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蔬菜簡稱野菜。在貴州四川系指高原山區(qū)各種不同的地貌、植被、土地和氣候等類型環(huán)境中,自然分布和生長,未經(jīng)人工栽培而作蔬菜食用的一類野生植物。故稱山菜,也稱山野菜。比如說,陽藿即是其中的一種。
陽藿學(xué)名蘘荷,英文名Zingiber mioga(Thunb.)Rose. 別名野姜、蘘草、茗荷、苴*等,屬食用陸生種子植物的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貴州各地海拔1000-1500米的山谷陰濕處,現(xiàn)農(nóng)家亦有移栽至房前屋后的。周邊的四川、重慶、湖南和廣西等省區(qū)部分地區(qū)也有陽藿。
陽藿數(shù)莖叢生,植株高0.5-1米,根莖淡黃色。葉2裂,互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多少散生紫紅色細(xì)點(diǎn),葉面光滑,背面葉脈兩側(cè)疏被長柔毛,葉舌兩裂,膜質(zhì),長2-4厘米。地下莖匍匐生長,向下抽生肉質(zhì)根,其上發(fā)生大量須根;向上抽生紫紅色嫩芽,見光呈綠色,葉鞘紫色,緊裹嫩芽(俗稱陽藿筍),葉鞘散開后,莖葉生長,花軸伸出,花密集成穗狀花序,橢圓形,長3-5厘米;花由紫紅色的鱗片包被。花分為大小3瓣,淡黃色,被白色假種皮?;ㄆ?-9月,果期9-11月。同科類似品種有野陽藿,學(xué)名陽荷,英文名Z.striolatum Diels. 別名白蘘荷。其根莖白色,較瘦細(xì);葉具柄,長0.5—0.8厘米;總花梗短,長可達(dá)5厘米,具2—3枚鱗片;花紫色,唇瓣倒卵形;生長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林蔭下。
陽藿的食用部位為花莖和根莖。花莖的軸和鱗片呈淺綠白色,故民間稱白陽藿。6月起采收食用嫩花莖,9—10月可采收食用其花,冬季可挖采其根莖。食用陽藿具有治胃病,消化不良的功效。
陽藿根莖含有α-蒎烯、β-蒎烯及β-水芹烯等。每100克嫩莖和花穗含蛋白質(zhì)12.4克、脂肪2.2克、食物纖維28.1克、維生素C和維生素A共約98.85毫克。根莖還可入藥。味辛,性溫。溫中止痛,散瘀消腫,平喘。治冷氣腹痛,年久咳喘,經(jīng)閉,大葉肺炎,腰痛,頸淋巴結(jié)核,無名腫毒;解草烏中毒。
地下莖剛萌出地面時(shí)的嫩芽,葉鞘剛散開時(shí),采收洗凈后,或生用或汆水或在炭火上烤至半熟等方法用煳辣椒面或蒜泥生拌、熟拌、燒拌;還可清炒、熗炒、蒜泥炒后食用。
夏季在花蕾未出現(xiàn)前即開始采收其嫩花莖食用,秋季花期可食花和花莖,生食、涼拌、炒、燒、熗、煮湯及鹽漬、醬腌、生泡或配料任您選擇。
冬季挖地下莖,燒拌、熟拌或炒、燒、燉食均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