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詩講解: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的詩歌,以無題詩最為著名。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現(xiàn)在,我們開始從詩的本身進行分析:
1.平仄:本詩的平仄完全屬于標準的格式了,中規(guī)中矩的。沒有拗,也沒有救,沒有孤平。
2.押韻:此詩屬于首句入韻,難,殘,干,寒,看,五個韻字均屬于上平14寒韻。這里說明一下的,是最后一個字看字,讀平聲。kan平聲。這個字可以兩讀的,看場合可以讀成去聲,也可以讀成平聲?,F(xiàn)在普通話中,還有讀平聲的看字。比如,看守所,這個看字就讀平聲。雖然有兩種讀法,但是意思上是基本相同的。看字在古詩中讀平聲的情況比較多的。
3.對仗:本詩的中間兩聯(lián)對仗很是工穩(wěn)。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4.章法:章法來講,起聯(lián):一開始就直接點明相見之難,別之難。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作者所布置的境界之中。東風一句,則是一個比喻。以物喻人。說東風都沒有力氣了,百花都凋殘了。把作者所處的境界一下子描繪得如此凄清冷落,讓人悲傷,讓人動容。是不是給人一種失戀的感覺呢?
接下來的,三四句承聯(lián),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兩聯(lián),可為是千古名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是寫思念之悠長。
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寫別恨之無窮。
這是承接起聯(lián)的分別而繼續(xù)加深描寫作者的感情的。
下面的第五第六句,我認為是再承!
繼續(xù)描寫彼此的思念之情。但是換了一個小小的角度。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最后兩句: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兩句,就是轉和結了。
第七句,就是轉。前面兩句寫滿了彼此的思念之情,寫到骨髓里去了而第七句,說蓬山從這兒去的話,并不遠啊,蓬山,就是所謂蓬萊山,借指對方的住所。意思是對方的住所并不遠啊。這是一個假設和寬解之詞。意思是自我安慰吧。
第七句的轉,跳出一層,從極端的思念之中,跳出來,自我寬解,將思念轉化為青鳥傳書的想法和行動,這又是另外一種角度來深化和加深彼此的思念。因此,本詩是一篇寫有情人之間的分別和相思之情的言情杰作。
古人對此詩的激賞,千古不絕。
第八句,青鳥啊,你就辛苦了,為我好好的去探望她吧!青鳥,借指傳書的工具。古人的見面也沒有今人的容易,古人的通信,也沒有今人的容易。女孩躲在深閨之中,男孩被隔離在高墻之外,所以相見之難,通信之難,是今人無法想象的。最后兩句,通過一番寬解之詞,自我安慰自己吧。意思是對方居處并不遙遠,望借著青鳥傳書,試為殷勤探望致意。
謝榛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措辭流利,酷似六朝。
陸時雍說:三四句痛快!不得以雅道律之。意思是說,春蠶一聯(lián),十分淋漓痛快,不能說它不雅了。用雅不雅觀來約束它。
吳喬說:相見時難,怨矣,而未絕望。
葉矯然說,李義山是慧業(yè)高人。說他春蠶一聯(lián)指點情癡處,拈花棒喝,兼而有之。
查慎行說:三四句摹寫別亦難,是何等的神韻!
陸次云說,此詩是無題詩之冠。又說,八句之中,真是千回萬轉!
總的說來,李商隱的無題,這首是最為傳頌的。
寫情曲折深至,回環(huán)纏綿,而又出之自然,如從肺腑中流出。這當然是重要的原因?;蛟S,又因為它純粹的抒情,不夾雜敘事。高度的概括,而又形象鮮明。比興象征,而又不流于晦澀,所以,比起其他篇章來說,要更加精純一些。
李商隱的無題詩,還有很多首。
我們不妨再舉幾首,一起來欣賞。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斷蓬。
《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而另外一首詩,雖然未標明為無題,但實際上還是無題詩。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雋永詩詞/鈴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