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石。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需要一大批永葆激情的教師。教師只有永葆激情,才能走進學生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
激情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素質(zhì),更是一種境界。教師有無激情,關(guān)系著工作效率,關(guān)系著幸福指數(shù)。擁有激情,教師才會精神振奮,工作有力,激情四射,不計得失,對學生傾注心血和汗水,迸發(fā)教育智慧。激情是工作的靈魂,可激情從何來?
激情從詰問中來。教師初涉講臺時,總是懷揣夢想,志存高遠,激情四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理想和激情總是在慢慢消失。如何找回丟失的激情,需要教師在工作時時詰問自己——“我要到哪里去?”一個簡單的詰問會引發(fā)教師的深思。當一個教師走進課堂日復一日的重復著昨天故事的時候,詰問會讓人感到后悔;當一個教師坐在辦公室按部就班地抄寫教案的時候,詰問會讓人感到慚愧;當一個教師在課余時間與同事夸夸其談的時候,詰問會讓人感到難過。時時詰問,教師就會為自己虛度時光、碌碌無為而感到慚愧;時時詰問,教師就會反思自我,樹立自己的職業(yè)理想;時時詰問,教師就會找回自信,擁有激情。
激情從樂學中來。教師是一個可塑性極強的職業(yè),如果教師僅憑自己過去學習的知識,年復一年地教育學生,終有一天,你的知識和激情會像你的身體一樣干癟、枯竭下去。胡適曾這樣評價當時的英文教師:“這些英文教師,只會用他們先生教過的課本。他們的先生又只會用他們先生的先生教過的課本。所以現(xiàn)在中國學堂所用的英文書籍,大概都是教師先生的太老師或太太老師們教過的課本!怪不得和現(xiàn)在的思想潮流絕無關(guān)系了。”當前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瞬息萬變的信息和知識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條源源不斷的小溪” 的意識,不斷學習,激活源頭。教師應樂于學習,不斷向書本學,向同事學,向外界學,向?qū)W生學。教師應加強業(yè)務學習,補充新鮮血液,激活源頭活水,不斷夯實根基;應大量吸收中外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立足實際,加強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應積極投身到課堂改革中,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把學習、研究和實踐結(jié)合起來,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邊學習邊研究,不斷讓自己成長起來。
激情從善思中來。永葆激情的教師是一個勤奮、謙虛、善學、善思的教師。邊思邊行是教師行走的姿勢。激情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學習與實踐,需要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做一名激情的教師,應時常反思自己:一節(jié)課結(jié)束后,反思自己的得失;一天結(jié)束后,反思自己表現(xiàn),思考改進完善措施。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膚淺的經(jīng)驗。教師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發(fā)展將大受限制,激情將不復存在。教師要善于反思,反思每一次講課、每一次感動、每一個遺憾、每一次困惑,反思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只有時時反思自己,思想在學習中不斷豐富,經(jīng)驗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激情在反思中不斷迸發(fā),教學在改進中不斷成熟。
激情從篤行中來。蘇霍姆林斯基有“要培養(yǎng)真正的人”的執(zhí)著精神,陶行知有“改造一百萬個鄉(xiāng)村” 的癡情愿望,他們都是用激情去裝點燦爛的人生,去點燃學生的人生激情。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取得成績和進步,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必須在平凡的工作中永葆激情。只有洋溢著生命激情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孩子的激情,點燃心靈的圣火,撥動生命的琴弦。教師在備課中要飽含激情,把寫教案當作創(chuàng)作,認真查閱資料,充分考慮學情、廣泛運用知識,努力設(shè)計出最精彩的教案。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激情,把課堂視作舞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不斷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去碰撞學生的思維,去深入學生的心靈。
帶著激情出發(fā),懷著感動上路,揣著責任前行,教師就會從“小工作”的狹隘中走入“大事業(yè)”的廣博,從“小生活”的院落中走向“大人生”的曠野,就會領(lǐng)略到教育無窮無盡的樂趣。(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