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名言(之二)
51.自我教育需要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52.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于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guī)勸就會充耳不聞。
53.崇高的內(nèi)心不安、純潔高尚的心靈激動,是珍貴的財寶。這種財寶到成年時期才去開掘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要在少年時期去發(fā)掘、去創(chuàng)造這種財富。要把這種財富當作無價之寶加以愛惜、保護。
54.要在一個人的面前打開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用英雄人物的眼光來看自己,用英勇行為的尺度來衡量自己,做到這一點是多么不易啊!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生活的這個崇高的境界。
55.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發(fā)起學生要當一個好人的愿望,實質(zhì)上是從自豪感、自尊心、勞動的尊嚴感開始的,而缺少了這一點,學校、學生集體都是不可思議的事。
56.在這個自我教育的復雜的樂隊里,教師起著作曲家、指揮者和第一把小提琴手的重要作用,他是別人的技巧的主要評定者,促使人們表現(xiàn)自己,并且在表現(xiàn)自己的同時鼓舞別人。這第一個推動力就應當來自教師。
57.當自學還沒有在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必要的比重時,有關如何實現(xiàn)教學的教育性的一切爭論和想法都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自學,沒有為了認識和自我認識而進行的緊張的智力的意志的努力,那么教養(yǎng)、教學都不可能是教育性的。
58.如果學校不善于培養(yǎng)年輕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學,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為作斗爭的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要做到教會學生自學,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使一個人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就酷愛讀書,并且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認識自己。如果一個人在中學畢業(yè)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閱讀,要么他閱讀的范圍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偵探小說,那么他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變得粗魯,他就會去尋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這種東西的地方,是會把一切人性的東西糟蹋殆盡的。
59.自學有一個必備的條件,這就是個人要積累一些藏書。我們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到小學畢業(yè)時擁有200-250本個人藏書,個別學生有400-500本書。
60.不要把學習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墻壁里,不要機械地把事實和規(guī)則從教師的頭腦里搬運到學生的頭腦里。用形象的話來比喻:在教室的旁邊,還應當有一塊園地,讓學生在那里從事智慧的、被某種思考所鼓舞的勞動。這塊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裝著泥土的一個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同時看見、觀察和動手。哪里能做到這三點,哪里就有生動的思考,使智慧得到鍛煉。
61.教師的個性在如何塑造著學生的個性?!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學生的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
62.我們?nèi)w教師向自己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學校里不應當有任何一個毫無個性的學生,即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沒有任何東西能使他激動和向往,數(shù)學公式也好,學習抒情詩也好,都帶著同樣冷淡態(tài)度的學生。我們努力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從入學后的最初幾天起,就著迷于某一樣東西,就愛上一樣東西,使他能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他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
63.按照“各盡所能”的原則而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能為提高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由于實施這一原則,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們逐步地發(fā)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階段上,他們就能在哪怕一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
64.我們不允許搞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那樣會阻礙發(fā)展水平高的學生的成長,而且會使“中等生”本身也失掉前進的動力。如果一個七年級學生對學習植物學有愛好,那么它就不限于讀中學課本,而去研究生物化學,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命。這件事也會對“差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因為集體的智力生活是一個統(tǒng)一的過程。如果一個班里有幾個學生在鉆研大綱以外的材料,在研究學科前沿的問題,在研究半導體、量子力學發(fā)生器和電子儀器,那么通常在這個班里就不會有物理考不及格的學生。當教師深信必要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時,他可以讓能力最強的學生準備報告和學術論藝綜述,讓科技課外小組出墻報,讓學生寫書評??梢耘e行科技晚會或晨會??梢耘e行演講會,演講者就是學生。有些問題可以通過課外小組的活動來研究。在這樣的條件下,“差生”可以了解許多知識,有許多東西從他們的頭腦中通過,激發(fā)他們?nèi)氖戮駥W⒌膭趧?。這些“差生”由于有了一些不必識記的知識,所以他們理解和學會必修教材也感到容易些了。
65.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nèi)容(作業(yè)的性質(zhì)),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給一個學生布置兩、三道甚至四道應用題,而給另一個學生只布置一道。這個學生做的是比較復雜的應用題,而另一個學生做的則是比較簡單的。這個學生在完成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例如寫作文),另一個學生則在學習文藝作品的片段。
66.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體現(xiàn)出力量、能力、熱情和需要的完滿與和諧,教育者在這種和諧里看到這樣一些方面,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創(chuàng)造的、勞動的、審美的、情緒的、身體的完善等。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是道德。
67.有教學,但是沒有智育,——這是許多兒童知識膚淺和不鞏固的主要原因。智育的實質(zhì)就在于使一個人通過獲得知識而變得聰明起來,使學習對他來說并不因為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而變得越來越難。所掌握的知識分量本身,并不是智育水平的標志。教師的任務在于,要使掌握一定范圍的知識所必需的腦力勞動成為發(fā)展智力和能力的手段。要使獲得牢固的知識這個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就要求每一個教師同時成為智慧的培育者。這是學校生活中最微妙的、也可以說最難以捉摸的事物之一。
68.智育包括:獲得知識和形成科學世界觀,發(fā)展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腦力勞動文明,養(yǎng)成一個人在整個一生中對豐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需要。
69.學校是知識、教養(yǎng)、智力文明和勞動的策源地;教師年復一年地領著自己的學生沿著知識的小道向人類智慧的頂峰攀登;智力財富和腦力勞動——這是我們手中借以造就人的最重要的工具。
70.如果一個青年人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學校的不幸,社會的不幸!一個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無形的鐵柵欄把自己跟廣闊的天地隔離開來,然而誰知后來這道無形的鐵柵欄也許會變成真的牢獄呢!
76.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則尤其不可容忍。在這些年齡期,死記硬背會造成一種幼稚病——它會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階段,使他們智力遲鈍,阻礙才能和愛好的形成。死記硬背的產(chǎn)兒,它的最不吉利的產(chǎn)物之一,就是書呆子氣?!@種隨意識記的“肥大癥”,簡直是要把人變成傻瓜。
77.必須識記的材料越復雜,必須保持在記憶里的概括、結論、規(guī)則越多,學習過程的“智力背景”就應當越廣闊?!瓕W生從對材料本身的興趣出發(fā)、從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發(fā)而閱讀的東西越多,他再去識記那些必須記熟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78.識記(記熟)應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你應當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認識)、弄懂大量的事實、事物和現(xiàn)象以后再進行識記。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欠N死記硬背的學生,永遠也不能學會簡明扼要地回答問題,抓不住要點。
79.為了防止死記硬背,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合理的識記方法。我們教給學生對聽講或讀書得來的東西進行邏輯分析。我們在開始講課以前,就向?qū)W生(從五、六年級開始)提出要求:“你們在聽講的時候,要注意思考材料的邏輯組成部分,你們不要花力氣想把一切都從頭到尾地記住,而只要記主要的東西?!睂W生們以濃厚的興趣來對待這一要求,因為它是符合他們喜歡思考的這一愿望的。學生們又逐漸地過渡到完成更復雜的要求:在聽講過程中做簡要的筆記,把主要的邏輯點及其順序記錄下來。
80.思維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漸地積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們用這種汁液澆灌它的根,讓它受到陽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會綻開。讓我們教會兒童思考,在他們面前展開思維的最初的源泉――周圍世界吧。讓我們把人類最大的歡樂——認識的歡樂給予兒童吧!
81.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xiàn)(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
82.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
83.在小學里,首先要使兒童善于思考,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尋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認識的世界里去漫游。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生。
84.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產(chǎn)生疑問呢?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知道: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則留著不要講完,沒有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想埋下一段“引火線”。
85.思考――這是一種艱巨的、不輕松的、異常復雜的、有時竟是一種痛苦的勞動,但是它向你預示著一種無可比擬的歡樂——認識的歡樂,以及意識到自己能夠駕馭知識的智力的自豪感。
86.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靠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用思考來喚醒思考。
87.我們應當竭力追求思考的積極性,使得知識在深刻理解和運用的情況下不斷地發(fā)展。
88.有經(jīng)驗的教師們在實際工作中總是遵循這樣一個方向,就是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占居首位的,不應當是背誦,而是借助詞來進行思考,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作,認識客體、事物、現(xiàn)象和周圍世界,并且認識其細微的差別,深入思考這些細微差別。
89.怎樣才能做到使教學成為復雜的思考工作,成為獲取知識的活動呢?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fā)現(xiàn)真理、發(fā)現(xiàn)因果聯(lián)系及其他各種聯(lián)系。這就意味著解決疑問?!阋ψ龅?,使你的孩子十分明確地理解、感覺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就是說,使他們面前出現(xiàn)疑問。如果你幸運地做到了這一點,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90.那么,怎樣才能使思考的活動在學校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怎樣才能使思考、認識、發(fā)現(xiàn)、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為一個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這里就需要使用教師的智慧。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只有教師才有可能向兒童揭示出:思考,這是多么美好、誘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倡導者。那種熱愛自己的事業(yè)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肅靜,使兒童特別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傾聽他的每一句話,才有力量激發(fā)學生的良心和羞恥心,這種力量才是一種無可抗議的威信。而那些沒有甚東西好講,學生也感覺出他沒有什么豐富的思想寶藏的教師,確實是很可憐的。
91.要使思維思考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那就必須使思維有明確的目的性,也就是說,要使它具有解決任務的性質(zhì)。教師越是善于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一種解決任務的性質(zhì),那么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地投入這種活動,障礙和困難就暴露得越加明顯,從而使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的過程。
92.必須向教師提出具體的建議:應當怎樣提問題,才能刺激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防止把學生推上死記的道路,以及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對學科的興趣。所提的問題要求學生對教科書里的教材進行思考性的閱讀,做到充分理解。
93.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是一種什么工具呢?這種工具裝有五把“刀”——即五種技能:讀、寫、算、觀察(周圍世界的現(xiàn)象)、表達(自己所見、所做、所想和所觀察得到的思想)。……這五種最重要的技能合起來就構成一種總的技能,即:會不會學習。
94.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95.那種拼命死記硬背的學生,永遠也不能學會簡明扼要地回答問題,抓不住要點。
96.當自學還沒有在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必要的比重時,有關如何實現(xiàn)教學的教育性的一切爭論和想法都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自學,沒有為了認識和自我認識而進行的緊張的智力的和意志的努力,那么教養(yǎng)、教學都不可能是教育性的。
97.我向你建議: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對事實、現(xiàn)象、規(guī)律性做出膚淺的理解,不要使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就在語法規(guī)則上犯錯誤,不要使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數(shù)學規(guī)律性時就解錯例題和應用題。
98.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特別重視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質(zhì)上就是因果聯(lián)系,即知識的基礎。多年的經(jīng)驗證明,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知識不夠鞏固,其根源就在于他們沒有看出、沒有理解各種事實、現(xiàn)象、真理、規(guī)律性之間相互交接的那些“點”,正是在這些“點”上產(chǎn)生了各種因果的、技能的、時間的及其他的聯(lián)系的。正是對這些“點”,應當引導學習困難的學生加以注意。
99.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里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象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周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是用來獲取新的知識)。
100.必須首先改變對“知識”這一概念的實質(zhì)的看法。知識——這就意味著能夠運用。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jù)人的思想,激發(fā)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發(fā)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有不斷發(fā)展、深化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只有在知識不斷發(fā)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規(guī)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
101.應當努力做到,使知識既是最終目的,又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中活起來,在急速發(fā)展的、經(jīng)常不斷的精神財富交流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感的、審美的發(fā)展)。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當實際地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呢?
在小學里,從教學一開始,詞就成為兒童知識的最重要的因素。更確切地說,這就是通過思維和詞而表達和反映出來的周圍的現(xiàn)實世界。這個世界不斷地以其越來越多的、在兒童入學以前所不了解的新方面展現(xiàn)在他的面前。兒童借助觀察、借助生動的直觀、借助詞而在認識的道路上邁出最初的、也許是最寬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識變成僵死的、不能活動的重物,以免它阻礙兒童在認識的階梯上繼續(xù)前進,那么你就要使詞成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工具之一。
有經(jīng)驗的教師們在實際工作中總是遵循這樣一個方向,就是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占居首位的,不應當是背誦,而是借助詞來進行思考,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作,認識客體、事物、現(xiàn)象和周圍世界,并且認識其極細微的差別,深入思考這些細微差別。
102.如果詞不是作為創(chuàng)作的手段而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如果兒童只是背誦、接受別人的思想,而不創(chuàng)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詞把這些思想表達出來,那么他就會變得對詞缺乏領會力。你要象防止最大的危險一樣防止這種冷漠態(tài)度,防止兒童那種黯然失色的目光。你要把生動的、使人心情激動的詞裝進兒童的意識。在裝進去以后,還得操心,不要使它變成一枝干枯的花朵,而要象一只離巢飛出的歌鳥,盡情地欣賞周圍世界的美。
103.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我認為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這就是不斷地扶植和鞏固學生想要成為發(fā)現(xiàn)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專門的工作方法來實現(xiàn)他的愿望。
104.為了滿足少年們喜歡進行抽象思維和對事實進行深入思考的這種精神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實而吝嗇地給予概括。對少年和青年們來說,最有興味的講課,是那種把某些東西故意保留而不講完的講法。我們在講述事實的時候,給學生提供讓他們在頭腦中分析和比較這些事實的余地。據(jù)我們觀察,由事實過渡到概括性的結論——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充滿情感的時刻,就好比是學生攀上了一個高峰,為取得勝利而滿懷喜悅。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費盡心機地考慮,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實現(xiàn)這種提高,怎樣幫助學生“攀上高峰”,使他們成為“思想家”和“發(fā)現(xiàn)者”。
105.應當引導理解力差和思維不敏捷的學生去獨立地發(fā)現(xiàn)真理。發(fā)現(xiàn)帶來的喜悅,在經(jīng)過自己努力而發(fā)現(xiàn)的真理面前的驚異感,這是智力發(fā)展的動力。這是走向自我確立的一個階梯:學生體驗到自豪感,體驗到自己對自己的尊重?!?br> 106.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107.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
108.要求學生必須用手、用舌、用頭腦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徹了解教材,使它成為他的根深蒂固的習慣,以致他不會不這樣去做,當做不到時就感到內(nèi)心不安,使他感到這是一種內(nèi)心的需要!正如沒有人能代替學生即對他自身有益去吃、喝以及消化食物一樣,也沒有任何別人能代替他思考,代替他學習,在無論哪一方面任何人都不能做他的代li人。
109.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同時看見、觀察和動手。哪里能做到這三點,哪里就有生動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練。
110.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閱讀,他日后在學習中就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閱讀,——這是預防智力惰性和學習落后的可靠手段之一。這也是一個人沿著它向智力文明的頂點攀登的一條崎嶇小路。誰沒有掌握閱讀的技巧,它就是一個沒有受到教育的人,一個道德上的無知者。
111.親愛的同事們,讓我們來共同設法,使得孩子們在踏上這第一步階梯時,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們向著掌握知識邁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鳥兒的矯健的起飛,而不要像一個背負著沉重的負擔,精疲力竭,跨著疲乏無力的步子的行路人。
112.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113.他們體驗到一種無可比擬的人類的自豪感:我們是事實和現(xiàn)象的駕馭者,在我們手里,知識變成了力量。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得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激發(fā)求知興趣的刺激物??梢?,不要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厭煩,不要把他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都漠不關心的狀態(tài),而要使他的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
114.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
115.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
116.每一個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nèi)朊缘乜釔圻@門學科??梢栽O想,如果一個剛進入四年級的兒童,遇到這樣一個教師集體,那里所有的教師都是很有天才的,至少也是熱愛自己學科的人,他們都善于點燃起學生對自己的(各自都認為是最有趣的)學科的熱愛的火花,那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使每一個兒童的天賦素質(zhì)得到發(fā)展,使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稟賦確立起來。
117.讓學生們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chuàng)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當引以為榮的事。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118.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愛上一門具體的學科、一個具體的科學知識的領域,那就沒有個性的智力完滿性和精神生活的豐富性。
119.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120.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fā)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chǎn)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tài)——即強烈的學習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