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護任命北周宰相,專權(quán)跋扈,引起了新皇帝宇文覺及一些功臣不滿,宇文護采取了強硬措施,殺掉宇文覺,另立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為帝。宇文毓也不是俯首聽命之輩,兩年多以后又毒死宇文毓。新皇帝就是北周武帝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他從不涉足軍事,他更關(guān)注的是宇文護所忽視的尊儒重教。
公元564年,當宇文護的母親由北齊境內(nèi)回到北周時,周武帝竭盡晚輩孝敬之禮儀,不僅使宇文護的母親深受尊崇,更始宇文護戒備心理大減。宇文護聯(lián)絡(luò)北方突厥,大舉進攻北齊,周武帝全力支持,然而由于號令不明,周軍在洛陽附近的邙山慘遭齊軍重挫,對于最大的責任人宇文護,周武帝再次選擇了隱忍,他沒有說一句責備的話。
公元572年3月18日,宇文護例行從封國進京拜謁叱奴皇太后,太后是宇文邕的生母,宇文護每一次拜見太后,太后總是讓他坐下,而讓宇文邕站在一旁,宇文護因此毫無防范,而就在此時站在他身后的宇文邕舉起了手中的玉圭,這應該是這位儒雅的皇帝第一次橫眉冷對他的政治對手,但亮劍就做到了一擊致命,就這樣,經(jīng)過12年的隱忍、歷練和等待,北周武帝真正走上了中國歷史的政治舞臺,他將為北周、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北周武帝針對農(nóng)業(yè)的一系列措施, 使關(guān)中地區(qū)逐步擺脫了貧困,成為了北周的大糧倉。相比于北周開區(qū)的水利工程,北齊建造佛像、寺院的工程規(guī)模更為浩大,蒙山大佛古稱晉陽西山大佛,位于山西太原蒙山北峰。
北齊的佛像造像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無比珍貴的藝術(shù)瑰寶,但他在當時也在不斷蠶食著北齊原本強盛的經(jīng)濟根基,北齊政權(quán)普片佞佛,寺院遍地,寺院既是宗教場所,又是經(jīng)濟組織,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人手,他們既不像政府交納租調(diào),也不承擔國家的徭役,這就意味著,僧尼人口眾多,朝廷的財政收入就越小。
北周武帝,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繼續(xù)蔓延,一場大規(guī)模的滅佛運動即將展開,北周武帝滅佛,這是一個敏感而又危險的舉措,雖然當時的佛教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國家經(jīng)濟,但佛教思想影響深遠。北周武帝雖然決心控制佛教,但是決不愿意重蹈北魏太武帝的覆轍,他采取了步步推進的措施。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又一次召開大討論,并最終判定三教的位置為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后。北周的滅佛運動并沒有引起國家的震蕩,相反,國家實力迅猛提高。當時整個王朝共還俗僧人300多萬人,為王朝增加了大量的勞動了和軍人,廢除寺院四萬座,使大量土地重新回到國家手中,這當然能極大地增強國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