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格式中的每一句,都可以挪做首句。每換一種首句,都是一種新的格式。下面將介紹這16種平仄格式。
1、格律詩的16種平仄格式:
(1)五言絕句:共有四種平仄格式,以基本格式的每句作為首句,其第2、3、4句根據(jù)“替”、“對”和“粘”的規(guī)則即可推導出來。如下:
①首句仄起仄收式。這就是基本格式。全詩共二韻腳,首句仄收不押韻。每句中的字平仄交替(兩個字或三個字為“交替”單位,通常2、4字平仄相反),每聯(lián)的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對,尾聯(lián)的出句與首聯(lián)的對句相粘。這種平仄格式最為常見。其平仄格律為: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 相 思 王 維
,(“紅”應仄可平;“國”為入聲字)
?(“發(fā)”為入聲字)
,(“愿”應平可仄;“擷”讀xié,為入聲字)
。
又例: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②首句平起平收式。將基本格式的第2句作為首句,然后按照“替”、“對”、“粘”的規(guī)則,排出第2、3、4句,就成為五絕的“平起平收式”。全詩共三韻腳,首句平收押韻。這種平仄格式罕見。其平仄格律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說明:基本格式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碑斠曰靖袷街械牡?句“平平仄仄平”作為首句時,按照第2、4句既要押韻,又要符合格律“對”的要求,第2句(偶句)一定要押韻,必須是“××××平”,根據(jù)“對”的要求,又必須是“◎仄××平”??梢詮幕靖袷降?句中找到這一句即“◎仄仄平平”。第3句(奇句)根據(jù)不押韻和“粘”的要求,應選基本格式中的“◎仄平平仄”。第4句根據(jù)“對”的要求,就是“平平仄仄平”。
例: 閨人贈遠 王 涯
,。(“拂”為入聲字)
,。(“不”為入聲字)
又例: 婕妤怨 皇甫冉
花枝出(“出”為入聲字)建章,鳳管發(fā)(“發(fā)”為入聲字)昭陽。
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
③首句平起仄收式。將基本格式的第3句作為首句,然后按照“替”、“對”、“粘”
的規(guī)則,排出第2、3、4句,就成為五絕的“平起仄收式”。全詩共二韻腳,首句仄收不押韻。這種平仄格式也很常見。其平仄格律為: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 聽 箏 李 瑞
,。
,(“得”為入聲字)。(“拂”為入聲字)
又例: 送郭司倉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④首句仄起平收式。將基本格式的第4句作為首句,然后按照“替”、“對”、“粘”的規(guī)則,排出第2、3、4句,就成為五絕的“仄起平收式”。全詩共三韻腳,首句平收押韻。其平仄格律為: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 哥舒歌 西鄙人
,(“七”為入聲字)。
,(“至”應平可仄)。(“不”為入聲字)
又例: 秋日湖上 薛 瑩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2)七言絕句:也有有四種平仄格式。這只要將基本格式中的每句前,按照“交替”的規(guī)則增加兩個字,成為4句2 8字即可。七絕的四種平仄格式如下:
⑤首句平起仄收式。全詩共二韻腳,首句仄收不押韻。按照每句的字必須“交替”的規(guī)則,將五絕第一種平仄格式(仄起仄收式)的每句前加上與第1、2個平仄相反的兩個字就行了(每句的第1個字帶圈,意思是可平可仄)。其平仄格律為: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
。(“山”應仄可平)
,(“長”應仄可平)
。(“不”為入聲字,此字應平可仄)
又例: 春 晴 王 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注:第3句為“特拗自救”句。
⑥首句仄起平收式。全詩共三韻腳,首句平收押韻。將五絕第二種平仄格式(平起平收式)的每句前加上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就行了(第一個字帶圈)。這種格式也很常見。首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結(jié)尾三個字因押韻之故,不要求平仄完全相對(因為兩個結(jié)尾字都是平聲字,無法相對,前面已做說明)。其平仄格律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 赤 壁 杜 牧
,(“折”為入聲字)
。(“自”應平可仄;“磨”應仄可平)
,(“不”為入聲字)
。(“銅”應仄可平)
又例: 春日偶成 程 顥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⑦首句仄起仄收式。全詩共二韻腳,首句仄收不押韻。將五絕第三種平仄格式(平起仄收式)的每句前加上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就行了(第一個字帶圈)。其平仄格律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獨”為入聲字;“異”應平可仄)
。(“每”應平可仄;“佳”應仄可平;“節(jié)”為入聲字)
,(“兄”應仄可平)
。(“插、一”為入聲字)
又例: 絕 句 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⑧首句平起平收式。全詩共三韻腳,首句平收押韻。將五絕第四種平仄格式(仄起平收式)的每句前加上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就行了(第一個字帶圈)。這種平仄格式最為常見。其平仄格律為: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 早發(fā)白帝城 李 白
,(“早”應平可仄;“白”為入聲字)
。(“千”應仄可平;“一、日”為入聲字)
,(“不”為入聲字)
。(“重”讀“chóng”)
又例: 清 明 杜 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