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看第一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div>
江南水鄉(xiāng)縱有千里,處處有鶯歌燕舞,一派祥和艷麗。正是春天芳華,綠樹映襯著紅花,更添幾分明媚。
流水繞著村莊,堂堂流出山麓。山腳的城鎮(zhèn)也就靜靜地,像漂浮在水上一般,睡著在春天的和適里。
一切都很安靜又美好,可一會兒,山風(fēng)起了。
綠樹、紅花、溪水的波紋,在一陣陣微風(fēng)中搖曳生姿。
城郭中的酒旗隨風(fēng)招展,在一派煙雨中更顯得鮮亮無比。
簡簡單單14字,將江南的美好全部搬到了紙上,映射到讀者目前。
第二句呢,不似第一句的泛寫,杜牧抓住了江南煙雨中一個別樣的建筑大書特書。
寺廟,還不止一座。
南朝四百八十寺。
這一句介紹很詳細,南朝,是這些寺廟開始矗立在江南大地上的時間。四百八十是概數(shù),寫寺廟在煙雨中處處生花,極多。
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里的樓臺是寺廟的另一種說法,因上句中用了“寺”,這一句就不合再用。
“煙雨”更是本詩精髓,從這首詩中,后世不知多少人筆下就那樣翩然寫出“煙雨江南”幾個字。煙雨成為江南最有名的特征,也成為了江南的代稱之一。
字面上看這一句,也只是第一句的延伸。但細看“多少樓臺煙雨中”這一句,多少是帶出了杜牧自身感情色彩的。
到底還是沒藏住。
杜牧所在的年代,正是唐憲宗銳意中興時,可惜憲宗后期也沉溺于煉丹服藥,身體垮了,心也垮了。朝堂上下剛剛有一點亮光,立馬又變成黑暗一片。
這里寫南朝,大概對皇帝沉迷成仙這件事情略有諷喻。南朝的皇帝信佛,于是大興土木建起這一座座寺廟,既無助于生民社稷,也沒有讓自己得脫輪回。
一如唐朝的皇帝信道求長生。
【尾言】
最近讀了很多有關(guān)唐朝的歷史,有一個問題至今沒有答案。
唐朝后期有藩鎮(zhèn)和宦官兩大弊病,但也不乏在患難中崛起的中興明君,而且畢竟有貞觀開元珠玉在前,君王大臣還是有一個奮斗目標(biāo)在那擺著的。
但為什么每一次都是功敗垂成呢?
如果說唐王朝從安史之亂開始,已經(jīng)被毀壞了根基。那么這個根基又是什么呢?
希望各位熟悉歷史的朋友能夠解惑一二。
【拓展閱讀】
憶江南·春去也劉禹錫 〔唐代〕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fēng)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江南春寇準 〔宋代〕杳杳煙波隔千里,白蘋香散東風(fēng)起。日落汀洲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
美是人生的意義,詩歌是「美」的精華。
我是空青,天空的空,青蓮的青,是礦石亦是中藥。
每天分享唐詩之美。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煩請聯(lián)系,我會立即刪除!
你的關(guān)注與評論是我創(chuàng)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