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依托于漢字而存在,從古至今,漢字都是人們研究的課題。其實在古代,很多詩人就把漢字運用的淋漓盡致,不信我們來看看下面這首詩。
《題金山寺》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數(shù)鴻輕。
這是北宋詞人蘇軾寫過的一首七言古詩,初看仿佛沒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如果倒著讀呢?我們試試看。
輕鴻數(shù)點千峰碧,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這是一首名副其實的回文詩,是使用詞序回環(huán)往復的修辭手法,讀來回環(huán)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蕩氣回腸,意興盎然的美感?;丨h(huán)詩常見,但意境如此的少見?!额}金山寺》的順讀為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曉,倒讀則是黎明曉日到漁舟唱晚。這首詩完完全全展現(xiàn)了蘇軾的文字功底,仿佛本首詩就是為了炫技而生,令人嘆為觀止。
其實絕妙的回文詩還不止蘇軾這一首,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篇《璇璣圖》。前秦婦女蘇若蘭,知識廣博,儀蘭秀麗,丈夫叫竇滔。竇滔有個寵姬叫趙陽臺,若蘭十分嫉妒,每每想見,總免不了一番嘲諷,竇滔常常為此遺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竇滔去襄陽做官,若蘭不肯與他同往,他便帶上趙陽臺去赴任,漸漸和若蘭斷了音信。若蘭十分悔恨,于是費盡心機,織成了一塊八寸見方的五色錦緞。
這首詩把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我們把它放在圖中方便大家理解。全文無論反讀、斜讀、橫讀、交互讀、退一字讀、迭一字讀、均可成讀??勺x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才情之妙,貫古超今,織者的悲歡憂樂,忠憤感激,躍然紙上。這張圖中可以找到7958首回文詩了,你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