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來,又看到新一輪中醫(yī)黑和中醫(yī)粉的罵戰(zhàn)。哭笑不得之余,決定寫點文字。全文略長且枯燥,心急的朋友可以先看首段立論:
科學原本是一門謙卑、嚴謹?shù)膶W問,如今被用來黑一切,這是科學的悲哀。真正具備科學精神的人,應該深知:
科學只是人類解構、觀察、解釋世界的一種方法。除了科學之外,世界上還存在著宗教、藝術、技藝、靈修、醫(yī)學等多種認識世界的方式。
非科學不等于不該存在。何況,醫(yī)學(無論中西)本身并不能算作科學(這一點有機會也可以談談)。
打著科學旗號黑一切的那些人,充其量只算科學主義的教徒,并不具備科學精神,甚至背道而馳。
科學精神和科學主義,可不是一碼事
那什么是科學精神?來看看科學的理論基礎:
“ 任何科學理論都是假說,嚴格講,這些假說是永遠不可能被證實,但隨時可能被證偽,我們僅僅是把那些經(jīng)歷無數(shù)次驗證還沒有被證偽的假說姑且認定為是可靠的。”
這是卡爾·波普提出的證偽理論(原句請參見文末注釋)。這個人大家不熟悉,但是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學生——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那么這段到底在啰嗦啥呢:
在科學看來,一個理論之所以成立,并不是因為它是真理,只是因為它從提出以來至今還沒有被證明是錯的,所以姑且當作科學結論。
舉個例子:“人總會死”,這句話在我看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真理。
而科學家則會說:我們認為“人總會死”,是因為我們從未見過不死的人,所以目前為止沒被證偽,姑且認為它成立。但是從未見過,并不代表不可能出現(xiàn),更不代表沒有,因此無論概率多么大,我們都無法斷定“人總會死”是一句100%正確的真理。
感謝看到這里還沒有棄讀的朋友們!
科學為什么要像杠精一樣啰嗦別扭?從中我們反而可以看到,
科學本質上是一門極為謙卑審慎的學問:它追求真理,卻自知人類只可接近,卻無法掌握真理。
因此常人確定無疑的事情,都會被科學看作“從未被證偽的假說”。
可見科學的嚴謹與謙卑,這才是真正追求真理的態(tài)度。
多說一句,或許正是受老師卡爾·波普的證偽理論影響,筆者認為索羅斯打心眼里鄙視,那些貌似完備、權威自大的經(jīng)濟學理論。面對市場經(jīng)??创┍举|,抓住漏洞,給予致命一擊。
回到正題,對科學精神而言: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
蘇格拉底說,“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這個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恰恰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像極了《道德經(jīng)》里“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span>(參見文末注釋)
知道自己掌握不了真理的人,往往離真理更近。而自以為掌握真理的人,基本上都是笑話。
科學精神是追求真理,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無視權威,同時也了解人類本質上的無知與渺小,對理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返觀當下,傲慢以真理擁有者自居的人中,無論學歷高低,多數(shù)人只是在義務教育到博士階段,學習了些知識和公式,就誤認為自己掌握了科學,開始嘲笑一切非科學學科。
但是一個真正具備科學精神素養(yǎng)的人,應該深知:科學只是人類解構、觀察、解釋世界的一種方法。除了科學之外,世界上還存在著宗教、藝術、技藝、靈修、醫(yī)學等很多種認識世界的方式。
而一個最基本的邏輯是:非科學范疇的東西不等于錯誤,更不等于非科學的東西都該死。何況醫(yī)學(無論中西)本身就不能算作科學。(這一點有機會也可以談談)。
這就是為什么高級的科學家和西醫(yī),對宗教、藝術、中醫(yī)、甚至巫術都抱有開放和接納的態(tài)度,反而是一些自大才疏的人群愛叫囂科學主義。而這些人其實并沒有學到科學精神,充其量是一群誤把科學當宗教信的教徒而已,這種信仰一般叫作科學主義。
科學謙卑謹慎,追求真理卻不以真理自居。
而科學主義則以真理自居。把科學放在宗教的位置,試圖指導人生的全部判斷和意義,同時試圖消滅其他非科學異教徒。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高水平的科學家基本上是前者,而愛黑別人的人往往是后者。
其實本文并不想批判中醫(yī)黑,因為低端的中醫(yī)黑和中醫(yī)粉其實是一類人。
掐架的中西醫(yī)大夫也是一類人??茖W教徒和狂熱宗教徒也是一類人。
錯從來不在科學與宗教,不在中醫(yī)與西醫(yī)。
不在理論,而在于人性的傲慢、自負、偏執(zhí)、戾氣。
如果不覺察、修正人性上的問題,無論信中醫(yī)、西醫(yī)、科學、宗教,結果都是枉然,最多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
希望大家想起老子和蘇格拉底。
用科學思維,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用中醫(yī)思維和實修,讓自己成為一個感知敏銳、身心平和的人。
末尾聲明一下,本人熱愛科學,也很喜歡西醫(yī),同時認為中醫(yī)應該認真對待來自科學和西醫(yī)的批評和質疑,也喜歡看科學對于其他學科的分析和批評,但這和否定消滅的“黑”是兩碼事。這一塊有機會再聊。
總之,雖然真理未必越辯越明,但碰撞就容易產(chǎn)生火花,使雙方都有所得。抱著習氣罵個你死我活,只是讓我們離進步和收獲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