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釋宗渭
偶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漁火逗煙青。
寒嶼融殘雪,春潭浴亂星。
何人吹鐵笛,清響破空冥。
詩人簡介
釋宗渭,清朝初年江南著名詩僧。生卒年及俗姓均已失考。大約公元1664年前后在世。字筠士,又字紺池,號芥山,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qū))人。少年時從大詩人宋琬學(xué)詩,中年后復(fù)游大學(xué)者尤侗之門。其詩講究煉字煉句,講究意境渲染。不用禪語而深含禪理,時名甚高。
1.請談?wù)勥@首詩中“逗”字和“浴”字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用了哪一種藝術(shù)手法,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用“逗”形容火光與青煙相映而跳動升騰的情態(tài),似乎它們在互相逗趣,把漁火寫活了,給“孤舟”飄蕩的詩人帶來溫暖的情趣。用“浴”比喻星星被風(fēng)吹亂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歡快地沐浴而攪亂了水面的寧靜。
2.這首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描繪水鄉(xiāng)早春靜謐、幽冷的夜色,卻用了“含”、“逗”、“融”、“浴”這些動詞來表達,這是“以動襯靜”;尾聯(lián)“何人吹鐵笛,清響破空冥”,是“以聲襯靜”,那忽然傳來的劃破夜空的清脆笛聲,引發(fā)了正沉浸在橫塘美景中的詩人的思緒,為詩歌增添了無盡的韻味。這首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還用了擬人手法,“含”、“逗”、“浴”等詞,賦予野梅、漁火、殘雪、亂星以人的情感,(如“含”描寫梅枝臨水的婀娜神態(tài),花色與水光相映,白潤如玉)把這幅夜色圖勾畫得幽美動人,靜謐而富有生氣,真切地傳達出殘冬正在過去,新春即將到來的信息(或:詩人通過擬人化來表現(xiàn)大自然與人的親密相通,以及他對自然之美的神會)(能分析一種即可)
62.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百嘉村見梅花
龔鼎孽(niè)
天涯疏影伴黃昏,玉笛高樓自掩門。
夢醒忽驚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龔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禎元年進士。清兵入關(guān)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時官至禮部尚書。
1.詩中是怎樣寫梅的?梅在本詩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這首七言絕句后兩句的詩眼,有人認為是“驚”,有人認為是“客”,有人認為是“寒”。你認為是哪一個字?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1.梅言志。借梅花表達思鄉(xiāng)之情,苦悶寂寞之意。
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樓等意象。(1分)表達自己身為貳臣,內(nèi)心的痛苦寂寞,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眼前的月亮著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寫照,寫出了百愁縈繞,無可奈何的凄涼。(2分)“驚”或“客”,分析正確,表達情感正確也得分。
63.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題王石谷畫冊玉簪①
蔣士銓
低叢大葉翠離離,白玉騷頭放幾枝。
吩咐涼風(fēng)勤約束,不宜開到十分時。
【注】①即玉簪花,夏秋季開花,色潔白如玉,有清香?;ㄈ锶玺㈩^,故名。
1.作者怎樣描繪王石谷所畫的“玉簪花”的?(4分)
2.作者看到王石谷所畫的玉簪花后產(chǎn)生了怎樣的心理?從中透漏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第一句寫玉簪花的葉子,葉大而繁茂;第二句寫玉簪花的花蕊,有含苞待放的(白玉搔頭),也有已經(jīng)開放的(放幾枝),給人生機勃勃之感。(4分)
2.得趕緊吩咐涼風(fēng),對玉簪花梢頭之花勤加約束,不要讓他開到十分,因為那樣的話玉簪花的美就會消失。表現(xiàn)了作者愛美、惜美的感情。(4分)
64.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夜舟泊吳城
陳三立
夜氣冥冥白,柳絲窈窈青。
孤篷寒上月,微浪隱移星。
燈火喧漁港,滄桑換獨腥。
猶懷中興略,聽角望湖亭。
【注】陳三立:清末著名維新派骨干陳寶箴之子。此詩作于光緒二十七年二月,詩人回南昌西山祭掃父墓,舟行夜泊于鄱陽湖畔的吳城。
1.試從景與情的角度簡要分析全詩。(4分)
2.“孤篷寒上月”一句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的旬式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全篇寫湖上清寒的夜景——孤舟夜泊、夜霧迷茫、冷月細浪、吳城燈火繁密,(分析“景”2分)抒發(fā)憂國之思、失意之慨。(分析“情”2分)
2.倒裝句式。(1分)本應(yīng)是“寒月上孤篷”(1分)。把。孤~寒”突出在前,強調(diào)自己內(nèi)心孤單、凄寒的感受;形容詞“寒”化作動詞,竟是說孤篷把冷意帶給掛在其上的月,也就是詩人將自己的寒意移情于月亮。(2分)。
65.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馬嵬
袁枚
石壕村里夫妻別, 淚比長生殿上多。
1.作者在《隨園詩話》中說賦此詩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這首詩“借古人往事”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最主要的表達技巧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
2.這首詩用了對比(映襯)的表達技巧,將《長恨歌》所描寫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與《石壕吏》所表現(xiàn)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離亂而家破人亡的苦難作了尖銳的對比。
66.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和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山雨
【清】何紹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山雨
【宋】翁卷
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1.翁卷《山雨》一詩前兩句再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2.這兩首詩題材相同,但在描寫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
②為后文寫驚異之情作鋪墊。
2①何詩—既有側(cè)面描寫,又有正面描寫(中間兩聯(lián)),翁詩—則全為側(cè)面描寫;
②何詩—雨前的心曠神怡、雨中的喜、雨后的奇;翁詩—表達雨后的驚異之情。
67.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邯鄲道上
宋犖(luò)
邯鄲道上起秋聲,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來名利客,滿身塵土拜盧生。
【注】唐《枕中記》載,少年盧生在邯鄲客店中自嘆窮困,卻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及醒,店主所蒸黃粱尚未熟。后人稱此為“邯鄲夢”或“黃粱一夢"。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氛圍?(4分)
2.簡析“盧生”在詩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通過秋風(fēng)、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繪了一幅秋風(fēng)陣陣、古木滄桑、祠廟破敗的古道秋景圖(2分),營造了蕭瑟凄涼的氛圍(2分)。
2.借用盧生“黃粱一夢”的典故(2分),含蓄地表達了對步盧生后塵、熱衷功名利祿的“名利客”的諷刺(2分)
68.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廣陵吊史閣部①
黃燮清
沿江烽火怒濤驚,半壁青天一柱撐。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來兵。
【注】①廣陵:揚州。史閣部:指史可法。明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南明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學(xué)士,受命替師揚州,抵抗清兵。孤軍抗戰(zhàn)至英勇就義。史可法死后,揚州人民將他的衣冠葬在城外的雪嶺,種了萬株梅樹來紀念他。明制,大學(xué)士入閣辦事,稱閣臣或閣部。②靴刀:《田唐書·李光弼傳》載。唐代名將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作戰(zhàn)時,常納婭刀于靴中,表示決死之志。③蕪城:揚州舊稱。
1.詩作尾聯(lián)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說說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2.本詩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梅花嶺上梅花盛開,“歲寒真氣”的梅花有堅貞不屈的象征意義,詩人敬仰忠肝義膽、俠骨雄風(fēng)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以梅花寫出了英雄浩氣長存,以此激勵著后人,表現(xiàn)了作者追慕先烈,憤世嫉俗的情懷和貫穿全詩的那種沉重的危機感。
2.(1)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了史可法赤心奉國的崇高氣節(jié)。以清兵南下,勢不可擋來凸現(xiàn)史可法只身支撐南明半壁江山的突出地位;以群小的勾心斗角,破壞大局反襯史可法的堅決抗戰(zhàn);以福王的荒淫無恥,映照史可法的誓死抗清。(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把南明王朝比為“半壁青天”,用“一柱撐”比喻史可法支撐大局的突出作用,凝練又生動。(3)用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用“玉樹后庭花”的典故寫出了政局如此岌岌可危、不知死活的福王君臣竟還在宮中縱情聲色,逸樂不休;用“靴刀”的典故,精煉表現(xiàn)出史可法誓死抗敵的崇高精神品質(zhì)。(4)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首句“沿江烽火怒濤驚”虛寫清軍大舉南下,形勢危急,渲染得有聲有色;末尾兩句“留得歲寒真氣在,梅花如雪照蕪城”寫梅花嶺上梅花盛開,是實寫。但是梅花蘊含堅貞不屈的象征意義,又可說是虛寫。(答對兩點即給6分)
69.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送友人出塞
吳偉業(yè)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
不知黑水西風(fēng)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痹嚪治觥伴L虹亭外草連天”一句蘊含怎樣的“情語”。(3分)
2.試對詩歌最后兩句做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在黯然神傷的詩人眼前,猛然展出長虹古亭的外面荒草連接遠處的天際的景象,以送別之地的滿目荒草寄寓友人流放之地的遙遠和荒涼。這無涯的荒草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傷心失色,凄凄含凄,也正如詩人一樣,傷心無限
2.不知道西風(fēng)吹打,雪浪洶洶的“黑水”邊,會不會有江南那樣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的對比中,透露著詩人對遠出塞外的友人的險惡莫測的流徙生涯的深切的牽念和憂懼。
70.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螢火
趙執(zhí)信
和雨還穿戶,經(jīng)風(fēng)忽過墻。
雖緣草成質(zhì)①,不借月為光。
君看落空闊,何異大星芒。
【注】趙執(zhí)信,清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論家、書法家。其妻舅王士禛,時名滿天下。①崔豹《古今注·魚蟲》:“螢火,……腐草為之,食蚊蚋?!雹谔幠遥骸稌x書·車胤傳》:(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心照書,以夜繼日焉?!?/p>
1.這首詠物詩是怎樣描寫螢火蟲活動的?(2分)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用“賦(鋪敘)”寫螢火蟲在雨中仍執(zhí)著飛行,穿行于人家的窗戶間;在風(fēng)里它似乎要被吹落在地,卻忽又輕盈地越墻而過。運用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以“風(fēng)、雨”作陪襯,暗贊螢火蟲身雖細小卻不畏風(fēng)雨之意。(簡述熒火蟲的活動1分;細節(jié)描寫或動作描寫或賦,1分;襯托1分。)
2.托物言志(比興手法、象征、比喻)。/自己獨立自主,不肯隨人俯仰的孤高兀傲品性,以及必將穎脫而出的堅定的自信心。(5分)
71.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度大庾嶺①
朱彝尊
雄關(guān)直上嶺云孤,驛路梅花歲月徂②。
【注】①大庾嶺:地名,位于廣東和江西交界處。嶺上廣植梅樹,故又名梅嶺。②徂:消逝。
1.寫出頸聯(lián)中“鴻雁”和“鷓鴣”的寓意。(2分)
(1)鴻雁:
2.結(jié)合全詩,簡析尾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和作者表達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1)(1分)書信,比喻鄉(xiāng)音。寫出“書信”或“鄉(xiāng)音”均給1分。
(2)(1分)喻指思鄉(xiāng)。寫出“思鄉(xiāng)之情”也給1分。
2.運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業(yè)功名都隨歲月流逝,表達了思鄉(xiāng)傷懷之情。
72.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屢出
張謇
屢出真成慣,孤懷亦自遙。
小車猶擇路,獨木已當(dāng)橋。
鸛影中霄月,蛙聲半夜潮。
無人能共語,默默斗旋杓。
【注】張謇(jiǎn),清末狀元,實業(yè)家,教育家。為“謀振興實業(yè)以救孱國”,四處奔走,備嘗艱辛,這首詩就是“自道其艱苦與懷抱”之作。
1.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中的“猶”“已”兩字有何作用?(4分)
2.分析頸聯(lián)“鸛影中霄月,蛙聲半夜潮”的意境。(3分)
參考答案
1.“小車猶擇路,獨木已當(dāng)橋”,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手法,道出自己猶如小車一般勢單力薄,所要走的路就如危險難走的獨木橋,但還是要選擇道路,繼續(xù)前行?!蔼q”,依然,突出了作者直面困難、苦苦追求的堅強信念;已,已經(jīng),表現(xiàn)了作者不怕艱險,坦然前行的非凡勇氣。
2.明月當(dāng)空,映出了棲息的鸛鳥的影子;夜半時分,蛙聲、潮聲清晰可聞。在這一聯(lián)中,作者寫甚也的所見所聞,以動襯靜,突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與冷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襯托出作者的孤獨寂寞。
73.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梅村
吳偉業(yè)
枳籬茅舍掩蒼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詣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
閑窗聽雨攤書卷,獨樹看云上嘯臺。
桑落酒香盧橘美,釣船斜系草堂開。
【注】①梅村:詩人別墅名字。②詣:拜訪。
1.第二聯(lián)寫景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2分)到了山頂,還有太湖的水汽,極言太湖之廣。(1分)到了山半腰就沒有了鳥雀之聲,極言縹緲峰之高。(1分)
2.這首詩的尾聯(lián)表面是慨嘆吳王夫差的霸業(yè)消沉完了,只剩下楓葉獲花和釣船了,(2分)實際上抒發(fā)的是吊古傷今的感慨,借對吳王夫差的慨嘆,抒發(fā)對明王朝滅亡的感慨。(2分)
參考答案
1.第二聯(lián)寫景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2分)到了山頂,還有太湖的水汽,極言太湖之廣。(1分)到了山半腰就沒有了鳥雀之聲,極言縹緲峰之高。(1分)
2。這首詩的尾聯(lián)表面是慨嘆吳王夫差的霸業(yè)消沉完了,只剩下楓葉獲花和釣船了,(2分)實際上抒發(fā)的是吊古傷今的感慨,借對吳王夫差的慨嘆,抒發(fā)對明王朝滅亡的感慨。(2分)
74.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北固山①看大江
孔尚任
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
【注】①北固山:山名,在今江蘇鎮(zhèn)江東北長江畔。②鐵甕:鐵甕城,鎮(zhèn)江城別名,言其堅固如金城,故名。
1.試分析第二句中的“坐”字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態(tài)?(2分)
2.請賞析詩歌的三、四兩句。(6分)
參考答案
1.清秋季節(jié),落暉之下,詩人坐在北固山的絕頂,眺望形似鐵甕的鎮(zhèn)江城和奔流的長江。一個“坐”字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容曠達的心態(tài)。(3分)
2.詩人先正面描寫長江滾滾東流,奔赴大海;然后寫青天竟給人向西飛掠的感覺,從側(cè)面進一步突出長江東流的迅疾,(3分)運用側(cè)面襯托的手法,以寫天來寫江,出人意料,新穎獨到。(2分)
75.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詩人簡介
高鼎,清代后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guān)放風(fēng)箏的《村居》詩。著有《拙吾詩稿》。
1.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請簡要賞析“拂堤楊柳醉如煙”中“醉”字和“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中的“忙”字各有何妙用?
參考答案
1對鄉(xiāng)村春天美景的熱愛,對兒童天真快樂生活的欣羨。
2.“醉”字用擬人手法形象描繪了柳枝在煙靄氤氳中低垂飄拂的情態(tài)?!懊Α弊滞怀隽藘和棚L(fēng)箏興趣之濃烈,刻畫出兒童天真可愛的形象。
76.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寄家人
沈紹姬①
歸來偕隱計猶虛,垂老他鄉(xiāng)嘆索居。
夢如柳絮飛無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記得小園親手植,一欄紅藥近何如?
【注】①沈紹姬:生卒年不詳,浙江錢塘(今杭州)人,長年客游淮左(今江蘇揚州一帶),垂老未歸。此詩作于其客游淮左之時。②前劫事:前世事。
1.頸聯(lián)中作者為什么要寫柳絮和芭蕉二物?(3分)
2.在這首詩的尾聯(lián),作者不問別的,只問他親手種在小園中的一欄紅芍藥的情況。有人說這樣寫是絕妙的一筆。你認為如何?請簡要說明(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寫柳絮和芭蕉二物是運用了比喻的寫法。(寫法,1分)
前一句用飄飛無定的柳絮來喻沒有著落的戀鄉(xiāng)夢;后一句用緊裹的、不舒展的芭蕉葉的心來喻在內(nèi)心積郁已久的不得舒展的戀鄉(xiāng)之愁苦。兩個比喻形象地寫出了長年客居在外的詩人為思念家人而夢往神游,無所著落,無比愁苦的心情。(結(jié)合文本闡釋運用此種寫法的作用,共2分,意思對即可)(3分)
2.此筆絕妙。(只有觀點而無分析,不得分)詩人以小見大。(寫法,1分,意思對即可)紅藥聯(lián)系(/勾連)著故鄉(xiāng)、親人。(1分)惦念紅藥即是惦念著故鄉(xiāng)、親人。(1分)(結(jié)合文本闡釋寫法,共2分,意思對即可)這樣寫使得思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表現(xiàn)得形象而含蓄。(作用,1分,意思對即可)(4分)
77.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素心蘭
何紹基
深心太素絕聲聞,悔托靈根壓眾芬。
萬古貞風(fēng)懷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處偏成蜜,色到真時欲化云。
園榭秋光都占盡,故應(yīng)冰雪有奇文。
【注】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咸豐初簡四川學(xué)政,曾典福建等鄉(xiāng)試。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通經(jīng)史,精小學(xué)金石碑版。據(jù)《大戴記》考證《禮經(jīng)》。書法初學(xué)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何紹基有《惜道味齋經(jīng)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
1.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賞析頷聯(lián)的藝術(shù)手法。(5分)
2.分析詩中“素心蘭”的形象,談?wù)勗撛娝磉_的思想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①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詩人賦予秋蘭以人的精神,歌頌其具有屈原的正直風(fēng)骨,具有明月的雖然淡雅卻清操永恒的美,表現(xiàn)了詩人對秋蘭的喜愛之情。②詩人展開聯(lián)想,由眼前的秋蘭,聯(lián)想到與其有著相同境遇的屈原,聯(lián)想到湘水之神湘君,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拓展了詩歌的境界。
2.詩中的素心蘭,色淡香遠,勝過眾芳的俗艷濃郁;雖因眾芳的妒忌而憤郁,卻仍保持自己高潔的節(jié)操。本詩正是以吟頌秋蘭來表達對恬淡自持又流芳萬古的君子節(jié)操的贊美。
78.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清明
金圣嘆
清明正是落花時,百舌聲中折一枝。
惱殺東風(fēng)太無賴,公然來我手中吹。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這首詩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寫景抒情,試作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暮春時節(jié),百鳥啼鳴,落英繽紛。②詩人融敘述、描寫、抒情于一體,表達了愛花之意、惜春之情。
2.①借代。以“百舌”代指眾鳥,百鳥啼鳴的畫面鮮明可感。②擬人。賦予東風(fēng)以人格化寫法,表現(xiàn)春風(fēng)的活潑可愛。
79.閱讀下面一首清詩,回答問題。
渡江大風(fēng)
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
【注】①此詩作于袁枚從揚州去鎮(zhèn)江渡江時,揚州和鎮(zhèn)江是隔長江相望的兩城。②“纜系”句,纜繩沒有拴系的地方。③鼉(tuó):即揚子鱷,一名鼉龍,又名豬婆龍,體長六尺至丈余,四足,背、尾有鱗甲,相貌可怖,鳴聲如鼓。④金焦:金山和焦山的并稱,金山在鎮(zhèn)江市西北,焦山在鎮(zhèn)江市東北,二山相距十五里,對峙江中。
1.詩人從哪些角度描繪了風(fēng)中渡江的場面?詩的尾聯(lián)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2.你認為哪一個字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本詩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風(fēng)中渡江大風(fēng)擊浪、波濤如怒、小船起伏、驚心動魄的場面。②尾聯(lián)運用擬人的手法。把金山和焦山想象成兩位熱情的東道主,遠出城外來到江邊迎接詩人,描寫新奇,富有風(fēng)趣。表現(xiàn)出詩人搏擊風(fēng)浪后即將到岸的欣慰喜悅之情。
2.“獨”。在狂浪怒卷、險象環(huán)生的江上,唯獨“我”乘著一只小船搏擊風(fēng)浪。一個“獨”字突出表現(xiàn)了作者我行我素、英勇無畏、沉著鎮(zhèn)靜、樂觀灑脫的自豪感。
80.閱讀下面兩首清詩,回答問題。
漫感
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己亥雜詩
龔自珍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后,萬千哀樂聚今朝。
【注】①此詩寫于西北邊疆動亂及東南沿海一帶遭殖民主義者入侵之時。②分:料想。
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詩從詩人心系邊疆局勢寫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詩低沉悲涼的基調(diào)。
B.前詩中的“負盡”和后詩中的“一例消”,都傳達出了詩人憂憤悔恨之情。
C.后詩結(jié)尾二句寫出了詩人歸鄉(xiāng)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難平的復(fù)雜況味。
D.這兩首詩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達出了詩人深沉熾熱的情感。
2.“劍氣簫心”是龔自珍人生的真實寫照,從這兩首詩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B
2.答案要點:
既擁有報國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又飽含憂國傷時之幽情的詩人形象?;颍杭扔星橹掠钟心懽R、剛?cè)嵯酀脑娙诵蜗蟆?/p>
詩人形象包含兩方面特征。能結(jié)合具體詩句,緊扣詩人形象特征分析,第一點2分,第二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