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載自紅芙蓉
《常吃山藥》山藥家常做法
山藥自古就是藥食兼?zhèn)渲罚缭?000多年前中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山藥有補(bǔ)脾養(yǎng)胃、生津潤肺、補(bǔ)腎澀精作用,因此,秋季保健應(yīng)多吃點山藥。
1、健脾止瀉。秋季常見病是腹瀉,有些是功能性的,與細(xì)菌、病毒感染無關(guān),不必使用抗生素之類,這時山藥就能發(fā)揮作用。而且對于霉菌性的腹瀉也有明顯作用,每天煮食山藥500克,分2~3次吃即可。如果能磨成山藥粉,則每次吃15克。
2、補(bǔ)益強(qiáng)身。平時體虛之人,應(yīng)趁秋涼時加緊進(jìn)補(bǔ),以備冬天不時之需。山藥補(bǔ)而不熱,溫而不燥,最適合老年人需要,常吃有益無害,每天吃山藥100克左右,連續(xù)吃1~2個月,以量變求質(zhì)變,緩而求功。
3、補(bǔ)肺潤燥。久病虛損的慢性咳嗽,可以吃山藥調(diào)治。山藥是天然補(bǔ)肺潤燥之品,在臨床上是治療肺虛久咳、虛喘的濟(jì)世良藥,每天250克左右,緩以圖功。
4、澀精止尿。遺精、尿頻都是腎虛所致,山藥補(bǔ)脾的同時,還能補(bǔ)腎,提前吃點山藥,可以防患于未然,對冬季易加重的上述疾病大有好處。吃法簡單,不拘量,常服之。
5、固澀止帶。婦女白帶增多,無色無味者,可常吃山藥以治之。山藥有很好的健脾化濕、固澀止帶功能,不論是脾虛帶下還是腎虛帶下,長食山藥一定奏效。
6、潤膚祛燥。山藥能生津潤燥,有滋養(yǎng)皮膚、毛發(fā)的功能,故有美容作用。秋季皮膚極易干燥,使人毛發(fā)枯槁,容顏失華,因此多吃山藥,能潤澤皮膚和毛發(fā)??梢杂蒙剿?00克煮粥,早晚常喝。
山藥的幾種吃法:
1、土雞燉山藥(煨湯):
主料:鮮山藥4斤,鮮雞塊2斤。蔥2根(切段),姜3片,芝麻油、鹽、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將山藥切成段。用高壓鍋將雞快稍壓三成熟后,倒入山藥段并加入輔料,再用微火燒20分鐘即可。
2、清炒山藥片:
主料,鮮山藥若干,蔥2根(切段),蒜苗1根(切碎),姜片、醋、芝麻油、鹽、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如醋炒藕片那樣。
3、山藥炒肉片:
主料:鮮山藥200克,里脊肉300克。
輔料:胡蘿卜50克,小黃瓜50克,蔥2根(切段),姜3片,鹽、酒、胡椒粉各少許。
藥材:黃芪5錢,防風(fēng)3錢,白術(shù)2錢,大棗10顆。
做法:將胡蘿卜、小黃瓜用鋸齒刀切段。藥材加姜片用4碗水煮成1碗藥汁備用。里脊肉切薄片并加入所有調(diào)味料拌腌。油少許炒香蔥段后,放入肉片拌炒至變色。倒入山藥、胡蘿卜及小黃瓜,淋藥汁后加鹽調(diào)味炒1分鐘即可。
4、燴山藥丸子
原料:山藥、肉末、蒜臺、香菇、紅椒、蛋液。
調(diào)料:料酒、鹽、味精、糖、胡椒粉、醬油、淀粉、湯、蔥、姜。
做法:
蒜臺洗凈切段,香菇、紅椒洗凈切塊。
山藥去皮煮熟后壓成泥狀,加入肉末、蛋液、料酒、鹽、胡椒粉攪拌成肉餡。
鍋中放入大量油,油熱后將肉餡擠成丸子狀下油鍋炸硬即可撈出。
鍋中留少量油將蔥、姜塊煸香,加料酒、醬油、湯、糖、味精、鹽、胡椒粉調(diào)味。
待丸子熟時下蒜臺、香菇、紅椒,燒熟后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5、什錦山藥粒
原料:山藥、青紅椒、罐裝玉米粒。
調(diào)料:糖、味精、鹽、水淀粉、鮮湯(可用水替代)。
做法:
山藥去皮洗凈、青紅椒洗凈,都切成玉米粒大的丁。
鍋中加水,水開時將山藥粒和青紅椒粒焯水。
鍋中放少許油,下山藥粒和青紅椒粒,翻炒片刻后加少量鮮湯。
然后加入糖、味精、鹽,最后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特點:色彩鮮艷,口感脆嫩。
6、山藥熘肉片
原料:山藥、干木耳、豬里脊。
調(diào)料:料酒、糖、鹽、味精、胡椒粉、蛋清、水淀粉、蔥末。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縱切一分為二,然后斜刀切片;干木耳用水泡軟,去根洗凈。
里脊肉切薄片,加鹽、味精、料酒、蛋清、水淀粉上漿。
鍋燒熱,倒入涼油,油溫2~3成熱時下肉片滑嫩,同時下山藥片、木耳滑熟,倒出控油。
鍋中留少許油,煸香蔥花,加料酒、水、鹽、味精、糖、胡椒粉調(diào)味,用水淀粉勾芡,再倒入剛做好的菜料翻炒均勻即可。
特點:又滑又嫩,味道咸鮮。
7、拔絲山藥
原料:山藥。調(diào)料:綿白糖、干淀粉。
做法:
1.山藥洗凈去皮切成棱形塊,控水后蘸干淀粉,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
2.鍋中放少許油,加入綿白糖及少量水用小火炒勻。
3.當(dāng)糖液炒至黃色時倒入剛炸好的山藥塊,翻炒均勻。
4.最后盛入抹過涼油的盤中即可。
特點:香甜酥脆,每塊山藥間都可以拔出細(xì)長晶亮的糖絲。
8、山藥餅
特點:色澤金黃,口感香糯。
原料:山藥,糯米粉、澄面、面包糠、淀粉、雞蛋。
做法:
1.山藥去皮洗凈上鍋蒸12分鐘,取出壓成山藥泥。
2.澄面用熱水燙熟,雞蛋打成蛋液。
3.山藥泥中加入澄面、糯米粉和成面團(tuán),然后分別做成圓形小餅狀。
4.將山藥餅依次蘸干面粉、雞蛋液,最外層裹上面包糠,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可。
9、山藥油飯
材料:山藥1斤,糯米1斤,油蔥2湯匙,絞肉2兩,沙拉油半杯,香菇少許,蝦米2湯匙,醬油、鹽、味素。
作法:
1.山藥去皮切丁炸熟待用。
2香菇泡軟切絲。
3.糯米泡4小時,蒸15分待用。
4.另起油鍋入絞肉,香菇、蝦米、山藥炒數(shù)下,再入油蔥、醬油、鹽、味素拌炒,最后倒入糯米飯拌勻即可。
10、山藥小饅頭
材料:山藥1 斤,面粉3量杯,發(fā)粉1茶匙,溫水1杯、糖少許。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片、蒸熟,壓成泥狀備用。
2.發(fā)粉放入溫水溶化,倒入盆內(nèi)與面粉、山藥泥調(diào)拌,再用手揉成面團(tuán),蓋干凈布放置一旁使其發(fā)酵(時間長短,視氣候而定)見面團(tuán)膨脹后,便可再揉合成粗條,切成小段。
3.水滾放入蒸籠內(nèi),大火蒸10分鐘即可。
11、山藥包子
材料:山藥700克,面粉3杯,絞肉600克,蝦米200克,發(fā)粉1茶匙,糖、紅蔥頭、胡椒粉少許。
餡料制作:油入鍋炒香蝦米、絞肉、山藥切絲炒半熟后,再入電鍋蒸熟,備用。
作法:
1.面團(tuán)發(fā)酵(和饅頭作法同)后,揉成粗條,切成小段,包入餡料。
2.水滾,放入蒸籠內(nèi),大火蒸15分鐘即可。
12、百果燴山藥
材料:山藥1斤,百果、紅棗、素肉塊各適量,豆苗1斤。
作法:
1.素肉塊用開水泡軟、洗凈,擠乾水份,用調(diào)料入味,油鍋燒熱將素肉塊炸成金黃色備用。
2. 山藥切滾刀塊,大小與配料略同。水開之后,將紅棗先煮5分鐘,再將山藥放入同煮,待山藥熟軟之后,再入素肉塊、百果續(xù)煮一下,加入調(diào)味料、胡椒粉少許,最后用太白粉水勾薄芡即可。
3. 豆苗燙熟拌入調(diào)味料鋪盤底。
13、紅燒山藥
材料:后腿肉2斤,山藥2斤,蔥3支,蒜頭5顆。
調(diào)料:油6大匙,醬油5大匙, 冰糖、胡椒粉少許。
作法:
1.后腿肉切3公分塊狀,入熱油鍋炸后撈起備用。
2. 山藥切塊狀入油鍋過油后撈起備用。
3.蔥切大段入油鍋炸后撈起。
4.先將肉、蔥段、蒜頭置鍋中加入調(diào)味料后加熱,沸后小火燉2小時,再加入山藥燜20分鐘即可。
14、山藥排骨湯
材料:山藥3斤,排骨1斤,姜6片、鹽、味精。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滾刀塊。
2. 排骨去骨水,再加6杯水煮滾10分鐘加入山藥塊、姜片一起煮至山藥熟透,加入調(diào)味料即可。
15、香酥山藥
材料:山藥3斤,低筋面粉1斤,雞蛋2個,發(fā)泡粉1小匙,鹽、糖各1湯匙,香菜少許。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絲備用。
2.面粉、蛋、發(fā)泡粉、鹽、糖、香菜、山藥絲一起拌勻,用湯匙挖小塊放入油鍋炸酥即可,食用時可沾甜辣醬、黑胡椒粉。
16、山藥炒羊肉
材料:山藥6兩,羊肉(里?。?兩,姜片、辣椒片酌量,太白粉、鹽、蛋白、醬油、糖、味精、酒、胡椒粉、香油適量。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片,用熱水汆燙備用。
2.羊肉切片用蛋白、鹽、太白粉、腌過放冰箱醒一下。
3.起油鍋約5-6分熱,將羊肉過油備用。
4.起油鍋將姜、辣椒爆香,加入調(diào)味料、高湯,再將 汆山藥片燜約2分鐘,再加羊肉翻炒一下勾芡,淋上香油即可。
17、涼拌山藥
材料:山藥0.5斤,小黃瓜4兩,烏醋、醬油、香油、 糖適量。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絲備用。
2. 小黃瓜洗凈,切絲備用。
3.將黃瓜絲放於盤底,再將山藥絲放於之上,將調(diào)味料淋上即可。
18、山藥魚片
材料:山藥0.5斤,魚肉1斤,青豆仁1兩,姜絲、蒜片、辣椒片酌量,太白粉、鹽、蛋白、醬油、蠔油、味精、酒、胡椒粉、香油適量。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片備用。
2.魚肉切片用蛋白、鹽、太白粉、腌過備用。
3.煮一鍋水將山藥片入水汆燙撈起備用。
4.熱一鍋油約5-6分熱,將腌過的魚肉片過油撈起。
5.起一油鍋將姜、蒜、辣椒爆香,再將汆過的山藥片入鍋,加調(diào)味料及高湯燜一下,再將已過油的魚肉片翻炒一下勾芡,淋上香油,最后將青豆?fàn)C過撒在上面即可。
19、山藥麻油雞
材料:山藥2斤、雞1只,老姜片數(shù)片,麻油、酒、味精適量。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滾刀塊備用。
2.雞洗凈切塊備用。
3.麻油入鍋爆香姜片,放入雞塊略炒,加酒放入適量水,煮至雞肉快熟放入山藥,用小火煮十分鐘即可。
20、山藥炒牛肉
材料:山藥2斤、牛肉1斤、蛋白1個。
調(diào)料:鹽、味素、胡椒粉、太白粉、蒜末。
作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片,沸水川燙撈起備用。
2.牛肉切片加入太白粉、蛋白,溫油汆過撈起待用。
3.起油鍋蒜末爆香,放入山藥,加半碗水煮滾后,加入牛肉片與調(diào)味料炒數(shù)下即可。
21、山藥羊肉湯
原料:羊肉、山藥各200克,胡蘿卜,青蒜,當(dāng)歸2片,枸杞子1杯,川芎、黃芪、姜各4片,黑棗4粒,高湯1000毫升,水500毫升,米酒120毫升,鹽適量。
做法:
(1)青蒜洗凈切斜片;山藥去皮切塊;胡蘿卜去皮切片;
(2)山藥、胡蘿卜、羊肉一起放入盅內(nèi),加入其他配料(鹽出鍋時加),并用耐熱膠膜包住盅口,蓋上盅蓋,移入蒸鍋加熱水,蒸30-40分鐘。
(3)熄火前加入鹽和青蒜片,出鍋可食。
此菜具有補(bǔ)血,養(yǎng)顏,強(qiáng)身,通便之功效。山藥可預(yù)防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脂肪沉淀,防止動脈硬化過早發(fā)生。
22、百合山藥粥
原料:百合120克、山藥60克、紅棗、大米適量。
調(diào)料:蜂蜜、白糖。
做法:將山藥削皮切成小丁,大米淘凈,加清水與百合、紅棗煮成稀粥,用蜂蜜、白糖調(diào)味服用。
功能:百合能潤肺止痰,清心安神;山藥、大棗能補(bǔ)脾胃,配合使用,補(bǔ)肺潤躁,養(yǎng)心安神。
23、蓮子山藥粥
材料:豬肚1只,蓮子、山藥各5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豬肚去除脂膜,洗凈切碎,蓮子、山藥搗碎,和糯米同放鍋內(nèi),加水文火煮粥,
特點:豬肚補(bǔ)脾胃,山藥、蓮子、糯米補(bǔ)中益氣而養(yǎng)胃陰。脾胃得補(bǔ),則中氣健旺,下垂的臟器即可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