь^,俗稱龍頭節(jié),又稱青龍節(jié),很久以前據說是中國傳統的節(jié)日,相傳這天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
理發(fā):傳說龍頭節(jié)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過去的祭龍、撒灰、熏蟲、擊房梁,炒蝎豆等活動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唯一延傳保留下來的只有理發(fā)了。
大家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很多人選擇今天去理發(fā),特別是過年前后出生的嬰兒選擇這一天去理人生的的第一次頭發(fā),謂之“剃胎毛”
下雨:二月二,龍?zhí)ь^,還有一個意思因為龍王是管司雨的,二月二意味著雨季的到來,以前每逢春雨纏綿,連日不開時老人們也會說,二月二,龍?zhí)ь^,二月就是雨季。但農諺有云:春雨貴如油,于是又有了一句農諺“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
美食:早在唐朝時期,人們已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這個習俗在我們貴池鄉(xiāng)村里的流傳下來就是做粑了。二月二和三月三是以前做粑頻率最多的日子。
開蒙:1949年以前二月二是私塾開學堂門的日子,特別是第一次上學的,叫請先生開蒙,稱啟蒙先生,后來叫啟蒙老師。這一天送孩子去學堂除了學銀還有給先生師娘帶禮品。私塾學堂一般在村莊附近,晚上請先生吃晚飯。
在過去的一些時光里,通過讀書發(fā)達的人,都是很尊敬啟蒙老師的。這個傳統在80年代以前,貴池農村還有很好的傳承,雖然家里不富裕,家中有大事、有貴客、孩子小學升初中升高中,都請先生主事作陪入首席。到了80/90年代考中專和大學的升學宴上,也還有少量的傳承。有的家庭酒席排位置時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排首席;有的家庭是小學初中高中老師單獨開席,也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座大位置。
這些通過讀書“鯉魚跳龍門”的人是先生的驕傲。對于教書育人有方的啟蒙先生,這些人也會感謝施師恩,每逢有升遷、獲獎一直到后來結婚、生兒育女等家有喜事,都恭請先生為坐上賓。很多人自己都是讀書人,仕途順達了,孩子出生還請啟蒙先生取學名。
隨著后來我們教育體制的西化和現代化,這個美好的習俗已經漸行漸遠漸無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