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與夫人蔣定在一起;圖片來源于網絡)
琴棋書畫為中國文人之藝,其中琴、書、畫為中國文人藝術的基本。
所謂琴,也就是音樂,原本不限于琴,除了操弄的琴、瑟、箏、琵琶之類,也包括吹奏的笙、竽、簫、笛等等,大致在明朝以后,文人之琴一般以今天所謂的古琴為基本,就如近代以后的西洋音樂以鋼琴為基本一樣,為文人應學之操弄藝術。畫也是文人應學之藝,琴、畫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美育課程。
應學不等于必學,系于條件所限,未必個個文人都能操琴作畫,但中國有一項特殊之美育,不受條件限制,凡文人,必學書法之藝術。所謂書畫同流,乃是從繪畫技法而言。書為必學,畫為應學。文人必能書,未必能畫;畫者必能書,善書者亦能畫。既然如此,則比較操琴,書畫之藝尤其基本,為文人重中之重的藝術,也即書畫為文人最基本的藝術傳統(tǒng)。
中國文人書畫即使從三國兩晉算起,至今也有了1800年歷史傳統(tǒng)。不過隨著民國時代的告去,這個傳統(tǒng)的延綿也發(fā)生了斷裂。斷裂不是突然的終結,民國遺留下了大批較之今天來說具有傳統(tǒng)屬性的“士大夫”,他們的生命畢竟在著。
所以,有一個垂垂不亡的過程。大致來說,這些“士大夫”到了2000年前后,方才基本絕跡。恰好去世于2000年的陳從周,可視作為這批人的末世代表,他的書畫,也可以視作為中國文人書畫藝術的絕唱。
理解文人書畫,不可從專業(yè)角度去看,也即不能從專門的書畫家角度去看文人書畫。書畫是可以專門的,但文人書畫則并非專門。書畫對于文人,不過是藝,他首先是文人,然后作為文人而作書作畫;他可以熱衷于作書作畫,可以以書畫之藝而著名,但他首先是文人。非文人之書、之畫,傳統(tǒng)稱為書匠、畫匠、畫工之類,這并不等于社會地位低下,畫工一樣可以享受高品級的爵祿,甚至獲得翰林之身份,宋朝畫院之鼎盛即是明證。
正因為如此,中國書畫藝術有院內、院外兩系,或者也可以稱為兩派;實際上,兩者就是文人書畫與專業(yè)書畫之分。兩個系統(tǒng)之間,具體人物的身份未必絕然分明。比較而言,文人書畫的綿延不絕占盡主流,因而,中國誠然有專門書畫的傳統(tǒng),但以文人書畫為中國書畫史主體,或也可說為主干。陳從周是這一主干中最近的一個典型。
陳從周精文史,詩詞曲賦皆其所長,其多藝性世所贊佩,是一個具備完整屬性的傳統(tǒng)文人。諸藝之中,尤以擅昆曲著名,俞振飛與他之間是亦師亦友關系,俞振飛高徒梁谷音跟陳從周之間更是雅戲摯友。文史方面,陳從周之游記散文可說是當代中國文學中第一,他的《徐志摩年譜》是民國文學史研究經典。包括書畫,這些都只是他的副業(yè),他的主業(yè)是古建筑園林。
陳從周1918年生于杭州,早年學的是書畫文史,但興趣所在則是古建筑園林,這興趣轉而成為了他的主業(yè),從教授美術而轉聘浙江之江大學建筑系、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1952年后執(zhí)教于同濟大學建筑系,以至終身。1958年批判梁思成為代表的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在會議上檢討說:“我流毒是最深的,在座的陳從周他便能背我的文章,我反對拆北京城墻,他反對拆蘇州城墻,應該同受到批判?!保悘闹埽骸妒萦啊獞蚜核汲上壬罚┻@既說明了陳從周是梁思成的知音,也說明了陳從周在那時已經是中國古建筑領域的重要人物。
梁思成屬于師輩,但陳從周與梁思成是亦師亦友關系,不過,在文革以前,陳從周在古建筑園林業(yè)的名望和學術地位還不及梁思成?!八汲芍芯恐袊ㄖ⑹罒o匹。”(《傅斯年致朱家驊信(1942年4月18日)》)陳從周雖然早就成名,但學術上進入輝煌期是在文革之后,從而可以說前有梁思成,后有陳從周,他們兩人形成了前后雙峰。
就具體的學術而言,陳從周和梁思成也是有側重不同,梁思成側重建筑,陳從周側重園林,一為古典建筑巨擘,一為古典園林巨擘。梁思成是中國古典建筑理論的集大成者,陳從周是中國古典園林理論的集大成者。梁思成重在古典建筑的營造法則,陳從周重在古典園林的美學原則。有梁思成和陳從周的合璧,中國古建筑園林作為一門獨立的自覺的藝術,便獲得了完整的闡釋和確立。
近百年來,中國科技領域能夠躋身于世界科技最高水準的屈指可數,古建筑園林屬于可數一項,梁思成、陳從周是該領域最主要的兩位代表和領袖人物。
中國古建筑園林對藝術向來是十分講究的。從而,主持人所需要的藝術、學問修養(yǎng)也十分講究。宋朝《營造法式》作者李誡就是個“博學多藝能”的人,著有十卷《續(xù)山海經》、二卷《續(xù)同姓名錄》、三卷《馬經》、十卷《古篆說文》、三卷《六博經》、三卷《琵琶錄》,僅僅從這些著述的名稱看,就涉及到了地理學、史學、古文字學、音樂、相馬、博彩等(參見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序·李誡》)。
藝術方面,李誡擅長書畫,尤其擅長畫馬。
建筑與園林,在中國尤其是園林更要求藝術。
陳從周說:“中國園林應該說是‘文人園’,其主導思想是文人思想,或者說士大夫思想,因為士大夫也屬于文人。其表現特征就是詩情畫意,所追求的是避去煩囂,寄情山水,以城市山林化,造園就是山林再現的手法,而達明代造園家計成所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薄爸袊鴪@林之所以稱為文人園,實基于‘文’,文人作品,又包括詩文、詞曲、書畫、金石、戲曲、文玩……等等,甚矣學養(yǎng)之功難言哉“。(《園林清議》)
這當中,書畫是最最要緊的“學養(yǎng)”。陳從周正是具備了這樣的“學養(yǎng)”,才能繼梁思成之后,成為古建筑園林巨擘。
園林之法,同于畫理。書法與園林,也是關系密切?!霸靾@要‘大膽落墨,小心收拾(畫家語),更為要諦,使寬處可容走馬,密處難以藏針(書家語)’?!保悘闹堋墩f園》)這是造園之理有類于書畫之處,而書畫本身又是園林不可或缺的要素?!翱瓷饺缤鎯皂?,游山如展手卷;一在景之突出,一在景之聯(lián)續(xù)。所謂靜動不同,情趣因異,要之必有我存在,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何以得之,有賴以題詠,故畫不加題則顯俗,景無摩崖(或匾對)則難明,文與藝未能分割也。”(陳從周《說園三》)
書法具有標題、靈魂作用?!邦}辭是起‘點景’之作用。題辭必須流連光景,細心揣摩,謂之‘尋景’?!保悘闹堋独m(xù)說園》)“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發(fā)人遐思。而聯(lián)對文辭之雋永,書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嘆,徘徊不已。鎮(zhèn)江焦山頂的‘別峰庵’,為鄭板橋讀書處,小齋三間,一庭花樹,門聯(lián)寫著‘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見到,頓覺心懷舒暢,親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稱好,游罷個個傳誦。
至于匾額,有磚刻、石刻,聯(lián)屏有板對、竹對、板屏、竹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書條石,皆少用畫,比具體的形象來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裝裱的屏聯(lián),因園林建筑多敞口,有損紙質,額對露天者用磚石,室內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廳堂齋室,懸掛裝裱字畫,可增加內部光線及音響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靜之感,有與無,情況大不相同。當然宣紙規(guī)格、裝裱大小皆由一定,乃根據建筑尺度而定。”(陳從周《說園》)要是沒有書法,也就等于園林沒有了標題,沒有了靈魂。
陳從周本人的書畫,也是造詣很深。屬于陳從周同輩的書畫界大師王棲霞(西野)說:“我友陳從周教授,治古建園林之學久。其早年從事文史,研習繪畫,對人物、山水、花鳥,各有高深造詣。中年以后,所繪蘭竹,意多于筆,趣多于法,自出機杼,脫盡前人窠臼。”(王棲霞《園林談叢?跋》)這一評價是很恰當的。
陳從周的書畫嚴格繼承了文人書畫傳統(tǒng),書卷氣濃郁,功力深厚。書法少有草書,一般為楷書、行書或行草。陳從周的繪畫最喜蘭草,次為竹,又喜畫柳、畫松。
從這而言,他的書畫形式是十分保守的。陳從周說:“隨著時代的流轉,有些人數典忘祖了?!苍S青年們會說我太迂了,但是歷史與現實不也正是如此嗎?”(《說蘭》)他的觀念似乎十分保守。但是,陳從周的書畫又不保守,這是從其內涵而言。尤其是文革后的陳從周,書畫技法已經到了爐火純青境界,所以或書或畫,不受窠臼限制,更是意趣盎然,隨性隨安,所謂王棲霞所論的“自出機杼”,正是一種個人性,一種現代性。
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聘請的唯一的顧問是陳從周,這正是現代派世界建筑巨擘貝聿銘的眼力特出之處,他能夠從陳從周保守主義形式之下看到一種現代主義。
1979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考慮如何展示中國古典園林,面臨著難以適合的環(huán)境困境,陳從周經過考察后,把蘇州網師園殿春簃極其巧妙的復制過去,既保守其本來面貌,又解決了與大都會展示環(huán)境之間的現代性契合關系,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這雖然只是展示了中國園林非常小的一個局部,卻被視作為了中國古典園林第一次成功的“出國”。保守形式下的現代性內涵,這正是陳從周整體思想包括其書畫藝術精神的根本所在。不理解這一根本,就無法理解陳從周。
欲深入理解文人書畫,務必要了解其師承和友誼。中國從孔子以降,歷二個半千紀,雖然劫難不絕,但文人師承關系未有中斷,這當然也包括文人書畫的傳承。“師承問題,這件事如今很少人談及了。山貴有脈,水貴有源,學問也是如此。”(陳從周《書邊人語》)中國古典學術,幾無不要涉及師承,古典藝術也是不可脫離師承。
所謂師承,就是繼承、發(fā)揚、變化、傳遞。除了師承,還有友誼,也就是文人的交往關系,這種交往構成為了他的交流平臺,所以,一方面中國文人傳統(tǒng)是主張閉門面壁,一方面又反對閉門主義,竭力主張行萬里路,尋師訪友,進行交流溝通。所以,師承和友誼是考察一個文人的基本視角,研究書畫也同樣如此。
陳從周早年就學于杭州鹽務中學,該校的教畫先生為胡也衲。胡也衲畢業(yè)于劉海粟的上海美術??茖W校,精于繪畫,以畫公雞著名。他在鹽務中學任教期間,培養(yǎng)了三個得意門生葉淺予、申石伽、陳從周,葉淺予、申石伽后來成為專業(yè)的書畫大家,陳從周年齡最幼,雖不專門,但亦為書畫大家。陳從周考入之江大學學習文史,愛好還是書畫,后被張大千收為入室弟子,亦師從張大千二哥張善子(陳從周稱其為“二老師”)。
陳從周長于書畫,大學畢業(yè)后從事美術教學,曾被聘為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副教授。由于主要志趣在于古建筑園林,所以又由專業(yè)的美術轉向古建筑園林研究。從這來看,陳從周的書畫起步于劉海粟上海美術??茖W校一系,又受業(yè)于張大千一系,以傳統(tǒng)為根本,且充滿了現代元素。
對陳從周一生影響極大的是徐志摩。陳從周的二嫂是徐志摩堂妹,他的三哥曾與徐志摩表妹訂婚,他自己的妻子蔣定又是徐志摩的姑表妹,徐志摩父親徐申如是蔣定舅舅,陳從周、蔣定的婚姻介紹人則是徐志摩的兒子徐積鍇。就輩分而言,陳從周與徐志摩屬于同輩,但年齡相差二十一歲,屬于兩代人。由于有著這樣緊密的親戚關系,加以中學課文中就已經學習徐志摩詩文。
所以,陳從周形成了一種徐志摩情結。這一情結又為陳從周打開了一扇十分寬闊的師友之門。
徐志摩去世時候,陳從周僅有十三歲,“志摩去世后,我非常沉痛,我僅僅在童年中見到在我家花廳中的一個背影,總是消滅不了。我愛讀他的詩文,雖然我所用力的是古建筑園林,但他的性靈卻感染了我的氣質,對我的思想感情上是起變化的。我從那時候起便留心他的事跡?!保悘闹堋丁葱熘灸δ曜V〉談往》)這種徐志摩情結一直保持到了陳從周晚年,他說:“五十年后尚有這個小弟弟在懷念著”。(《記徐志摩》)
陳從周在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任教時候,收了徐志摩前妻張幼儀和徐積鍇妻子張粹文為學生,教她們書畫,張幼儀、張粹文尤其是張粹文都成為很好的書畫家。張粹文后來在海外又被張大千收為弟子。陳從周也常去看望徐志摩遺孀陸小曼。徐志摩的姑丈是蔣謹旃,蔣謹旃也是陳從周的岳父,他的堂弟是蔣方震(百里),蔣方震是徐志摩一向敬服之人,也是梁啟超的大弟子,而徐志摩也出了一千銀元拜了梁啟超為師。這樣,循著徐志摩這條線,陳從周與梁啟超一系的人物結成了廣泛的師友關系,又與徐志摩的新文學同道結成了廣泛的師友關系。
綜合而言,以1949年以后而言,陳從周的師友中屬于文人一類而長于書或書畫的,大致有葉恭綽、葉公超、朱啟鈐、章士釗、張宗祥、梁思成、林徽音、陸小曼、童寯、趙深、陳直生、卞之琳、陳夢家、趙景深、趙家璧、劉敦楨、何家槐、沈從文、余上沅、張奚若、金岳霖、楊振聲、方令孺、豐一吟、馬一浮、鄭曉滄、陳叔通、葉圣陶、黃作燊、蔡方蔭、俞平伯、許寶騄、許寶馴(俞平伯妻)、蘇步青、蘇淵雷、顧頡剛、何其芳、顧廷龍、盧繩、柳士英、鄭曉滄、羅哲文等,其中葉恭綽、朱啟鈐、馬一浮、葉圣陶、章士釗、俞平伯、顧廷龍、沈從文、顧頡剛、蘇淵雷等皆可謂一時大家。陳從周師友中屬于專門書畫家的,大致有劉海粟、徐悲鴻、胡亞光、王棲霞、豐子愷、黃苗子、吳湖帆、徐紹青、俞子才、葉淺予、胡也衲、申石伽、謝稚柳、唐云、郁風、謝孝恩、謝孝思、王季遷、王璩常等,其中多為大師級人物。
陳從周師友中還有俞振飛、梅蘭芳等人,皆以書畫見長。陳從周這一師友圈子,大致說來,可稱是代表了民國后期以來中國書畫特別是文人書畫的最高水平。
可見,在陳從周似乎十分保守的表象下,充滿著十分現代的藝術意識。既為文人書畫,便是一種傳統(tǒng),必須要在掌握傳統(tǒng)的基礎上,才能有現代的發(fā)揮。
比如畫蘭,這是文人書畫的一道坎,是書法與繪畫之間必須要過的一道橋梁。欲畫蘭,務必先有扎實的書法功力,有書法之功力,才能通過畫蘭這個橋梁進入到繪畫領域。“中國人愛畫蘭,是世界上獨特的藝術,與書法一樣,純粹草綠筆墨的表現,沒有書法功夫,沒有從簡單中寓復雜的構圖,無深淡對比的能力,那就畫成韭菜燒黃蜂了,得到的畫面是一個亂字,如今畫蘭的畫家逐漸少了,也許是畫家在書法上用力疏忽了吧。”
畫蘭既是對一個人書法功夫的鑒定,也是對一個人繪畫基本功的鑒定。
因此,從基本功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傳統(tǒng)、現代之分,并沒有保守、現代之分。陳從周喜歡畫蘭,既是一種藝術偏好,也是對文人書畫基本規(guī)則的堅守。陳從周之蘭,在現當代書畫史中,可謂中國第一,是中國經典的蘭草之美的文人絕唱。
(責任編輯: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