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尹子真人
尹喜又名關尹,周昭王時為函谷關令尹喜,先秦時圭阝縣(今天水市人),母魯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墳(三皇之書)、索(八卦之書,書名)、素(《太公素書》)、易(《易經》)之書。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禮,隱德行仁。后因涉覽山水,于雍州終南山周至縣神就鄉(xiāng)聞仙里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因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其宅為樓觀。周王聞之,拜為大夫。后復招為東宮賓友。
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時見東方有紫氣西邁,知有圣人將至。不久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函谷關,迎入官舍,北面師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并請老子著書,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終。 之后,尹喜乃棄絕人事,按老子所授經法。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關尹子》九篇,發(fā)揮道德二經。
相傳老子騎青牛云游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國濟世,向西域開化。時任函谷關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其過關。自己還派人灑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圣人到來。老子行至函谷關,尹喜聞訊,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關中、越秦嶺、沿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xiāng)秦州伯陽。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筑庵講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練功,經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授于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又自著九簡,名曰《關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經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
太清寶誥:
至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圣顯凡??偳Ф僦倬?。包萬億重之梵炁?;薪窆牛赖路参迩а?。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shù)。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