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用于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nèi)為宜。
[性能]味辛,性溫。能行氣寬中,健胃消食。
[參考]含揮發(fā)油及皂甙。
揮發(fā)油有健胃作用,能促進胃液分泌,排除消化道積氣。
[用途]用于脾胃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嘔逆少食,苔膩;脾胃虛寒,嘔吐腹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法]煎湯,研末,作調(diào)味品。
八角的香味接近大茴香,但與大茴香并不屬于同科植物,其氣味稍含丁香和甘草的芳香,味微苦、甜、八角在中餐中扮演相當(dāng)重要的角色,多用來去腥增香,通常用于燉菜或燜菜中的提味,亦是中國五香粉的主要萬分。在南歐地區(qū),除了各式湯類蔬肉的烹調(diào)外,八角亦被大量用作甜點酒飲的添香物。
八角性辛,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主治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脘腹冷痛。還具有開胃、下氣、散寒、驅(qū)蟲、興奮神經(jīng)的功效。
八角茴香的種子蘊藏在豆莢里,由8個果莢組成,呈星形狀地排列于中軸上,故名“八角”。其色澤以棕紅、鮮艷有光澤為好,粒大飽滿、莢邊裂縫較大,能看到莢內(nèi)籽粒、八角完整不碎者為上品。完整原形的八角大約可密封儲藏2年,若是八角粉則約可儲放8個月到1年,由于八角的香味很濃,所以使用整個八角是很少見的,一般只放1至2片即可。
肉桂又稱為玉桂、丹桂或桂皮,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全世界的肉桂樹大約有上百種,其中2種居領(lǐng)導(dǎo)地位且甚具商業(yè)價值的是錫蘭肉桂和中國肉桂。錫蘭肉桂比較軟甜、風(fēng)味絕佳,桂皮呈淺棕色而且比較薄。
中國肉桂(桂皮CASSIA)香味比較刺激,樹皮較肥厚,顏色較深,芳香也較前者略遜一籌。肉桂的味道芳香而溫和,適用于甜和濃味菜肴,特別適合用來煮羊肉,也可以用來做蜜餞水果(特別是梨)、巧克力甜點、糕餅和飲料。肉桂除了有樹皮卷成的所謂肉桂棒、肉桂粉外,還有肉桂油出售。新鮮肉桂粉香氣比肉桂棒濃重許多,在烹調(diào)時,如果不想味道太重,或是不想使食物中有肉桂粉末顆粒,則可使用肉桂棒烹煮后丟棄。深愛肉桂香的人,可以自制肉桂茶,只要用250亳升的開水浸泡約1克重的肉桂樹皮絲10分鐘,即可飲用。
買回的肉桂無論皮或粉,只要密封放在干燥,陰涼,黑暗且通風(fēng)的地方,就可保持1至2年,品質(zhì)、香氣不會逸散變質(zhì)。
最早原產(chǎn)地是印尼摩鹿加群島(MOLUCCAS)。又叫雞舌、丁子香,是丁香樹結(jié)的花苞在未開花之前采摘下來,經(jīng)干燥后做成的香料。丁香很適合于甜或濃味的食物,美國人常用來撒在燒烤類食物上:而歐洲人喜歡把丁香插在柑橘上,用絲帶綁起吊掛在衣櫥內(nèi)以熏香衣物;非洲人喝咖啡時,喜歡加入丁香同煮。丁香還不只這些用途,舉凡烹調(diào)肉類、腌泡菜、烘焙糕點、調(diào)制甜酒,全都可以加入丁香香料。
香精油可作為消毒劑和止痛劑,調(diào)稀的丁香油可做漱口劑,將精油擦在齒齦上可解除牙痛。
購買丁香時,最好是買整粒的,因粉狀丁香的香味極易氧化散失,不易保存,買整粒的就可除去這些缺點,丁香最好的品質(zhì)外觀通常是大粒、圓胖、深咖啡色微帶紅黃,富含油質(zhì),莖梗不超過0.5寸為佳。
主 治 : 治 冷 氣 嘔 吐 , 心 腹 滿 痛 , 腸 嗚 泄 瀉 , 頭 痛 牙 痛 , 鼻 淵 。
功 用 : 溫 中 暖 胃 , 消 食 止 痛 。
鑒 別 : 以 身 乾 , 肥 大 , 色 黑 褐 , 質(zhì) 堅 , 味 辛 辣 為 佳 。
來自一種熱帶常綠喬木,果實中央核仁部分就是肉豆蔻,散發(fā)著甘甜而刺激的芳香,口味微苦澀,充滿著異國情調(diào)。
公元十六世紀(jì)時,肉豆蔻不僅是歐亞間主要商品之一,在中國和阿拉伯地區(qū)更是治療消化病癥的藥材。整顆肉豆蔻用擦菜板擦碎后,是漢堡等絞肉食品常用的調(diào)味料,也適合于西式糕點。肉豆蔻有著堅硬的核仁,可保存較長時間,而其濃烈的香氣,在菜肴中只要放一點就味道十足。一般來說肉豆蔻粉可保存8個月之久,而原顆粒則可儲放2年以上。
別名:月桂葉、Bay leaf、使用提示:調(diào)味適量
常綠喬木,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zhì),葉片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先端銳尖,全緣,深綠色,碎后有清香氣味,葉柄淺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黃色。漿果橢圓形,暗紫色?;ㄆ?月。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我國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及臺灣等地均有栽種。常栽培于庭園中。收采完整葉片,除去塵垢,陰干。鮮葉味苦,干燥后,味道變?yōu)楦蚀?,香氣亦增強。使用部分為樟科植物月桂的干燥葉片。
桂葉含有芳香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ngenol)、?牛兒醇(Geraniol)和桉葉素(Cineloe)等。葉片煎湯洗澡,可解除四肢疼痛。
多用于醬類菜肴或湯類的調(diào)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干葉亦可作罐頭的矯味劑。為西餐常用芳香調(diào)味料之一。適合在烹調(diào)肉類的時候,或者是調(diào)制肉類的沾醬加一點進去,但因它的味道很重,所以不能加太多,否則會蓋住食物的原味:
1. 以磨成粉末的月桂葉來說,一般家庭煮一大鍋肉,也只需要大約用小指甲挑一點點的分量就夠了;
2. 如果是以整片葉子來算,一片葉子意一鍋肉就綽綽有余了;
3. 如果是用在醬料的調(diào)制,選小下點的葉子就可以了。
處方用名:高良姜、良姜。
有良好的散寒和止痛、止嘔作用,適用于脘腹冷痛、嘔吐等胃寒證,單用有效,如《千金方》以本品微炒。米飲送服,治心脾氣痛。如治胃寒疼痛,與香附配伍,如良附丸。治脘腹冷痛、脹滿,可配肉桂、厚樸等同用。治胃寒氣逆、嘔吐清水之證,可與生姜、半夏煎服。
別名:豆蔻、草果、草蔻、大草蔻、草寇仁、飛雷子藥用部位:成熟果實藥材性狀: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shù),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zhì)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zhì)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向內(nèi)伸人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l/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栽培要點:產(chǎn)地:廣東、廣西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燙,曬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干。性味歸經(jīng):溫;辛;歸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9g,宜后下;或入丸、散。禁忌:無寒濕者慎服;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
屬香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埃及和中東及印度一帶,曾是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防腐香料之一,也是印度人用來咀嚼的口腔芳香劑。大茴香有一種類似甘草的特殊香味,有去痰、鎮(zhèn)咳、促食欲、助消化的功效。亞洲人喜歡把大茴香加在湯或燉菜中,歐洲人則常在蛋糕、餅干和甜面包中用它來增添香甜味,如果將大茴香制成酒或加在咖啡里,氣味非凡。
大茴香存放時間久了容易變味,使用時要搗碎磨細。貯存時應(yīng)把它放置在陰涼干爽的地方。
孜然:
花椒。屬諸香料之首,主產(chǎn)遼寧、江蘇、河北等地??梢约庸ぶ瞥苫ń贩邸⒒ń符}、花椒醬、花椒油,也可以直接用于菜肴的加工,還可以和其他香料合成五香粉。它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的作用,以治療胸腹冷痛、嘔不能食、呃噫不止、蟲積腹痛、夏傷濕冷、口瘡齒痛、寒濕腳氣、腎虛泄瀉,從而溫暖脾胃,增進食欲,疏理臟腑。
花椒樹因為結(jié)實累累,香氣濃郁,因此被古人視作多子多福的象征,并用它祭祀祖先、迎神、驅(qū)疫、花椒按其顏色青綠色、麻味較強,有一種特殊的清麻香味,多用于麻味較重的菜品,如“火鍋”“水煮魚”“毛血旺”等,可促進性機能作用、抗衰老、增強內(nèi)分泌腺機能等。
選用花椒時注意以粒大均勻,氣味麻香濃郁,籽少或無籽全干品為佳。購買花椒時,買整粒的比買粉末要好,因為磨成粉末的花椒香味容易散失。整粒的在使用前,先放在干燥的鍋里用最小火加溫烘炒,花椒里的油質(zhì)因遇熱揮發(fā)出來,再碾碎或磨粉以烹調(diào)菜肴。
花椒最忌潮濕,宜用透氣性能好的麻布袋存在干燥通風(fēng)處,顆粒在密封狀態(tài)下可儲放2年之久。
又稱生姜,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須根不發(fā)達,塊莖肥大,呈不規(guī)則掌狀,灰白或黃色,可做蔬菜,調(diào)料,亦可用藥,姜一切開就有香氣,來源在于成分中的揮發(fā)油類,辣味成分則為姜辣素,素的年齡不同,姜辣素所含比例也不同,導(dǎo)致生姜和干姜吃起來味道有異。生姜效用偏重的發(fā)汗、止?jié)a和解毒,烘干或曬干的干姜則能溫中散寒,夏季產(chǎn)的子姜是姜的嫩芽,適合切絲生食。
姜含有揮發(fā)性姜油酮和姜油酚,能驅(qū)毒去邪,溫?zé)嶂心c,具有適血、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故醫(y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最佳的貯存方式是將買回的鮮姜洗凈后,埋入鹽罐里,可保持較長的時期不干,但要注意,腐爛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質(zhì)黃樟素,其對肝臟有害,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生姜腐爛就一定不能食用。
妙方:1、鮮姜榨汁可緩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食后疼痛。
2、外出旅游,出發(fā)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貼一片在肚臍上,也可放鼻旁嗅聞,有防暈車暈船之效。
香蔥又稱為冬蔥、大蔥,細香蔥或四季蔥,屬百合科蔥屬,是一種多重生宿根的草木植物,原產(chǎn)地有說是中國,也有說是西亞。香蔥為鮮綠色,蔥葉長而空心,莖柔細而香,含有較多揮發(fā)油,烹調(diào)加熱后會迅速在空氣中釋放,為不同菜肴添上美味。
蔥含有多種維他命、礦物質(zhì),它的熱辣芳香還能幫人體祛風(fēng)發(fā)汗,頗具藥膳功能,比如:將蔥莖或全株搗汁具有散瘀血,止痛,消痣,解毒的功效,蔥白連根用水煮服,可祛風(fēng)發(fā)汗,對冬天風(fēng)寒引起的鼻塞、頭痛、發(fā)熱不流汗等有緩解效果。食療本草中記載,感冒初期頭痛時,中藥也有蔥豉配方,即以蔥白加淡味的豆豉,煮水燉服。
辣椒味辛,能溫中下氣,開胃祛寒,散風(fēng)活血,對于抵御潮溫、受涼等氣候引起的疾病,有獨特功效。
選購辣椒時,以成熟、干爽、堅硬、重身、表面光滑無瑕的為優(yōu)質(zhì),保存時可把辣椒洗凈吹干后用紙巾包裹,放進冰箱,可貯存2至3個星期。
梵名“味履支”,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多年生藤本植物,原產(chǎn)熱帶亞洲,漿果球形,黃紅色,依成熟及烘焙度的不同而有綠色、黑色、紅色及白色四種,有粉狀、碎粒狀和整粒三種使用形式,在烹調(diào)中有去腥壓臊、增味提香的作用。一般將整粒胡椒用在肉類、湯類、魚類及腌漬類等食品的調(diào)味和防腐中,在加入香料和鹵汁時用粉狀較多。
胡椒味辛溫而芳香,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止瀉、開胃、解毒,可治胃寒之痛,受寒泄瀉,食欲不振。選購時注意以顆粒均勻、飽滿、潔凈、干燥者為佳,胡椒及其制品胡椒粉,均宜放在干燥及空氣流通處,切忌受潮。粉狀胡椒的辛香氣味易揮發(fā)掉,因此保存時間不宜太長。
別名芥子、芥菜子、胡芥。屬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亞洲。芥末有黑、白、褐三色,其中黑芥末味道較辛辣刺激,白芥末辛辣味相對溫和芳香,通常說的芥末即是黑芥末即是黑芥菜和白芥菜兩大灌木的種子;褐芥末則主要產(chǎn)于印度。
芥菜子可直接使用或搗成粉末后使用,干芥菜子并不辣,需加水才會反應(yīng)出辛辣物質(zhì),時間愈入愈辣,但放置太久,香與辣會散失。加溫水可加速酵素活性,會更辣。粉狀芥末也如此,變干后會失去香味,若把芥末混水做成醬,則可散發(fā)其辛辣味。芥末可用于各種烹調(diào)料理中,白芥末尤其得到廣泛適用。如牛肉、豬肉、羊肉、魚肉、雞肉、鳥肉、沙律、醬料、甜點等,用于去腥提味,也可原粒用來腌菜或放入沸水中煲煮蔬菜。還可用于調(diào)制香腸、火腿、沙拉醬、糕餅等。
要長久保存芥末醬,可用檸檬汁、酒或葡萄酒等來調(diào)制,使其具有酸性,效果相當(dāng)不錯。
五香粉(Five Spices Powder)
五香粉是中菜烹調(diào)中非常重要的香料粉,它是由5種或5種以上的香料調(diào)配而成,味道極香。通常紅燒或鹵煮都少不了它,似乎只要食物中加了五香粉,中國味就變濃了,尤其是肉類的腌制、烹調(diào),其它像五香豆干,五香牛肉干,五香茶葉蛋等中式小食中,五香粉的味道也常讓人齒頰留香。
最常見的五香粉基本材料有花椒、八角、丁香、小茴香、沙姜、桂皮、甘草、陳皮、胡椒等等,各家調(diào)制的配方面不同,有些甚至針對烹煮的食物特性而有不同的配制方式。在坊間,各家的配方從種類到數(shù)量都不盡相同,一般來說,五香粉是由花椒、桂皮、陳皮、丁香、八角5種香料研磨而成;將肉桂、豆蔻、八角、茴香、花椒以2:1:3:2:2的比例混和的配方,也很常見。
再列舉三個方子:
(1)砂仁60g
(2)八角20g
(3)八角52g
大致上五香粉以茶褐色較為常見,因配料不同,它有多種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稱,如麻辣粉、鮮辣粉等,是家庭烹飪佐餐不可缺少的調(diào)味料,對魚肉、豬肉、鴨肉等而言,“美味大使”更非它莫屬!
選購時要注意,真五香粉無結(jié)塊現(xiàn)象,無雜質(zhì),假、冒五香粉則常加入野花椒、桂皮下腳料等,真五香粉呈均勻一致的可可色,偽劣品色澤較暗;真五香粉麻辣微甜,香氣濃郁持久,假冒品沒有五香的固有香味,味道辣而不正。
這個粉碎機超好用哦,只需要2分鐘,就可以把很堅硬的東西磨成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