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旁邊有個男孩子,背著個大書包自己一個人在蕩。一看就是晚自習放學還沒回家。
我笑說:中年人是下班之后在車里坐一會兒,中小學生是放學之后在秋千上面蕩一會兒。
女兒說,“媽媽,躺在秋千上,抬頭望天,感覺自己輕飄飄的像一朵云,腦袋里什么都沒有,什么煩心事兒都清空,這種感覺真的好放松,這就是我的黃金三分鐘。”
“黃金三分鐘”,很妙的描述,我再次體驗到和孩子聊天的有趣,但也不禁感慨:區(qū)區(qū)幾分鐘而已,孩子真的好容易滿足。
不過仔細想想,讓孩子滿足和放松的,并不是這短短幾分鐘本身,而是可以在這幾分鐘里,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是這種放空的狀態(tài)。
放空、留白,對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實在太稀缺了。
咨詢中有幾個成績很好,對自己要求高,也很自律的孩子。回家第一時間完成作業(yè)是標配,完了還自覺完成課外練習。在其他家長和老師眼中,他們都是來報恩的別人家孩子。
但他們自己并不快樂,焦慮、強迫、抑郁。
我問一個孩子,最喜歡爸爸媽媽做什么?
很意外,回答并不是爸爸陪自己玩,陪自己打球之類。這個孩子說,喜歡爸爸休息的時候。
因為“他休息了就不會來管我。”
還有個孩子說得更直白,他跟媽媽說,希望媽媽能躺平一點,放松一點。
另一個孩子,說自己最開心的時刻,就是“爸爸媽媽別來管我”。這里的管,不是我們以為的管學習。而是父母自以為的關(guān)心,開導和安慰。
看,哪怕是營養(yǎng)、愛與關(guān)心,這些孩子需要的東西,太滿了也吃不消。
當代人總在不遺余力地索求,得到的多一些再多一些。
錢多掙一些,房子再大一些,車子再高級一些。買買買塞滿自己的房間,然后再買買買各種收納箱,倒騰大量原本就用不上的東西。
給孩子買做不完的教輔資料,報聽不完的網(wǎng)絡(luò)課程。
生怕留出一點縫隙,孩子的美好前途就從中漏掉了。
如何給孩子留白?以下是AI的回答:
給孩子的生活留白,是每位父母都應(yīng)該學會的重要技能。留白,是一種藝術(shù),也是一種智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guān)注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更要學會給他們留出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首先,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
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父母應(yīng)該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和休息時間,保證他們每天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睡眠質(zhì)量,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
其次,要給孩子留出自由活動的時間。
孩子需要自由活動的時間來放松身心,緩解學習壓力。父母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場等地方玩耍,或者讓他們在家中自由活動,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要給孩子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
孩子需要獨立思考的時間來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在完成作業(yè)后進行一些思考性的活動,如閱讀、寫作、畫畫等,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最后,要給孩子留出與同伴交往的時間。
孩子需要與同伴交往的時間來培養(yǎng)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或者組織一些家庭聚會,讓孩子與同齡伙伴或者親戚朋友一起玩耍、交流,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社交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