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https://mil.redianyule.com/p/20190203/1970178_2.html
歷史上還真有一位諧音為“豬八戒”的和尚,俗姓朱氏,名朱士行,法號“八戒”,生于東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出三藏記集》記載:朱士行為人“志業(yè)清粹,氣韻明烈,堅正方直,勸沮不能移焉?!?/p>
三國曹魏齊王曹芳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僧人曇河迦羅到洛陽翻譯佛經(jīng),曾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率先登壇受戒,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
朱士行出家之后,在洛陽研讀、講解佛經(jīng)《小品般若》,因為當時翻譯者把一些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刪掉了,以至于講解起來,前后不通順,朱士行聽說西域有較為完整的《大品經(jīng)》,于是決定前往西域求得真經(jīng)。
曹魏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從雍州(今屬陜西長安西北)出發(fā),穿越沙漠來到于闐國(今屬新疆和田),果然見到了正版的梵文《大品般若經(jīng)》。
朱士行留居在于闐國,潛心抄寫佛經(jīng),一共抄寫了九十章,六十余萬字。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十人,把抄寫的佛經(jīng)送往洛陽。
于闐國一些小乘佛教信徒對此橫加阻攔,污蔑《大品般若經(jīng)》是惑亂婆羅門正典的異端經(jīng)典,于是向國王報告稱:“漢地僧人要把此經(jīng)書傳到中原,大王若準許這些人出國,大法會因此斷滅,大王將成為罪人??!”
于闐國王于是下令,禁止弗如檀等人出國。
朱士行為此十分氣憤,他把抄寫了多年的佛經(jīng)拿起來起誓說:“我現(xiàn)在就把佛經(jīng)放進火中,若火不焚燒經(jīng)書,則請國王允許我的弟子把經(jīng)文送達漢土?!?/p>
說完就把佛經(jīng)投入火中,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火焰突然熄滅了,佛經(jīng)卻毫發(fā)無損。
于闐國王只好同意弗如檀等人出國,把佛經(jīng)送到了洛陽,前后歷時二十余年。
元康元年(291年),無羅叉、竺叔蘭等人將佛經(jīng)翻譯成漢文,更名為《放光般若經(jīng)》。
朱士行因為年老體弱,選擇留在了于闐國,后在于闐圓寂,享年七十九歲。
朱士行花費數(shù)十年時間,一片真心求得真經(jīng),他對佛祖的虔誠,對佛教的篤信,對佛法的熱忱,絲毫不遜色于唐朝的玄奘法師。
朱士行完成了求得真經(jīng)的壯舉,因此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到西方求取真經(jīng)的第一人。
順便說說“八戒”,八戒即:無殺意、無貪意、無淫意、無妄語、不飲酒、不著華、無求安、時過中不食。
《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原型極有可能就是朱士行,但小說完全顛覆了歷史,豬八戒貪吃貪睡,好色自私,和歷史人物朱八戒可謂云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