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名為《征服的后果》,有同學說了本來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兒讓你一說這么喪氣。甭著急,慢慢跟著草根看下去就知道為啥會這么說了。
有同學問,加拿大被英國人占領了,會再發(fā)生一次《阿卡迪亞大驅逐》這樣的事兒嗎?沒有,英國人占領加拿大后,加拿大的法裔社會并沒有受到?jīng)_擊,加拿大人也沒有被驅離。英國人的征服只是趕走了法國精英階層,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毫無二致。如果說有變化,就是《毛皮戰(zhàn)爭》中提到的英國人對法國老百姓的報復不會再有了,當然,也沒有新法蘭西襲擾新英格蘭了。
不但沒有逼迫加拿大人離開,實際上英國人還鼓勵他們留下來。為什么沒有像對阿卡迪亞人一樣驅逐出境呢?此時法國軍事力量已經(jīng)被從北美清除出去,加拿大人不再被認為是威脅了。于是當1760年新法蘭西在蒙特利爾投降的時候,條件并不苛刻。法國的法律、風俗、制度雖然沒有被保護,但也沒有被廢止。加拿大人被允許保有他們的土地和財產(chǎn),并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繼續(xù)保持他們的宗教信仰。新任的軍事長官是詹姆斯·默里,就是那個冬天在魁北克城內被凍得吃不住勁,來年春天又被里維斯打敗了的家伙。他是個軍人一個硬漢但并不是沒有頭腦的莽漢,他知道要更好地統(tǒng)治這些法裔加拿大人,必須給他們以相對優(yōu)厚的待遇。大不列顛是個新教國家,英國國教接管了加拿大,但是在默里管理下并沒有禁止天主教的教堂,也沒有禁止天主教的活動。
天主教會現(xiàn)在處于一個微妙的地位,戰(zhàn)爭期間他們失去了大量錢財和資產(chǎn),大批神父逃回了法國,但是教堂依舊矗立,天主教作為法裔社會的一部分依然存在于加拿大人心中。以前的三大首腦:教會、行政和軍事長官中,只剩教會還在,法國總督和軍事貴族都不存在了,教會在法裔加拿大社會中反而凸顯出更大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沒有教會,就沒有后來的法裔加拿大社會。
1763年2月10日結束七年戰(zhàn)爭的《巴黎和約》簽訂,法國放棄了下列地方:
加拿大(這里指圣勞倫斯河谷)
阿卡迪亞的其余部分(包括布雷頓角島和愛德華王子島)
俄亥俄谷地和大湖區(qū)
法屬路易斯安娜
曾經(jīng)在北美存在的巨大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只剩下紐芬蘭海外的兩個小島,圣皮埃爾(St. Pierre)和密克隆島(Miquelon),這兩個小島今天仍然是法國領土。有意思的是,當時英國卻沒有完全確定是否要加拿大。隨著七年戰(zhàn)爭接近尾聲,皮特面臨過很大的壓力,要求他放棄加拿大換取加勒比海上富產(chǎn)蔗糖的瓜德羅普島(Guadeloupe)。
“有人要我要加拿大,有人要我要瓜德羅普島,誰能告訴我到底該選哪個?”皮特面對爭執(zhí)的聲浪如是說。
最終英國選擇了加拿大,不過那時候皮特已經(jīng)離開首相府,英國國王已經(jīng)換成了喬治三世(George III)。
《巴黎和約》的簽訂讓英國人獲得了巨大的土地,但是沒等英國人好好喘口氣,麻煩就又來了,這次是法國的前印第安盟友。
英國人徹底征服新法蘭西之前,就同圣勞倫斯河谷的一些印第安人部落簽署了和平協(xié)議,但是還沒有跟內陸的部落接觸。等戰(zhàn)后英國人開始向內陸接收法國人的那些站點,印第安人的不滿產(chǎn)生了。有趣的是,最先爆發(fā)沖突的是英國人的易洛魁盟友塞內加人,塞內加人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英國殖民者進入他們的領地。
一個土著醫(yī)生叫做“特拉華先知”(Delaware Prophet)開始號召大家回歸傳統(tǒng)、拒絕白人、拒絕白蘭地,把“紅毛狗”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先知的主張得到渥太華酋長龐蒂亞克(Pontiac)的支持,在龐蒂亞克的召集下,反抗迅速擴大到包括奧吉瓦、渥太華、Potawatomi和塞內加部落。
“你們征服了法國但是沒有征服我們,我們不是你們的奴隸,這些湖泊、森林和山巒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是我們時代生存的地方,我們不屬于你們?!变滋A酋長Minweweh發(fā)出聲明。
整個前線地區(qū)陷入到暴力沖突之中,2,000多個殖民者和400多名士兵被殺。除了底特律,每個尼亞加拉以西的堡壘都落入印第安人之手,暴亂持續(xù)了兩年極大打擊了英國人的統(tǒng)治。最終龐蒂亞克尋求和談的時候,他的意思很明確:印第安人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英國人只是客人,英國人只能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立貿易站點,僅此而已。英國人雖然不情愿但還是接受了,然后印第安人的聯(lián)盟就分崩離析,然后印第安人們就一如既往地再次陷入到互相之間的仇殺之中,然后龐蒂亞克就被敵對部落派出的刺客干掉了。
在印第安反叛最高潮的時候,阿默斯特將軍曾經(jīng)考慮過使用“生物武器”來消滅印第安人。像很多傳統(tǒng)的歐洲軍人一樣,阿默斯特非常憎惡印第安人的戰(zhàn)術。阿默斯特認為打仗是軍人們的事兒,應該堂堂正正在戰(zhàn)場上進行,而不應該從背后打槍甚至是恐怖襲擊,尤其是針對平民的大屠殺。
阿默斯特支持無情地打擊印第安人的反叛,為什么不弄一些被天花病毒感染的毯子給印第安人?這種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打擊印第安人。阿默斯特的“生物武器”攻擊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他就被召回了英國。但是有記載皮特堡的軍官曾經(jīng)把一些從醫(yī)院弄來的,帶有天花病毒的毯子和手帕給了印第安人,造成疾病流行。
一個旨在平息印第安人憤怒的《1763年皇家宣言》(Royal Proclamation of 1763)頒布了,這時候龐蒂亞克的叛亂已經(jīng)平息。
《宣言》重新劃分了英國北美殖民地,要點如下:
新法蘭西的圣勞倫斯河谷現(xiàn)在成為魁北克省,默里成為新任長官;
新斯科舍省擴大到包含原法屬阿卡迪亞的整個疆域(包括布雷頓角島、愛德華王子島和新不倫瑞克),也就是今天整個海洋省的區(qū)域;
最關鍵的一條是關于印第安人的土地,為了鼓勵“有序地”擴張,英國人被禁止進入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任何人如果想進入內陸進行貿易必須首先獲得執(zhí)照。內陸是印第安人領地禁止定居者進入,有關事宜由位于倫敦的印第安事務管理處(Superintendent of Indian Affairs)負責,他們的職責是在土地開發(fā)前跟印第安人簽協(xié)議。這個政策用來安撫印第安人,保護毛皮貿易。
這是依照《宣言》劃定的印第安人領地,十三個殖民地被印第安領地和魁北克省限制在了東海岸。
《宣言》一出北美殖民地民眾立刻群情激憤,我們?yōu)榱硕砗ザ砉鹊睾蛢汝懲▏嗽⊙獖^戰(zhàn)為的就是這個?法國人阻止我們向西發(fā)展,現(xiàn)在英國政府也來這一套?當然,《宣言》可能是英國政府的權宜之計,但是北美殖民者們不這么看。
《1763年皇家宣言》第一次承認印第安人的土地所有權,關鍵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任何沒有被轉讓或者出賣給我們的土地,都屬于主張的印第安人所有?!?/p>
這個《宣言》對北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現(xiàn)在仍然是加拿大處理很多印第安事物的依據(jù),盡管它的時效性被很多法庭所質疑。依照《宣言》,所有沒有正式轉讓的那些土地都屬于印第安人,好像很對,但是往深一步想又有了些新問題。比如一塊土地在定居者手中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生活了好幾代了,那他們對這塊土地是不是擁有所有權?這時候來一個印第安人聲稱一下土地就得易主?并且《宣言》對后來才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地方比如英屬哥倫比亞省有效嗎?那時候BC省還不是英國的土地。這些問題至今仍在被律師們和印第安團體們爭執(zhí)著。
《1763年皇家宣言》一直以來影響著加拿大制定和處理土著居民的法案,雖然它不是當前加拿大《憲法》的一部分,但是1982年《憲法》第25章節(jié)里特別提到了它,也就是說,還會繼續(xù)影響加拿大的法律很長時間??从撕图幽么笕硕嗝从薇浚?763年頒布的一紙《宣言》到現(xiàn)在還不作古,就是因為這一影響,至今通過英屬哥倫比亞到達西海岸的輸油管線無法建成,極大地影響了資本主義建設的發(fā)展,體制上的缺點暴露無遺。
《1763年皇家宣言》也對封建制度進行了限制,引入英國的法律制度,讓魁北克對英國殖民者更有吸引力。然而遙遠寒冷的北方講法語的天主教省份對農民沒啥吸引力,只是一些英國毛皮商人開始移居毛皮貿易中心蒙特利爾。
有人說1760年是英裔加拿大(English Canada)的開端,紐芬蘭人馬上會站出來反對,因為圣約翰早在尚普蘭之前就已經(jīng)是一個繁忙的貿易站點了。此外,新法蘭西陷落前也有英國定居者前往新斯科舍,占據(jù)了阿卡迪亞人留下的田地,見《阿卡迪亞大驅逐》,這里的加拿大僅指圣勞倫斯河谷。
如果有同學認真,可能會注意到在《皇家省》那篇里草根提到了Canadien,這個詞跟咱們通常見到的加拿大人的英語有點不同,沒錯兒,這個是法語。那個時代,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成長起來,他們是法國人的后裔,因此叫Canadien,現(xiàn)在,加拿大迎來了新時代。
很快,Canadien和Canadian之間的矛盾就出來了,來到蒙特利爾的Canadian毛皮商人數(shù)不多但是能量挺大,魁北克的長官默里更喜歡Canadien不喜歡那幫油嘴滑舌的商人?!缎浴反_立了在魁北克采用英國的法律和政府形式,默里對此并不熱心。盡管天主教會對他心存疑慮,但是他全心支持教會并同神父緊密合作,連選舉主教也來捧一捧場。
默里拖延召開政府大會,因為他知道加拿大人不喜歡這個,他允許法庭繼續(xù)采納法國法律和習俗,這進一步讓他跟商人們的關系敵對起來。商人們去倫敦告狀默里胳膊肘往外拐,1766年默里被召回去英國國會聽證,再也沒有回到加拿大。
擺平法國人帶來同印第安人的矛盾,安撫印第安人又帶來同殖民者之間的矛盾,還有魁北克法裔和英裔之間的矛盾,征服新法蘭西這本該喜大普奔的一件事,現(xiàn)在正朝著一鍋粥的方向發(fā)展。
還在英國人慶祝他們征服新法蘭西的時候,默里就說:“如果我們足夠明智,我們應該把加拿大還給法國,新英格蘭需要有一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p>
跟默里有同樣憂慮的人還有不少,和平協(xié)議談判的時候一本小冊子就被廣泛散發(fā),敦促政府把加拿大還給法國保留蔗糖島。小冊子提醒說:如果沒有法國威脅的存在,北美殖民地就會尋求獨立。
新法蘭西被征服后,法國首席大臣舒瓦瑟爾公爵(Duc de Choiseul)說,你們看著吧,如果沒有了我們法國這個威脅,你們的北美殖民地很快就會鬧起來,你們丟了北美殖民地可比我們丟了加拿大損失更大。
都是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