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上幼兒園第1周,因為親子活動,我一起陪著,而且只有半天,既有新鮮感又好玩,所以很開心。
第2周的第1天,早上去的時候還挺好,回來的時候跟我說,媽媽我也哭了,我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想媽媽了。后來老師說,她看到其他小朋友哭,被帶動了。
結(jié)果第2天早上就哭著不要去幼兒園,說不喜歡上幼兒園,要和媽媽待在一起。
很明顯,孩子的分離焦慮來了。她希望媽媽時時刻刻在身邊,那是一份保障,是一種安全感。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幾乎都會經(jīng)歷一種分離焦慮,不想上幼兒園,只想待在家里,去了也是哇哇大哭。
開學之前我也是做了不少功課,讓大寶帶著小寶體驗上課的感覺,給她講繪本故事,講小朋友到幼兒園上學的一些情形。
開學前還是挺期待著上幼兒園,覺得成為一名幼兒園的小朋友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她也憧憬著上幼兒園。但是分離的焦慮還是不可避免的來了。
小寶總的來說,還算可以,嘴上叫著不喜歡上幼兒園,真去了,到了教室,哭一下下,老師抱過去,基本就好了。所以,這個過程,沒有特殊情況,依舊送孩子去幼兒園。
這讓我看到斗型紋的孩子,看著很有自己的見地,但適應外界的能力還是稍稍偏弱了一點。所以,理解孩子,她需要這個過程。
期間,經(jīng)常與小寶講講幼兒園的老師,小朋友,把她的關注點從不要轉(zhuǎn)過來。
當她說不喜歡上幼兒園時,我會跟她說,老師都很喜歡你,她們夸你小手很靈巧,可以幫老師做很多事情,是老師的小幫手。
再多問她,你交到了哪些新朋友,學校里有多少小朋友,你認識了幾個?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把認識的朋友告訴我,并會說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哪個小朋友不小心把衣服弄濕了,老師給他換衣服了。我和哪個小朋友一個桌子,我們一起玩了什么。
聊聊這些,雖然緩解了孩子一些情緒,但是第2天一起床她又繼續(xù)叫:我不喜歡上幼兒園。
某天,大寶看到小寶起床后開口閉口都是“我不喜歡上幼兒園”,一副嫌棄的樣子。我說,小寶就是你當年的翻版,你經(jīng)歷的了更加漫長的過程,感受到我當年的不容易吧!一方面,大寶很不屑,好像這種事不會發(fā)生她身上似的,另一方面又感同身受,天天面對叫著不要去幼兒園的孩子是何種滋味。這一切,也只有為娘的才有深刻體會。
當年帶大寶的時候因不懂孩子心理,沒有及時疏導她、引導她,解決她內(nèi)心的擔憂,從而延長了她的過渡期,心中也有一絲遺憾。
因為有不喜歡上幼兒園的情緒,所以小寶一直問我什么時候可以不上幼兒園。我說等放暑假寒假了就不用上幼兒園了。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時間概念,無法理解暑假寒假,所以我就給他畫了張時間表。
畫這張圖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有些東西是我們需要去遵守的。1~7代表一個星期,三角形代表要上課,圓形代表休息。雪花代表冬天到了,開始放寒假了,到時候就整天都不用去幼兒園。太陽代表天氣很熱,暑假到了,放假了,也可以整天待在家里了。
看到圖表上這么多三角形,孩子又來了情緒:我不要這么多三角形,我要一直是圓形。這一點上只好慢慢的去強化孩子,一直圓形會有,等到放假的時候就每天都是圓形。讓孩子有期待的同時,也讓孩子懂得遵守。
所以當她在叫著我不要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問她今天是三角形還是圓形。孩子心里很明白今天是什么日子,所以,當她自己說出來,今天是要去上學的,主動性也就多了一份。她知道只有當圓形的時候,才在家里休息,不用去幼兒園。
這個過程也真的是磨練人性,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她就會一直念叨著同樣的話語,顛過來倒過去,讓你耳朵生繭。
問她為什么不喜歡去幼兒園,也不告訴你一個理由,就只是念叨著不喜歡上幼兒園。
前幾天給孩子梳頭發(fā)的時候,突然說道:我不要午睡起來排隊梳頭發(fā)。當我問她:你不喜歡去幼兒園,是因為中午午睡起床后要排隊梳頭發(fā),你不喜歡,是嗎?那媽媽給你梳蜈蚣辮,這樣子午睡起來之后不會散掉,就不用梳頭發(fā)了。
有的時候我們真的很難發(fā)現(xiàn)孩子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這個小不點就因為頭發(fā)事情一直念叨不喜歡上幼兒園,而她也不輕易表達出來。所以我跟孩子說:如果你有什么問題無法解決的話,你都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會幫你想辦法,媽媽也可以跟老師商量,我們一起來解決。
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有原則性的,我們要堅持。但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是可以去找方法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