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似簡單的生活,隱藏的是忙忙碌碌,看似風輕云淡,實則暗流涌動。絕大多數(shù)人為了活下去而不停地奮斗,其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供浪費。所以說,有時候,我們需要明確表達我們的需求是什么,想要什么,簡單說就是——直說。
直說,這會為大家節(jié)省80%的溝通成本和時間,更快達到想要的結果。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訴求,要明確表達出來,別人才能知道。只有明確自己需要什么,別人才能恰當?shù)亟o予,行還是不行,給還是不給。
有人可能會說,直接說出來,如果別人拒絕怎么辦?多尷尬。問題是,如果你提出的是一個很難操辦成功的事,提前應該做了被拒絕的準備,如果提出的是輕而易舉就可以辦成的事,那也不會有什么心理壓力。但是如果說得不清不楚,讓辦事的人一頭霧水的話,你最終得到的結果可能南轅北轍。
被人拒絕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個是你找錯人了,對方?jīng)]有這么大的能力;一個是你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對方不愿意幫你;一個是你找了一個錯誤的時間或者錯誤的地點,對方無法給你明確答復;一個是你沒有足夠的利益交換,畢竟只靠嘴就能辦成事的鳳毛麟角;還有一個就是對方已經(jīng)先答應別人了,你說的晚了……
每個人都有想象中的“理所應當”,比如說請客吃飯一共帶了2000塊,當你說酒水隨意的時候,朋友直接打算開茅臺,怎么辦?暗中的期望是朋友開瓶300塊的,結果是再加一個0,如果真打開了3000塊的酒,內(nèi)心肯定是極度不滿的。所以人需要適時、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免別人的誤會,而不是指望對方“應該”是個成熟體貼的人,會理解和配合自己。在發(fā)現(xiàn)情況要失控之前,再追加一句“上限300塊”,賓主皆大歡喜。
人和人對事物的“自然標準”其實是有差別的,不管是吃飯的標準,還是辦事的方式方法,都有各自的“理所當然”。當發(fā)現(xiàn)各自的“理所應當”并不在一個頻道上時,一定要及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等到黃瓜菜都涼了的時候,心理委屈至極而互相抱怨,甚至做出更過激的行為。永遠不要期望別人能充分理解你的想法,誰也無法滿足別人所有的要求。清晰地表達,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因為時間越充裕,機會越多。
想要維持好關系,溝通很重要。實際情況是,往往做跟想還是會有些許的差距,早早認定對方會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盡量不要用猜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讀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