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作者陳壽是這樣評述劉封的:“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wèi)”
有史可循的一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
義子:劉封。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yǎng)封為子。
長子:劉禪。字公嗣,甘夫人所生。也是正妻所生,在與封建社會來說是很重要的。
次子:劉永。字公壽,穆皇后所生。先為魯王,后封為甘陵王。因于劉禪寵臣黃皓不合,被劉禪貶黜,常年不得見劉禪。
三子:劉理。字奉孝,穆皇后所生。先為梁王,后封為安平王。早卒,謚為悼王。
劉禪從小的時候就流離失所,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在戰(zhàn)場上毫無建功,劉封不一樣,《三國志》中是這么描寫的“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余,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zhàn)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劉封20多歲,武力過人,有武義跟隨諸葛亮,張飛扥人隨軍西上,所到之處戰(zhàn)無不克。攻下益州的時候,被封為了副軍中郎將。雖然三國志對劉封主要戰(zhàn)績描寫的不是很詳細,但是就這一點足以說明了劉封如果不死,在蜀漢后期如果諸葛亮加以調教水平也是可以超過過姜維的。
回到文章的開頭。“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wèi)”劉封所處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但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導致不能自保。
關羽被困樊城之時,連連求救于劉封和孟達,希望劉封孟達發(fā)兵救助,但是劉封聽從了孟達的意見沒有去救助。因為當時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之時,關羽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亂?!?。劉備要立太子之時,詢問孔明和關羽的意見,孔明認為是劉備的家室,不參與意見,而關羽則說法也是:“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比生亂”的意思。關羽從來都看不起劉封。此時關羽求救,孟達一句話一下子戳中了劉封的痛點“你視關羽為親叔叔,關羽未必看你為侄子”。此時劉封拒絕了救助關羽,致使關羽兵敗被殺。也是劉封日后被殺找了一個理由。
劉封自殺時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聽到這句話劉備為劉封流淚傷心。本意不予殺劉封,但是“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賜封死,使自裁”諸葛亮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劉備,劉備思量再三,采納了諸葛亮的意見,也是害怕自己死后劉禪無法控制劉封。
為什么害怕劉禪不能控制劉封呢,因為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余,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zhàn)克。后擔心孟達不能守住上庸,也派劉封前去。劉備對于劉封還是比較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