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繪畫即便是極工的人物畫也重在以線條表現神韻,墨色的濃淡表現人物風景的層次,就像中國書法中筆畫有輕重緩急、墨色變化,忌諱如算子般的呆板。
胡也佛中國仕女畫 (網絡圖片)
而西畫則多以透視技法,甚至纖毫畢現,使得人或物盡量立體呈現,刻畫得惟妙惟肖為上,即便是著名油畫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雖然在面部表情的處理上稍作模糊,若隱若現,神情撲朔迷離,給人以無限遐想,但在明暗對比,立體呈現方面還是比較明顯,特別是衣著細節(jié)的刻畫上,依然一絲不茍,如在眼前。
達芬奇油畫 蒙娜麗莎的微笑(網絡圖片)
后來還出現了超寫實的繪畫風格,簡直就是照片的翻版,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內最典型的如冷軍的油畫。
冷軍超寫實油畫人物 (網絡圖片)
這種過于重視形象逼真的做法,給人一種炫技的感覺,雖然酷似,但總是讓人覺得缺少點味道,就像花瓶看多了也會膩。
日本畫家岡靖知的超寫實油畫
似與不似之間,是我們傳統(tǒng)中國繪畫遵循的基本的美學原則。
林風眠是公認開創(chuàng)中西合璧的重要畫家,他的繪畫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線條,背景又善于運用西方的色彩進行裝飾渲染。
當代著名人物畫家何家英在這方面就注意到了兼收并蓄,既繼承也發(fā)展。比如相聲演員馬三立這幅國畫中,人物形象的刻畫借鑒西方明暗對比方法產生的立體效果,而水墨、線條則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給人的感覺既像又傳神。所以何家英即使很多人物畫極具工筆之能事,但形神兼?zhèn)湟廊皇撬巫我郧蟮哪繕撕驮瓌t。
沒有什么 何家英 馬三立 (網絡圖片)
而在當代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方面,薛林興絕對是位重量級的畫家。他的仕女畫既有中國傳統(tǒng)的線條和水墨,也借鑒吸收了現代西方的造型和色彩,并融合漢字書法中收放、節(jié)奏諸多技法要素,使得他的仕女畫媚而不俗,在國內外均獲得廣泛好評,他也是少有的繪畫作品入展法國巴黎羅浮宮并斬獲大獎的中國畫家。
薛林興近作 貴妃圖
無論是中國古代的還是當代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畫家,所使用的勾線筆需要足夠細長,有彈力、吸水性強,勾線的同時也可以進行渲染,而枯墨的運用使得畫作更具有金石氣。
薛林興簡筆仕女人物畫法
在薛林興的人物畫藝術風格里,線條是骨架,通過渲染的層次或者明暗的對比賦予人物以立體感,而他的三叉戟用筆法,使得美女的秀發(fā)如瀑布般傾瀉而下,飄飄若仙。
這種細膩入微又酣暢淋漓,猶如中國書法那樣收放自如,宛如游龍,所謂書畫同源,正是通過中國特有的毛筆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所以歷來中國畫落款的時候,藝術家們都用個“寫”字,它是我們特有的文化,文以載道,書畫怡情。正如薛林興老師所言,中國畫不太在意眼前看到的什么,而是心理想的什么,表達什么樣的感情,這正是中國繪畫高于西方繪畫的地方。難怪當年畢加索對張大千說真想不通中國人為什么還要來西方學習繪畫藝術!
陳少梅金陵十二釵之探春(網絡圖片)
當代偉大的人物畫家之一傅抱石先生的畫作在拍賣市場已經價值逾億,他在繪畫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傅抱石先生成功地把山水畫的濃墨重彩運用到傳統(tǒng)人物畫方面,成為民國到解放后中國人物畫一道獨特的風景。
傅抱石人物畫 (網絡圖片)
人物勾勒之細膩,而背景水墨色彩之大氣滂沱,讓人嘆為觀止。“我對于畫畫造型的美,是頗喜歡那在亂頭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謹嚴精細的。”—傅抱石
傅抱石去日本留學是徐悲鴻的指點,徐悲鴻告訴傅抱石,日本繪畫較好地繼承了中國文化的東西,值得去學習。當時很多日本的書畫家不僅書畫水平高,中國詩文的程度也是相當了得,也每每讓好多中國書家感到汗顏。
日本 拜山 山水畫
現代很多中國畫家都有日本留學的經歷比如陳之佛、潘天壽等。近現代的日本可以說是中日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繪畫藝術激烈碰撞交融的地方,傅抱石在留學的這幾年,雖然研修的是陶瓷工藝,但實際上卻是對中國、日本書畫以及西方的現代藝術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研究,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以及繪畫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明治維新以后,西方繪畫藝術對日本的影響巨大,但日本的繪畫藝術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根深蒂固,很難短時間能夠改變的。所以傅抱石后來這種書畫風格的形成,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中國畫傳統(tǒng)的元素偏多,他的造型風格可能借鑒了日本或者西方的東西,但是并不顯著。
傅益瑤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去了日本留學,并且確信父親所說的中國文化的很多東西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去日本,就是要把中國文化徹底搞通,而不是把中國文化丟掉!可是到了日本她才發(fā)現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傅益瑤在留學日本之前已經經過了較為嚴格的中國畫基礎的訓練,她希望十年浩劫中斷的中國畫的傳統(tǒng)元素能夠在日本找到,可是經過了明治維新后持續(xù)一個世紀之久不斷西化的日本繪畫幾乎沒有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影子!她在父親傅抱石的母校武藏野美術大學這個日本最頂級的藝術學府里看到的繪畫幾乎是清一色的西方色彩的具有裝飾性的涂抹拼塊,完全沒有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線條和水墨神韻。
日本畫全國院展作品 (日本《現代文藝》2011)
傅益瑤在講解她創(chuàng)作的《佛教東漸圖》(網絡圖)
傅益瑤 佛教東漸圖 (網絡圖片)
本來希望像她父親一樣能夠在東瀛汲取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繪畫技法的養(yǎng)分,沒想到在日本的幾十年,傅益瑤卻是通過艱辛的努力用自己探索的中國水墨征服了日本!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