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讀書是二次成長的必經之路;
要有從生活的最底層崛起的勇氣和力量;勤奮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師的必由之路;讀書、讀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所有專業(yè)人士最經濟最直接最快速的民展就是讀書。讀書有三種:讀書以消磨時間叫休閑式讀書;讀書以認識事物叫學者式讀書;讀書以解決問題叫問題式讀書。而教師問題式讀書有五步法:一在身邊找問題;二帶著問題來讀書;三在讀書書中獲取某種觀點、立場與方法;四用這種觀點、立場與方法來反思;五在反思中改善行動。
2、教學反思是二次成長的關鍵;
反思:自己看自己;條件:首先把自己分離為“現(xiàn)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前提:建構一個“理想的自我”;操作:用“理想的自我”觀察、判斷和評價“現(xiàn)實的自我”;教學反思的四個層次:一普通的:備課,上課,自我評價,修改。二更專業(yè)的:備課,上課,反饋,修改,再上課,對比,總結。三較高級的:教學診斷。記錄、觀察、切片、描述癥狀、同類相并、病理分析、同類病案檢索、治療。四最高級的:課案庫建設。教學分類-指標體系-課案-課案原理說明。
3、課例研討是二次成長最有效的途徑;
上課評課:上課評課的焦點在教師;教師作為上課者,它的作用是磨煉上課的技術;教師作為評課者,它的作用是對課堂技術的模仿。
觀課評教:觀課評課的焦點在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關系;教師作為上課者,它的作用是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教師作為觀察者,它的作用是從他人的課上受到一些啟發(fā)。
析課評理:析課評理的焦點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教師作為上課者,它的作用是幫助老師領會到上課的道理;教師作為評析者,它的作用是實現(xiàn)從經驗到“意識”的飛躍。
4、參加研討會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機;
專業(yè)成長的五要素:學:學問(這是一個人的底子);識:見識(決定一個人的態(tài)度);才:才華(決定他人是否認識到你的價值);膽:膽略(能否把握住機遇);德:品德(能把事業(yè)做得多大)。見識決定態(tài)度 態(tài)度決定氣度:陌生化情境為教師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條件;在現(xiàn)場體驗中獲得巨大靈感;在一個平臺上迫使自己承認己不如人;有利于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幫助教師體驗成功;擴大自己的工作圈與交際圈,成就自己的發(fā)展舞臺。
6、參加學術研討會是重要契機。
7、論著是教師成長的重要臺階。
教師寫作的實質:由默會知識向明言知識轉化。默化知識向明言知識轉化的意義:一固化經驗:經驗因固化而不斷積累。二促進反思:明言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三提升知識層次:明言就是由個到類的轉化。四強化教師的成就感:明言就是“立言立說”。五有效傳播:意會是手把手,明言是“心貼心”。六形成共同體:明言可以尋找到學習共同體。
教師寫作的“三個面向”:面向自我(不是面向專家)—寫給誰看,寫出來作什么用;面向問題(不是面向命題)—思考程序;面向事實(不是面向理論)—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老師要應該這樣寫文章:
1、我在實踐中遇到什么樣的問題?(觀察);
2、這個問題的實質在哪里?(用理論來思考);
3、從我對問題的實質的理解出發(fā),我從哪一個方面入手開始對實踐的改善(行動);
4、改善的結果(觀察);
5、對這一過程的反思及初步的結論(思考);
6、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前瞻);
然后,再來一回觀察——用理論來思考——行動——觀察——思考——前瞻,這樣就進步了。
教師寫作:臨床教學研究
1、從個案出發(fā):具體的研究。
2、行動研究方式:行動者研究如何改善行動。
3、用理論反思:不是研究理論。
4、聚焦任務:我的工作任務是什么。
5、綜合性的視角:不是單純的認知視角。
6、問題意識: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