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
堅持是一切成功之道,要相信所有的付出總會有回報,終會有收獲。任何一門藝術(shù)只要你喜歡,你熱愛,只要你堅持下去就總會有結(jié)果。我十六歲寫小說,十八歲發(fā)表作品,今年四十六,寫了整整三十年,這中間的甘苦辛酸可能只能自己體味,但如果個人不堅持的話,把時間浪費在和別人一樣的看電視打麻將中,我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績了。所以,大家如果有寫作熱情,那么就請一定保持下去,不斷看書,不斷寫作,不斷提高自己,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在最寫不下去的時候,也要堅持,往往這個時候就是你可能全面要突破的時候?!?br> 二、寫小說要寫個人熟悉的事。
我寫的這幾個有影響的小說都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人和事,都是我所熟悉的生活,里邊的人物原型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前幾天有個陜北后生寫了40萬字的長篇給我看,他在其中寫到了跨國公司,寫到名模,寫到了明星。我問他這些生活是那里來的,他說不出來。其實不用想都知道,都是從電視劇中看來的。那么,別人也在看電視劇,你寫的這些東西,大家都似曾相識,大家為什么還要看你的書呢?寫作需要想象力,但更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獨具慧眼地從自已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別人未發(fā)現(xiàn)的東西。
寫小說講究一種陌生感,怎么會有這種陌生感?就是你的故事,你塑造的人物,讓人讀時覺得陌生,讀后才能記住。為什么會陌生?這種陌生從哪里來?即它是屬于你自己獨特的感受,屬于你自己在生活中的獨特感悟。我的創(chuàng)作素材都來源于我的生活經(jīng)歷,如我的小說《春季里那個百花香》中寫到“傳播邪教”、“正月排秧歌”、“村民賭博”等,都是我親身經(jīng)歷、耳聞目睹的事,所以寫起來得心應(yīng)手,充滿了激情。自己寫的順手,寫的有激情,別人讀時也就能讀出這種感覺來。我個人的體會是:大故事框架可以編,但小的具體細節(jié)必須用個人的生活實踐來填充。寫小說從頭到尾好象登一座山坡,目的地在高處,要通往高處必須要登一個個臺階,這些臺階都是實實在在的,就象一個個細節(jié)性的東西,只有通過大量的獨到的細節(jié)鋪墊起來,大家才會相信故事的真實性,才會感受到你在頂端要傳達的那些想法。
寫小說要有故事,但故事充其量只是個載體,就象一輛架子車,車上拉的那些東西才是最主要的。車上拉的是什么?就是作家的思想,通俗一點說,就是作家對生活的認識與看法。偉大的作家都是站在思想前沿的,都是思想家。偉大的作品都有自己深刻的思想性的。路遙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用《人生》《平凡的世界》來探討一代農(nóng)村有才華的青年出路何在?!度松分兄魅斯呒恿肿詈髲某鞘杏只氐搅宿r(nóng)村,他沒有找到出路。說明了這不是高加林個人出了問題,而是社會制度出了問題。好的社會制度是一個平臺,能夠充分讓每個人的發(fā)掘自己的潛力。這個小說當時引起了一代人的共鳴與轟動,它也預(yù)示著這個社會必須變革,所以,后來就有了我們幾十年的改革開放。莫言的的作品也是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他的《蛙》其實在寫計生工作在某些程度上是對人性一種踐踏的。魯迅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也寫小人物,但他寫的小人物已根本不同于先前小說中的人物了。早期小說主人公都是十分弱小的善良的,生活在底層,受到了豪紳與惡霸的欺侮,渴望遇到包青天討還公道。但魯迅在寫小人物的時候,不只寫出了他們身上的善,也寫出了他們身上的惡。像阿Q、祥林嫂、孔已已無一不是這樣,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偉大的作家無不都是站在思想前沿,思想的深度決定作品的高度。要立志成為一名作家,就是要思想站得高遠,胸懷放寬,就是平常說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
如何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獨立的思想呢?那就是要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觀察。否則的話,僅僅編個故事來寫小說,那么你所有的作品最終都會淹沒在大潮中,不會被人記住,不會有更大的影響?!?br> 四、平臺很重要,要善于包裝自己?!?br> 從我自身經(jīng)歷講,如果不到《延安文學(xué)》當編輯的話,可能也沒有今天,或者說今天的這個成績會來得更遲一些。這幾年網(wǎng)絡(luò)興起,把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子,我想說的是大家應(yīng)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加強網(wǎng)上交流。首先要建博客,把自己所寫的東西貼出去,讓大家看,和大家切磋,學(xué)習(xí)人家的作品,不斷提高自己。網(wǎng)上交流,有幾個好處,一是形成一種文學(xué)氛圍,激勵自己寫作。二是通過學(xué)習(xí),可以不斷提高自己。三是可以認識一些編輯,發(fā)作品相對容易一些。
五、讀書與寫作。
我起步的時候,特別喜歡中國作家張承志與俄國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尤其是我早期創(chuàng)作的《黃河之歌》這篇小說就有張承志《北方的河》的痕跡。有個作家曾經(jīng)說過,所有的作家都有一個保護神,這是客氣的說法,不客氣的說法是所有的作家都是跟著某一個作家開始起步學(xué)寫作的。路遙喜歡《靜靜的頓河》,高建群喜歡巴烏斯妥夫斯基的作品,張賢亮喜歡艾托瑪托夫。如果你狂熱的喜歡一個作家,這是福份,那你就好好讀他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讀,讀的多了,在你寫作的時候就會直接受到他的影響。起步階段,不要怕這種影響,不要怕跳不出這個圈,隨著你寫作閱歷的增加,隨著你讀書量的增加,你就自然而然會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
最后建議:建議大家還是從短的一些小說寫起,剛起步時寫短篇,積累寫作經(jīng)驗和人氣,贏得讀者和評論家的關(guān)注。有了這些鋪墊,然后你再寫長篇時,大家才會關(guān)注你有興趣讀你的作品。剛開始就寫長篇,一個是出版不了,只能自費出版,耗材,讀者也僅限于自己周圍的人。作品寫得好,說好的人,也只是周圍不掌握話語權(quán)的人。作為一名作家,他的名氣的傳播或者作品的傳播,一個靠的是讀者,二一個靠的是掌握話語權(quán)的評論家。倘若自己的作品評論家根本不可能看到,讀者面又這么窄的話,那誰替你來說話呢?做任何事情不要貪大求多,而要扎扎實實,從起步到低潮到高潮,逐漸發(fā)展。所以我建議專心小說創(chuàng)作的人,還是從中短篇小說寫起,然后再入手寫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