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詩
詩詞創(chuàng)作的難點,在于作者對詩味的領(lǐng)悟和把握。古人云:“詩有別才,非關(guān)學(xué)也?!焙螢椤霸娢丁??“不可說”也。有一故事:濟南某君午后送客,歸來悵然入睡。傍晚醒來,倍生懷念、孤獨,援筆賦詩。其結(jié)句云:“醒來人不見,窗外電燈明?!苯K覺無味。改為:“醒來人不見,秋水濟南城?!庇形读?。
我市韓秀松的《振江商廈題詠》第二聯(lián):
天水槳聲催浪走,隋堤帆影帶風(fēng)來。
用此聯(lián)來形容振江商廈的建成,給我市帶來的開放之風(fēng),令人回味無窮。
我市詩人張紅英《夏夜》:
“白云點蕊凝為露,落日憐人散作星?!?/span>
(白云為露而點蕊;落日憐人而化星。有味。)
要想詩句有味,其中一條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將具象與抽象組在一起,把它變成意象化了的詩句。
如:我國詩人劉慶林的詩句:
(1)云帳散成虹雨露,春巢飛出夏秋冬。
(2)喜觀崖雪紛崩落,聽得殘冬倒塌聲。
(3)我有愁衣如海皺,航船似斗熨難平。
(4)頭枕鳥聲山徑臥,手中一疊杏花風(fēng)。
(5)林間坐到夕陽晚,撩起黃昏看杏花。
(6)螢火飛針縫夜幕,鳥聲穿樹化年輪。
不相干而意暗聯(lián)的物象連在一起,更令人咀嚼回味。
如我市韓秀松的詩句:
(1)憂多易感風(fēng)吹柳,傷痛終須水轉(zhuǎn)石。
(2)誰家像冊生紅豆,何處樓臺娩綠蔭。
(3)春雨能榮新畫卷,秋心易感舊疤痕。
(4)千載當承煙渺渺。九曲猶記淚斑斑。
因此,一首詩的成功關(guān)鍵,在于“發(fā)現(xiàn)”,即“靈感”。即對社會、對時代、對人生、對事物要有新的感悟(發(fā)現(xiàn))。單憑技巧,只是詩匠;敏于發(fā)現(xiàn),才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