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延伸昨天的一個話題,延伸開來這個門作為框架構(gòu)圖的討論。
前面我在教攝影(zhongbaidi)發(fā)過一組框架構(gòu)圖【照片顯得很普通?你試過這些框嗎?】
昨天也分享了,如何拍攝暗背景的時候,也用到了框架構(gòu)圖【如何拍暗背景的人文照片?】
我出去外面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腦海潛意識都會尋找有特色的門口,比如大宅門的門口,古鎮(zhèn)的門,然后我也會選擇一些窗戶,就是希望可以利用這些框來抓取趣味點。
這個照片,我是在貴州一個寨子拍攝的時候,經(jīng)過一個巷子,看到一個門口有動靜,所以我馬上拿鏡頭按上一張,這個小孩估計剛剛睡醒,看到我,他就趕緊把門關(guān)了。
我看到小孩關(guān)門,我想到了很多類似的作品,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個門探出一個頭來的那個場景,所以我就想著,只能這樣拍了,對吧
說到這里,我跟大家說說關(guān)于拍攝中的一些顧慮,比如我們常在一些文章說,尊重你的拍攝者,我看了一些很多抓拍的照片,包括很多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當然還有一些比較有名的攝影大師,我看到他們抓拍的照片,我也想問,他們抓拍的時候,經(jīng)過別人同意嗎?
我相信顯然是沒有。
那我們現(xiàn)實為什么有些人會提出這個問題,甚至上升到道德層次呢?我覺得顯然就是跟現(xiàn)階段不同攝影風(fēng)氣導(dǎo)致的。
比如西藏拍攝人文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攝影師抓著拍攝者不放,然后自然會引起被攝者的反感。
一般來說,我們在需要條件,被攝者不給你拍,那我們就不拍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他沒有拒絕,我覺得是可以拍攝,然后拍攝過程中學(xué)會溝通。從而消除陌生感。
如果說我們拍攝人文,都要經(jīng)過別人同意才拍攝,我相信這個世界上不會有那么多經(jīng)典照片了,所以大家在拍攝的時候,如果不允許,那就放棄,這是我的觀點。
說回剛才的小孩,因為直覺判斷,小孩還會探出頭的,所以我就沒有走開,然后我就舉著相機等。
一分鐘不到,這個小孩打開了門,我就連拍了幾張,不過因為我站的地方比較低,小孩的門是在一個臺階上的,所以我用廣角拍攝的時候,有點仰拍的變形。
其實這個巷子很窄的,所以我只能用廣角,但是這里我給大家分享的思路,就是不用擔心變形,因為后期我們可以利用變形糾正的。最重要就是我們要保證畫面的趣味性,還有人物表情的抓拍。
這張的人物走出來一點,因為我想嘗試不同的感覺,所以從探頭,到全身我都拍了,因為我不知道那張會更好,所以都拍一下
大家可以看看最后一張,其實已經(jīng)有點擺拍的痕跡,你會發(fā)現(xiàn)還是小孩探討出來的時候最好,不過最后我沒有選擇作為作品。
為什么呢?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小孩雖然不錯,但是好像就是有點過于現(xiàn)代,然后這個門也不夠很特色。
說到這里,我給大家看看我去年在川西拍攝的小喇嘛
這個我是在川西一個寺廟拍攝的,當時很多人在念經(jīng),我就是在外面抓拍表情,這個小喇嘛就看了我一眼,我剛好抓拍住了,同樣都是框架,我覺得這個小和尚的那個文化,配上這樣的雕飾會更加耐人尋味。所以我選了作為作品。
所以其實有些照片毛病可能不大,但是我會選擇自己最滿意的照片。
第一個小孩,我拍攝完畢之后,其實我是給了糖果給他的,所以后來就一直跟著我,好像還是挺想當模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