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詩(詞)一課——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等代表作

一詩(詞)一課——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等代表作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賀鑄

 (版本一)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版本二)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譯文1

輕移蓮步不再越過橫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塵一樣飄去。正是青春年華時候,可什么人能與她一起歡度?是月臺,是花榭,是雕飾的窗,是緊閉的朱戶,這只有春天才會知道她的居處。

飄飛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將暮,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若問閑情愁緒有幾許?好像一江的煙草,滿城隨風(fēng)飄落的花絮,梅子剛剛黃熟時的霖雨。

譯文2

她輕盈的腳步?jīng)]有越過橫塘路,我傷心地目送她像芳塵一樣飄去。這錦繡華年可和誰共度?是在月下橋邊花院里,還是在花窗朱門大戶?這只有春風(fēng)才知道她的居處。

飄飛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將暮,我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幾許。就像那一望無垠的煙草,滿城翻飛的柳絮,梅子黃時的綿綿細(xì)雨。

注釋

凌波:形容女子步態(tài)輕盈。芳塵去:指美人已去。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瑟:飾有彩紋的瑟。月臺:賞月的平臺。 花榭:花木環(huán)繞的房子。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b>朱戶:朱紅的大門。蘅皋(hénggāo,橫高):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試問閑愁都幾許:都幾許,有多少。試問,一說“若問”。閑愁,一說“閑情”。一川:遍地。

賞析 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抒“閑愁”。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作者所感到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梅子黃時雨”與“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疊為三愁,手法奇特,意味深長,廣為傳唱。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dāng)時傳誦的名篇。

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據(jù)周紫芝《竹坡詩話》載:“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笨梢娺@首詞影響之大。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span>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jì)聞》載:“鑄有小筑在姑蘇盤門外十余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于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b>這里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yuǎn)?;谶@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錦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下句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diào)寫出陪伴美人度過如錦韶華的,除了沒有知覺的華麗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既屬虛構(gòu),又合實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見發(fā)端,下片則承上片詞意,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碧云”一句,是說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著香草的水邊高地,這里代指美人的住處?!安使P”,據(jù)《南史·江淹傳》:“……(淹)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湍颂綉阎械梦迳P一以授之?!边@里用彩筆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于是有下一句“試問閑愁都幾許?”劉熙載云:“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其未句好處全在‘試問’句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筆者認(rèn)為,“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閑”字。“閑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閑”,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zhì),顯示了超人的藝術(shù)才華和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宋·羅大經(jīng)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i>清·王闿運說:“一句一月,非一時也。”都是贊嘆末句之妙。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jiān)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后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dá)在詩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jié)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托。賀鑄為人耿直,不媚權(quán)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嗎?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盛贊,“同病相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當(dāng)然,徑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詞,抒寫的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亦無不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對于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說,都是“與我心有戚戚焉”。這一點正是這首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guān)鍵所在。?

 

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

【譯文】

再次來到蘇州,只覺得萬事皆非。曾與我同來的妻子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我流連于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于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fēng)苦雨,平添幾多愁緒。今后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因此詞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賀鑄又名之為“半死桐”。⑵閶(chāng)門:蘇州城西門,此處代指蘇州。⑶何事:為什么。⑷梧桐半死:枚乘《七發(fā)》中說,龍門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說此桐為連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猶在),斫以制琴,聲音為天下之至悲,這里用來比擬喪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⑸“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語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復(fù)落,人死一去何時歸。晞:(xī)干。⑹舊棲:舊居,指生者所居處。新垅:新墳,指死者葬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作者從北方回到蘇州時悼念亡妻所作。賀鑄一生輾轉(zhuǎn)各地?fù)?dān)任低級官職,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閑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

賀鑄妻趙氏,為宋宗室濟(jì)國公趙克彰之女。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nèi)》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夫妻倆的感情很深。

【賞析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

哀傷動人悼亡妻。這是一首情真意切、語深辭美、哀傷動人的悼亡詞,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并傳不朽的名篇。

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作者這次重回蘇州經(jīng)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來,只覺得一切都不順心,遂脫口而出道:“同來何事不同歸?”接以“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問,問得十分無理,實則文學(xué)往往是講“情”而不講“理”的,極“無理”之辭,正是極“有情”之語。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葉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邦^白”二字一語雙關(guān),鴛鴦頭上有白毛(李商隱《石城》:“鴛鴦兩白頭?!?/b>),而詞人此時已年屆五十,也到了滿頭青絲漸成雪的年齡。這兩句形象地刻畫出了作者的孤獨的凄涼。

過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啟下,亦比亦興,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嘆妻子生命的短暫。同時這里也是用典,漢樂府喪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是為比,緊接上片,與“梧桐半死”共同構(gòu)成“博喻”;同時,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yīng)有的景象,是為興,有它尋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現(xiàn)就不顯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復(fù)用賦體?!芭f棲新垅兩依依。"因言“新垅”,順勢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詩意,牽出“舊棲”。居所依依,卻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轉(zhuǎn)入到自己“舊棲”中的長夜不眠之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夜間輾轉(zhuǎn)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兩句。這兩句,平實的細(xì)節(jié)與意象中表現(xiàn)妻子的賢慧,勤勞與恩愛,以及伉儷間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讀來令人哀惋凄絕,感慨萬千。

踏莎行·楊柳回塘

【宋】·賀鑄

 

楊柳回塘①,鴛鴦別浦②,綠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⑤:

當(dāng)年不肯嫁春風(fēng),無端卻被秋風(fēng)誤!

譯文

  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邊,鴛鴦嬉戲在水流交匯處。水面長滿了綠浮萍,阻斷蓮舟往來路。沒有蜜蜂和蝴蝶,來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漸漸地衰老,結(jié)一顆芳心苦澀。

潮水帶著夕陽,涌進(jìn)荷塘,行云夾著雨點,無情地打在荷花上。隨風(fēng)搖曳的她呀,像是向騷人訴說哀腸:當(dāng)年不肯在春天開放,如今卻在無端地秋風(fēng)中受盡凄涼。

注釋

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別浦:不當(dāng)行路要沖之處的水口。 ③紅衣:荷花的紅色花瓣。芳心苦:指蓮心有苦味。④返照:夕陽的回光。潮:指晚潮。⑤騷人:詩人。不肯嫁春風(fēng):語出韓偓《寄恨》詩:蓮花不肯嫁春風(fēng)。張先在《一叢花》詞里寫道: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賀鑄是把荷花來和桃杏隱隱對比。以上兩句寫荷花有美人遲暮之感。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史·文苑傳》載賀鑄“喜談當(dāng)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quán)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貴卻長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難以體會的。這首詞的荷花美麗清高,缺結(jié)局凄慘,作者可能也是在表達(dá)對自己早年過于孤高自傲的一種悔恨。

作品簡介

這首詞是詠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詞的上闋描畫了一個詳和而恬靜的池塘。而荷花卻生長在池塘僻靜處,只能寂寞地凋落。就象一位美女,無人欣賞,無人愛慕,飽含零落的凄苦。詞人通過美人的自嗟自嘆,也暗露了自己年華的虛度。下闋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風(fēng)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爭艷的春天開放,寧愿盛開在炎炎的夏日。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

賞析

此詞全篇詠寫荷花,借物言情,暗中以荷花自況。詩人詠物,很少止于描寫物態(tài),多半有所寄托。因為在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可以類比,情感可以相通,人們可以利用聯(lián)想,由此及彼,發(fā)抒文外之意。所以從《詩經(jīng)》、《楚辭》以來,就有比興的表現(xiàn)方式。詞也不在例外。

此詞起兩句寫荷花所在之地。“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處的池塘?!皠e浦”,不當(dāng)行路要沖之處的水口。(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叫做浦。另外的所在謂之別,如別墅、別業(yè)、別館回塘、別浦,在這里事實上是一個地方。就儲水之地而言,則謂之塘;就進(jìn)水之地而言,則謂之浦。荷花在回塘、別浦,就暗示了她處于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因而也不容易為人愛慕的環(huán)境之中?!皸盍?、“鴛鴦”,用來陪襯荷花。楊柳在岸上,荷花在水中,一綠一紅,著色鮮艷。鴛鴦是水中飛禽,荷花是水中植物,本來常在一處,一向被合用來作裝飾圖案,或繪入圖畫。用鴛鴦來陪襯荷花之美麗,非常自然。

第三句由荷花的美麗轉(zhuǎn)入她不幸的命運。古代詩人常以花開當(dāng)折,比喻女子年長當(dāng)嫁,男子學(xué)成當(dāng)仕,故無名氏所歌《金縷衣》云:“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i>而荷花長在水中,一般都由女子乘坐蓮舟前往采摘,如王昌齡《采蓮曲》所寫:“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i>但若是水中浮萍太密,蓮舟的行駛就困難了。這當(dāng)然只是一種設(shè)想,而這種設(shè)想,則是從王維《皇甫岳云溪雜題·萍池》“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fù)開”來,而反用其意。以荷花之不見采由于蓮舟之不來,蓮舟之不來由于綠萍之?dāng)嗦?,來比喻自己之不見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難,被人汲引之難由于仕途之有礙。托喻非常委婉。

第四句再作一個比譬。荷花既生長于回塘、別浦,蓮舟又被綠萍遮斷,不能前來采摘,那么能飛的蜂與蝶該是可以來的吧。然而不幸的是,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愛慕,斷然不來。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dāng)嗳徊粊恚仍谏衔徽邔ψ约旱娜恍蕾p。

歇拍承上兩譬作結(jié)。蓮舟不來,蜂蝶不慕,則美而且香的荷花,終于只有自開自落而已。“紅衣脫盡”,是指花瓣飄零;“芳心苦”,是指蓮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說,是設(shè)想其盛時虛過,旋即凋?。辉谧约悍矫嬲f,則是雖然有德有才,卻不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終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將花比人,處處雙關(guān),而毫無牽強之跡。

過片推開一層,于情中布景。“返照”二句,所寫仍是回塘、別浦之景色。落日的余輝,返照在蕩漾的水波之上,迎接著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則帶著一陣或幾點微雨,灑向荷塘。這兩句不僅本身寫得生動,而且還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間,自開自落,為時已久,屢經(jīng)朝暮,飽歷陰晴,而始終無人知道,無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也遭遇過多少世事滄桑、人情冷暖。這樣寫景,就同時寫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

“依依”一句,顯然是從李白《淥水曲》“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變化而來。但指明“語”的對象為騷人,則比李詩的含義為豐富、深刻。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i>正因為屈原曾設(shè)想采集荷花(芙蓉也是荷花,見王逸《注》)制作衣裳,以象征自己的芳潔,所以詞中才也設(shè)想荷花于蓮舟不來,蜂蝶不慕,自開自落的情況之下,要將滿腔心事,告訴騷人。但此事究屬想象,故用一“似”字,與李詩用“欲”字同,顯得虛而又活,幻而又真。王逸《〈離騷經(jīng)〉章句序》中曾指出:“《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宓妃、佚女,以譬賢臣。”從這以后,香草、美女、賢士就成為三位一體了。在這首詞中,作者以荷花(香草)自比,非常明顯,而結(jié)尾兩句,又因以“嫁”作比,涉及女性,就同樣也將這三者連串了起來。

“當(dāng)年”兩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對騷人所傾吐的言語;以意言,則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為一了。“當(dāng)年不肯嫁春風(fēng)”,是反用張先的《一叢花令》“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一看即知,而荷花之開,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確切。春天本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時候,詩人既以花之開于春季,比作嫁給春風(fēng),則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風(fēng)”,就含有她具有一種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樣地爭妍取憐那樣一種高潔的、孤芳自賞的性格的意思在內(nèi)。這是寫荷花的身分,同時也就是在寫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當(dāng)年不嫁,雖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紅衣盡脫,芳心獨苦,豈不是反而沒由來地被秋風(fēng)耽誤了嗎?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與社會風(fēng)習(xí)的矛盾沖突,以致始終仕路崎嶇,沉淪下僚的感嘆。南唐中主《浣溪沙》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i>王國維《人間詞話》認(rèn)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均《離騷》句。)這位著名的文學(xué)批評家是敏感地察覺到了這個偏安小國的君主為自己不可知的前途而發(fā)出的嘆息的。晏幾道的《蝶戀花》詠荷花一首,可能是為小蓮而作。其上、下片結(jié)句“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fēng)豈是繁華主”和“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與這首詞“無端卻被秋風(fēng)誤”和“紅衣脫盡芳心苦”的用筆用意,大致相近,可以參照。

由于古代詩人習(xí)慣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義、出處之節(jié),以美女之不肯輕易嫁人比賢士之不肯隨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擇夫過嚴(yán)而遲遲不能結(jié)婚以致耽誤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賢士之因擇主、擇官過嚴(yán)而遲遲不能任職以致耽誤了建立功業(yè)的機(jī)會的痛苦。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⒛晏幏渴?,中夜起長嘆。”杜甫《秦州見敕目薛、畢遷官》:“喚人看腰?,不嫁惜娉婷。”陳師道《長歌行》:“春風(fēng)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薄爱?dāng)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說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雖立意措詞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婚媾之事,比出處之節(jié)。這首詞則通體以荷花為比,更為含蓄。

作者在詞中隱然將荷花比作一位幽潔貞靜、身世飄零的女子,借以抒發(fā)才士淪落不遇的感慨。《宋史》“雖要權(quán)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這些記載,對于理解此詞的深意頗有幫助。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于衛(wèi)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市)。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yuǎn)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后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賀鑄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quán)貴,喜論天下事。

能詩文,尤長于詞。其詞內(nèi)容、風(fēng)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于錘煉語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yán),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xù)作,足見其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