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1
作品1,畫的應該是張德芬的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整體布局平衡,分支均勻;
中心圖一張笑臉,有點畫圖的味道了;
主干分支由粗到細,其他分支線比較流暢;“身體”這個分支的線條,處理的很好。
全部用的是關鍵詞;
一個分支一種顏色,分支與分支之間的顏色能夠冷暖搭配,很不錯;
注意點:
1、第三個分支--情緒,方向是垂直的,可以畫成向右拐的,平滑點。下面的兩個小分支,“哀”和“樂”,方向也太垂直了?!翱謶帧边@個分支,文字寫在了線條下方,應該寫在線條上方。
2、第五個分支--角色扮演,“姐姐、妻子、女兒”這三個分支,也太垂直了,同樣要注意字在線上。
作品2
作品2,是臨摹作品,用那種小朋友畫畫的12色彩筆就可以完成的;
本作品的布局、線條、顏色、圖標,都可圈可點,非常好;
如果中心主題的線條更加粗一點,感覺會更好;
如果主干分支再長一點,整體布局會更舒展些。
畫圖的時候,作者有如下感慨:
特別感謝作者這么真誠的反饋。
關于思維導圖,一般存在三種觀點,一種重視繪畫,認為繪畫很重要;一種重視思維,覺得思維更重要;還有一種折中,認為兩者都重要。
我個人傾向于第二種,認為思維比導圖更重要,導圖和思維的關系,實際上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導圖是思維的手段,思維是導圖的目的。
而且,圖畫得是否好看,實際上沒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畫圖這個過程。
你腦子里在琢磨,用什么圖形圖像來表達這個概念,一旦腦子啟動了這個思考過程,雙重編碼的目的就達到了。
至于圖畫得是否漂亮,那就不是重點了。
過河之后,船就可以舍棄了。
有時候圖畫得沒那么好看,更丑一點,記憶效果反而更好一點;因為根據(jù)托尼博贊先生的觀點,夸張能夠促進記憶,畫得丑了,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夸張。
所以,不需要太在意圖畫的是否好看,關鍵是腦子里要想一想,畫點啥,就好了。
作品3
作品3,作品4、作品5,畫的都是同樣的內容,應該是俄語的某個知識點~名詞,放在一起相互參看,更有助于提高思維導圖的技法和水平。
作品3,整體布局也算平衡,但不均勻;兩邊內容較多,中間較空。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兩個分支,方向可以反過來,朝中間走,這樣布局會更均勻些。
本圖的特點,分類思路比較清晰。如“分類”這個分支,畫得非常清晰,三個類,一清二楚;
內容也比較精煉。
注意點:
1、中心圖大一點,更加大氣;
2、字在線上。不要畫在框框里,這樣浪費了空間;
3、主干分支,要由粗到細;
4、一個分支一種顏色,不同分支盡量不同顏色。
作者也有如下的反饋:
跟上一位作者一樣,對自己的畫圖也不自信;但是對邏輯性非常認可,這點在她的導圖上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挺好的。
通過思維導圖的梳理,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楚知識點,特別是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我們在腦子里形成更清晰的知識結構,進而增強記憶效果。
作品4
作品4的作者非常認真,把一些需要注意的點都畫出來了,特別好。
從導圖的技法來看,整體布局平衡,內容也比較均衡;線條流暢,用了顏色,這些都是不錯的。
注意點:
1、中心圖太小了,不容易一下子就看出這幅圖的中心主題,同時也會導致整體比較局促;
2、不用垂直的分支。“意義”這個分支是垂直的;
3、部分主題沒有名字。如“名詞的分類”這里,春雨的作品3,把她標注為“分類一、分類二、分類三”,可以借鑒。
4、盡量用關鍵詞,字數(shù)能少則少。如“名詞的分類”可以改為“分類”,“名次的性”可以改為“性”,更清爽。其他很多部分,都可以試著把關鍵詞找出來,不一定把完整的句子抄出來。
作品5
作品5,技法上可圈可點,非常不錯。
布局整體平衡,分布也均勻;
中心圖畫了個云朵;
主干分支由粗到細,其他分支線條流暢;
全圖都用關鍵詞;
還加了很多圖標;顏色也非常醒目,挺好的。
注意點:
1、中心圖可以三種顏色以上,會更醒目;
2、圖標小一點,太大了會喧賓奪主;跟主題內容對應起來,會更好,學習下作品7的圖標處理方式。
3、一線一詞。如“分類”分支,可學習作品3的處理方式。
作品6
作品6的內容,是關于某個動詞的用法。
從導圖技法來看,還算比較成熟;
中心圖很醒目,還有立體造型;布局整體平衡,內容分布也較均勻;
主干分支由粗到細,其他分支線條流暢;線條整體比較飄逸;
一個分支一種顏色;都挺好。
注意點:
1、用“關鍵詞”。如用法1的第一個分支,可以直接寫成“存在”,而不用寫成“表示存在的意義”,下面的“與表地點副詞連用”,可以寫成“+地點副詞”,更簡練些;
2、不用垂直分支。
作品7
作品7我挺喜歡的,主題是關于句子成分,很清楚;
布局平衡,分布均勻;
中心圖很醒目,也用了三種顏色,位置居中,大小適中;
主干分支由粗到細,其他線條自然彎曲流暢;
而且,本圖的主干分支,有一定的弧度,這點特別好。
基本都用關鍵詞;
圖標非常給力,加分;用“胃”的形象表示“謂語”,其他的“補語、定語、狀語、主語”都有類似的做法,特別贊??!
顏色也非常ok,一支一色,分支之間的顏色冷暖相間隔,非常好。
“狀語”這個分支,處理的很好,三個分支朝左,兩個分支朝右,這樣分布就均勻了。
除了作品7之外,其余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不足,就是線條太直太硬了,沒有弧度。
我畫個線條,供大家參考
線條
上面這個圖,線條直直的,太硬了;
下面這個圖,線條有弧度,就軟很多;
有弧度的線條,
整體布局看起來就會比較輕盈,
空間也不會太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