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么快樂呀?!?/p>
惠施是邏輯論辯專家,他馬上抓住一點說:“你不是魚,怎么能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反問:“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惠施無語。
哲理啟示:不要總把自己的想法強(qiáng)加給別人,你覺得對的,對于他人并不一定對。一個人不能替代另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故事2:呆若木雞
當(dāng)時有個人名叫紀(jì)渻子,他為周宣王馴養(yǎng)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斗雞馴好了嗎?”紀(jì)渻子說:“不行,這雞正虛浮焦躁,自恃意氣?!?/p>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紀(jì)渻子回答:“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喚,看見影子就跳開?!?/p>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紀(jì)渻子回答:“還是有些心浮氣躁,意氣強(qiáng)盛?!?/p>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紀(jì)渻子說:“這次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這個雞也沒什么反應(yīng),看上去像木雞一樣,這樣的斗雞其精神全部凝聚在內(nèi),別的雞沒有敢于應(yīng)戰(zhàn)的,看見它掉頭就跑了。”
周宣王高興極了,立刻帶著這只雞去斗雞了。
哲理啟示:真正有大智慧、有高超技巧的人都是深藏不露的,表面看起來愚鈍、笨拙,呆若木雞,可一旦露面就很沉著,冷靜,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能力。
故事3:
晉人對梁惠王說:“您知道有一種名叫蝸牛的小動物嗎?”梁惠王回答:“知道?!?/p>
晉人又說:“蝸牛的角上有兩個國家,左面那個叫觸國,右面那個叫蠻國。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地盤不斷戰(zhàn)爭,每次戰(zhàn)爭后,總是尸橫遍野,死好多人。取勝的國家為了追趕敗軍,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來?!?/p>
梁惠王說:“呀,你這都是瞎編的吧!”晉人說:“請允許我來證明。人的想象無邊無界,想象可以在宇宙中任意馳騁,而一回到現(xiàn)實,能夠到達(dá)的地方就只限于四海九州。拿現(xiàn)實的有限與想象的無窮相比,豈不是微不足道嗎?”
梁惠王說:“你說的對?!睍x人又說:“在我們能夠到達(dá)的領(lǐng)域里有一個魏國,魏國遷都大梁后有了梁國,之后有了梁王。天天打仗,梁王與蠻族有什么不一樣嗎?”梁惠王想了想說:“好像沒有什么不同。”
晉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緒低落,好像丟失了什么。
哲理啟示:大千世界,人非常渺小。我們應(yīng)該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避免互相殘殺,以免弄得國破家亡,妻離子散。如果每時每刻我們都活在對成功和欲望的征伐中,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那肯定是對生命的另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