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就是今天的甘肅武威,自古就是漢與西域的地理分界地。因為唐玄宗酷愛音樂,在唐朝開元年間,隴右節(jié)度使郭之運便投其所好,搜集了大量的西域曲譜獻給皇上,其中就有著名的“涼州曲”。但是,曲子只能用來演奏,不能演唱,于是就有好多人為之填詞,這為“涼州曲”所填的詞,就叫“涼州詞”。
例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涼州詞》。今天,我們賞析的是王翰的那首,帶有盛唐豪氣和韻味的,最負盛名的精品詩作——《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筵席上夜光杯斟滿甘醇的葡萄酒,馬上彈奏的琵琶曲更助將士們狂歌豪飲。
誰還能笑話醉到沙場呢?早已經(jīng)做好了馬革裹尸的決心,為國效力,根本就沒準備活著回來。
不同于王之渙的《涼州詞》,從視覺,從全景展開,再到焦點的寫法。王翰的這首詩一開始就是一個宴會的特寫,就像是一個大幕拉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琳瑯滿目的盛大筵席。喝的是葡萄酒,端的是夜光杯,這景象讓人驚喜,讓人興奮。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為下文創(chuàng)造了氣氛。葡萄酒、夜光杯兩個西域特色元素的出現(xiàn),濃濃的西域色彩,濃濃的西北邊疆色彩撲面而來。
不寫邊城落日,不寫白骨黃沙,撇開邊地苦寒、寂寞,而是從一場盛宴開始,出人意料,起句匠心。
第二句:宴會剛剛開始,將士們正要“欲飲”之時,琵琶響起,催促-------在這里,這個“催”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解釋。是催出發(fā),還是催喝酒。其實,這里的“馬上”不是上馬,而是在馬上彈琵琶。琵琶也是西域的樂器,本來就是在馬上彈奏的;況且催征的是鼓角,琵琶不是軍樂,出征是不能彈琵琶的。
試想,邊關的宴會不可能是在小房子里,很可能就是很大的帳篷,或者就是個棚子,甚至露天的,將士們席地而坐,戰(zhàn)馬飛馳,琵琶奏響,為喝酒助興,這也很符合邊關生活的。所以,應該是催喝酒。
三、四句:筵席上的勸酒和暢飲,宴會的主人公——將士們出現(xiàn)。
喝吧,就算喝醉了,躺倒在沙場上,你們也不要笑話,自古以來出征塞外的將士,有幾個能夠活著回來。這句“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又表達了戰(zhàn)士們,或者說詩人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這又出現(xiàn)了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前面的三句都是為這句做鋪墊的,前面的豪情背后是戰(zhàn)士們的巨大悲哀,是反戰(zhàn),是低沉;另一種則認為:這是戰(zhàn)士間的“諧謔”,就是玩笑話:喝吧,喝醉了能怎么樣,連死都不怕,還害怕喝醉了嗎?這就是昂揚的,豪放的,樂觀的,是一種視死如歸。
回過頭來再看前面兩句,一個盛大的筵席,一片歡樂的場面,明快的語言,跳動的節(jié)奏所表現(xiàn)出來的奔放、狂熱,這絕不是借酒消愁,絕不是厭倦戎馬,戰(zhàn)士們當然清楚邊關的苦寒,清楚戰(zhàn)爭的兇險,但還是一腔豪情,一腔無畏。既然已經(jīng)舍生忘死,做好血染沙場的準備,那面對這少有的閑暇,少有的盛會,為什么不及時行樂,一醉方休呢?
這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情懷;這是“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的豪邁;這是“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決心,這是盛唐的曠達與豪情,這是王翰的不羈與疏狂。說這首詩的情調是激揚向上的,還和詩作者王翰的性格有關。
王翰:山西太原人,家境超好,“櫪有良馬,家有伎樂”,不折不扣的豪門。因為有才有財,所以狂放不羈,“發(fā)言立意,自比王侯”。景云年間,王翰考中進士,在京都等待選任。王翰竟然做了個考生排名,貼到了吏部辦公樓門口。他把考生分為九等,把自己與李邕、張說列為一等。引得萬人圍觀,輿論嘩然。如此狂放之人,史上能有幾個?
《全唐詩》收錄王翰詩作十四首,多是吟詠沙場少年及玲瓏歌女的題材,既感嘆人生短暫的無奈,又表現(xiàn)及時行樂的曠達,倒也符合這首詩的風格。
這首《涼州詞》,音調鏗鏘,節(jié)奏明快,氣勢雄渾,回響著盛唐的激越?!端囋坟囱浴焚澠錇椤盁o暇之璧”;明代著名文學大家王世貞更譽它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