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高大城墻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yuǎn)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zhuǎn)乾坤后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鹓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注釋
⑴安定:郡名,即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唐代涇原節(jié)度使的治所。
⑵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xù)綿延。謝朓《隨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寫登樓所見。
⑷賈生:指西漢人賈誼?!妒酚洝べZ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庇帧稘h書·賈誼傳》載:賈誼認(rèn)為“時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耙虼恕睌?shù)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納他的建議。后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李商隱此時27歲,以賈生自比。
⑸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載: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隱此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憶:時常向往。江湖歸白發(fā):年老時歸隱。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乘扁舟歸隱五湖。李商隱用此事,說自己總想著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yè)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肚f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李商隱以莊子和鹓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yuǎn)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名家點評
蔡啟: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唐人知學(xué)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而已。每誦其“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另“池光不受月,暮氣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zhàn)場”之類,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
朱彝尊:通首皆失意語,而結(jié)句尤顯然。又曰:第六句尤奇,后人豈但不能作,三不能解。紀(jì)昀:刺同侶猜忌之作。(《李義山詩集輯評》)
屈復(fù):一登樓,二時,中四情,七八時事。一上高樓而睹楊柳汀洲,忽生感慨,故下緊接賈生、王粲遠(yuǎn)游垂淚,以賈生有《治安策》,王有《登樓賦》。五六欲泛扁舟歸隱江湖,己之本懷如此,而讒者猶有腐鼠之嚇。蓋憂讒之作。(《玉溪生詩意》)
程夢星:義山博極群書,負(fù)經(jīng)國之志,特以身處卑賤,自噤不言。茲因人妄相猜忌,全不知己,故發(fā)憤一傾吐之。然而玄言深隱,略無夸大,真得三百詩人風(fēng)旨,非他手可摹也。首二句借城樓自喻,有立身千仞、俯視一切之意。三四嘆有賈生之才而不得攄,只如王粲之游而窮于所在。五六言本欲功名成立,歸老江湖,旋乾旋坤,乃始勇退。七八言己之意量如此,而彼妄者方據(jù)腐鼠以嚇鹓雛,豈不可哀矣哉?(《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
沈德潛:何減少陵(“永憶江湖”二句下)!言己長憶江湖以終老,但志欲挽回天地,乃入扁舟耳。時人不知己志,以鴟鸮嗜腐鼠而疑鹓雛,不亦重可嘆乎(末二句下)。(《唐詩別裁》)
馮班:杜體。如此詩豈妃紅儷綠者所及?今之學(xué)溫、李者得不自羞?查慎行:王半山最賞此五六一聯(lián),細(xì)味之,大有杜意。紀(jì)昀:“江湖”、“扁舟”之興,俱自“汀洲”生出。故次句非趁韻湊景。五六千錘百煉,出以自然,杜亦不過如此。世但喜其浮艷雕鐫之作,而義山之真面隱矣。許印芳:五六句,上四字須作一頓,下三字轉(zhuǎn)出意思,方有味。言己長念江湖不忘,而歸必在白發(fā)之時,所以然者,為欲挽回天地也;天地既回,而后可入扁舟,歸江湖耳。句中層折,暗轉(zhuǎn)暗遞,出語渾淪,不露筋骨,此真少陵嫡派。(《瀛奎律髓匯評》)
紀(jì)昀:四家評以逼真老杜、信然。然使老杜為之,末二句必另有道理也。(《玉溪生詩說》)
方東樹:此詩脈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閑之者。然用事穢雜,與前不相稱。(《昭昧詹言》)
施補(bǔ)華:(杜甫)“路經(jīng)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李義山“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全學(xué)此種,而用意各別。(《峴傭說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