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對濕氣有清熱利濕,淡滲利濕,苦溫燥濕等多種治療方法,要根據(jù)不同的濕證進行辯證治療.
薏仁米,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仁主要成分為蛋白質(zhì)、維生素B1、B2有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長期飲用,能治療褐斑、雀斑、面皰,使斑點消失并滋潤肌膚。而且它能促進體內(nèi)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也被當作節(jié)食用品。
飲食方面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熱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濕氣太重,身體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體內(nèi)發(fā)熱量,從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xiàn)象。在陰雨潮濕的季節(jié),若感覺自己有濕邪入侵的癥狀,如精神不振,頭暈困倦、舌苔薄白、上腹悶脹、不思飲食,口粘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爛,尿短少而黃赤、下腹隱痛等癥狀,可自己用些藿香、茵陳、紫蘇、土茯苓、苡仁等煲些骨頭湯或單獨煲水飲,對去濕有良好的作用。
1、海帶冬瓜苡米湯:海帶(或海藻)30克,冬瓜100克,苡米10克,同煮湯,用適量白糖調(diào)味食用。有降血壓,降血脂,清暑解熱,利濕健脾,防癌作用。
2、白扁豆50-80克,炒至半透,與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少量食鹽調(diào)味食用。有健脾消食,清暑止瀉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振,惡心嘔逆,慢性泄瀉或便糖,暑濕瀉痢,夏季煩渴等癥。若加入人參6克則效果更佳。
3、粉葛赤小豆扁豆豬骨湯,功能清熱解肌、生津止渴、健脾去濕,對頸背疼痛、濕熱,甚至冠心病等均有幫助
-----------------------------------------------------------
姜能活血散瘀、增加發(fā)汗、去除體內(nèi)濕氣、抗風濕、化痰;健胃、幫助消化、促進食欲、改善便秘、腹瀉現(xiàn)象;排毒、止暈、舒緩偏頭痛。 在消沉、疲倦時,能提振情緒、給人溫暖、充滿力量、腳踏實地的感覺,使心情愉快
----------------------------------------------------------
桂花 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迷人,經(jīng)常飲用可凈化身心,平衡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別是驅(qū)除體內(nèi)濕氣,舒暢精神安心寧神。
回答:2009-10-03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