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同時(shí)認(rèn)為大西地名是傳教士人為捏造,子虛烏有,不能盲從。許大受說:“彼詭言有大西洋國,彼從彼來,涉九萬里而后達(dá)此。按漢張騫使西域,或傳窮河源抵月宮,況是人間有不到者?!渡胶=?jīng)》、《搜神記》、《咸賓錄》、《西域志》、《太平廣記》等書,何無一字記及彼國者。”
(圖為:利瑪竇畫像,圖片來源:資料圖)
本文摘自:《歷史教學(xué)》2004年第6期,作者:龐乃明,原題:《明代中國人的歐洲稱謂述略》
“歐洲”為歐邏巴洲簡稱。中國人以歐邏巴稱呼亞歐大陸西部的這塊陸地,開始于明朝。歐邏巴一詞始見于利瑪竇的《萬國坤輿圖》,后來約定俗成,為大部分明人所接受。但明人稱呼歐洲遠(yuǎn)不止歐邏巴一名,見于官私文獻(xiàn)的歐洲名稱還有歐邏巴州、歐邏巴國、歐邏、大西、大西國、西國、大西域、西域、泰西、遠(yuǎn)西、大西洋、大西洋國、西洋、西洋國、西海、歐海國、天主國等等?!段鞣揭o(jì)》說:“西洋總名為歐邏巴,在中國最西,故謂之大西。以海而名,則又謂之大西洋?!笨梢娨陨戏Q呼各有根據(jù),它們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明人有關(guān)歐洲地理的概念。
歐邏巴、歐邏巴州、歐邏巴國、歐邏其實(shí)是同一名稱的多個(gè)變稱。這類稱呼多見于私人文獻(xiàn),官方文獻(xiàn)則很少使用。歐邏巴是利瑪竇對Europe的直接音譯。歐邏巴后加“國”加“州”,乃是出于中國習(xí)慣,表明那是一個(gè)相對較大的域外之地,如同中國的州郡或臣服于中國的朝貢番屬一樣。利瑪竇除在《萬國坤輿圖》中首次使用歐邏巴外,還在其他地方多次使用這一譯稱。如收入程大約《墨苑》的《信而步海,疑而即沉》落款為:歐邏巴利瑪竇撰。《述文贈幼博程子》落款為:萬歷三十三年歲次乙巳臘月朔,歐邏巴利瑪竇撰并羽筆。明末,與傳教士交往較多、對待西學(xué)胸襟較為開闊的士大夫常常使用音譯名稱稱呼歐洲。如徐光啟說:“歐邏巴數(shù)十國暨其他國土以千計(jì),今若于景教者,無不始于乖暌,終于翕順。”〔1〕(卷12)李之藻《坤輿萬國全圖序》在談及利瑪竇世界地圖版本時(shí)說:“彼國歐邏巴原有鏤版。”楊廷筠《代疑篇》曰:“據(jù)《萬國坤輿圖》,歐邏巴又在天竺西?!保ň砩稀洞鸱鹩晌鱽恚瑲W邏巴既在極西,必所親歷,獨(dú)倡言無佛條》)除明末天主教之“三柱石”外,使用譯稱者尚有汪廷納、王肯堂、孫傳能、沈德符、鄭以偉、熊明遇、王征、虞淳熙等①。以上諸人在使用這一外來名詞時(shí),或已醉心于西學(xué),或?qū)ξ鲗W(xué)抱有相當(dāng)好感。明末部分中國人雖以歐邏巴稱呼歐洲,但有人一時(shí)還弄不清歐邏巴與西洋、歐邏巴與佛郎機(jī)即葡萄牙之間的大小包含關(guān)系。如吳中明《坤輿萬國全圖跋》云:“利山人自歐邏巴入中國,著山海輿地全圖,薦紳多傳之。”其后又云:“蓋其國人與拂郎機(jī)國人皆好遠(yuǎn)游”。如此就把佛郎機(jī)與歐邏巴并列起來,這表明吳中明還不知道歐洲與葡萄牙之間的大小包含關(guān)系。顧起元說:“利瑪竇,西洋歐邏巴國人也?!薄?〕(卷6《利瑪竇》)也是把歐邏巴當(dāng)作西洋諸國之一國。凡此等等,都有待于進(jìn)一步明確澄清?!皻W邏”一稱,很少見人使用。方以智曰:“歐邏于中國,則日出差七時(shí)有余矣?!薄?〕(卷1《歷類》)這是說歐洲與中國時(shí)差為七時(shí)。鄭鳳來曰:“碧翁劃成一方治,寸銅晷緯走呈暉?;瞵F(xiàn)虞家璣玉器,碣斯巾舄起歐邏?!薄?〕這是盛贊艾儒略從歐洲來華展示天學(xué)才華。文中之歐邏當(dāng)為歐邏巴簡稱,猶如今人簡稱歐邏巴洲為歐洲一樣。①汪廷訥《坐隱先生全集·酬利瑪竇贈言》稱:“乙巳歲,不佞于京師會西域歐邏巴國西泰利瑪竇?!蓖蹩咸谩队魧S筆塵》卷4曰:“余見西域歐羅巴國人利瑪竇出示彼中書籍?!睂O傳能《剡溪漫筆》卷3《外國畫》云:“余見歐邏巴人利瑪竇所進(jìn)天主子母像,神采艷發(fā),氣砋若生?!鄙虻路度f歷野獲編》卷30《外國·大西洋》曰:“瑪竇自云,其國名歐邏巴,去中國不知幾千萬里,今瑣里諸國亦稱西洋,與中國附近列于職貢,實(shí)非也?!编嵰詡ァ鹅`山藏雨存篇》卷3說:“泰西子利瑪竇為歐邏巴人,自云從西洋至中國,曾至大浪山,見南極出地三十二度,與中國上下相對待,謂地形如圓球,而周圍皆生齒?!毙苊饔觥毒G雪樓集·則草·野火》說:“歐邏巴人常與余言,彼國有山,火焰常不滅?!蓖跽鳌抖艎W定先生東來渡??噗E》說:“杜先生者,遠(yuǎn)西歐羅巴州意大利亞國士也?!背贪俣斗捷泟俾浴ね庖木硪弧吩疲骸皻W邏巴者……有三十余國?!庇荽疚酢痘耸颉吩唬骸袄魈蕷W邏巴人。”許胥臣《西學(xué)凡引》曰:“身毒距歐邏巴尚七萬里?!卞X曾《讀書敏求記》卷11《渾蓋通憲圖說》提要曰:“李之藻受西法于歐邏巴人,以蓋佐渾,故名通憲圖說?!贝送?,方以智《通雅》卷11《天文·歷測》、方孔火召《崇禎歷書約》等,也以歐邏巴稱呼歐洲。
大西、大西國、太西、泰西、遠(yuǎn)西、大西域、西國等是以意稱為主的第二類稱呼,即以地理方位稱呼歐洲,把歐洲視為位于中國西方的極西之地。馮應(yīng)京《重刻二十五言序》說,《二十五言》為大西國人利瑪竇所作,大西與中國相距遙遠(yuǎn)。其《天主實(shí)義序》又說,《天主實(shí)義》是大西國人利瑪竇及其同鄉(xiāng)耶穌會友與中國士大夫之間討論天主的問答之詞。李日華談及天主畫像時(shí)說:“余見大西國人利生者,持一神像見示?!薄?〕(卷2)王家植《題畸人十篇小引》云:“利子者,大西國人也,多須寡言,持其國二十經(jīng)者甚力。”木增《云?淡墨》亦云:“大西國山人有奇器如磬,以測天文,晝夜刻漏?!保ň?《大西神磬》)這些都是以大西稱呼利瑪竇的故鄉(xiāng)?!疤鳌笔恰按笪鳌敝兎Q,與“大西”意義完全相同。按照李王庭的說法,“大西”之改稱“太西”(或“泰西”),原于避“大明”之“大”。他說,利瑪竇等自稱其國為大西,其意是想與大明相抗衡,“頃見中國名流輩出,力斥其妄,稍知自非,易以泰西”〔6〕(卷下《誅邪顯據(jù)錄》)。其實(shí)“大”、“太”二字在古漢語中常常互換,“大西”改稱“太西”不一定源于避免嫌疑。祝世祿《環(huán)碧齋詩》稱利瑪竇為“太西國人”(卷3《贈利瑪竇》),方以智《通雅》稱歐洲為“太西”(卷11《天文·歷測》),郭子章《黔草》稱為“太西國”(卷11《山海輿地全圖序》),都是如此?!疤┪鳌蓖凇疤鳌?。莊起元稱歐洲為“泰西”,其《漆園卮言·讀七克西書有感》云:“七克西書者,泰西耶穌會士龐公迪我所醠述也。”蘇茂相《三山論學(xué)記序》曰:“《三山論學(xué)記》者,泰西艾子與福唐葉相高相國,辨究天主造天地萬物之學(xué)也?!崩罹艠?biāo)《口鐸日抄小引》曰:“泰西諸先生之航海而東也,涉程九萬,歷歲三秋。”徐光啟、曹于汴、鄭以偉《泰西水法序》均以“泰西”稱呼歐洲?!斑h(yuǎn)西”一稱首見于明末第一個(gè)入華定居的歐洲傳教士羅明堅(jiān),其《天主圣教實(shí)錄引》落款曰:萬歷甲申秋八月望后三日,遠(yuǎn)西羅明堅(jiān)撰。王征等人乃步其后塵。王征《遠(yuǎn)西奇器圖說錄最》曰:“奇器圖說,乃遠(yuǎn)西諸儒攜來彼國圖書,此其七千余部中之一?!碑吂俺秸f:“遠(yuǎn)西名士浮槎九萬里,來賓上國,惟一意虔奉景教,昭事陡斯是務(wù)?!薄?〕(《泰西人身說概序》)方以智也說:“萬歷年間,遠(yuǎn)西學(xué)入,詳于質(zhì)測,而拙于言通幾。”〔3〕(卷首《物理小識自序》)“大西域”是為區(qū)別于舊西域而稱之,意為西域之西的西方地區(qū)。利瑪竇《交友論》落款為:萬歷二十三年歲次乙未三月望,大西域山人利瑪竇集。利瑪竇首稱后,明人隨而稱之?!拔鲊笔恰按笪鳌保ɑ颉疤鳌?、“泰西”)、“遠(yuǎn)西”之外明人對歐洲的又一通稱?!拔鲊币环Q,亦始于羅明堅(jiān)。其《天主圣教實(shí)錄引》曰:“余雖西國,均人類也,可以不如禽獸,而不思所以報(bào)本哉?今蒙給地柔遠(yuǎn),是即罔極之恩,將何以報(bào)?惟以天主行實(shí),原于西國,流布四方,得以扌求拔靈魂,升天堂,免墜地獄,姑述實(shí)錄,譯成唐字,略酬柔遠(yuǎn)之恩于萬一云爾。”此后利瑪竇的《天主實(shí)義》、熊三拔的《泰西水法》等經(jīng)常以西國稱呼歐洲。鄒元標(biāo)《答西國利瑪竇》即以西國指稱歐洲。冷石生《演畸人十規(guī)》曰:“十規(guī),西國之微旨也?!庇衷唬骸拔鲊冗_(dá),黑蠟德牧,黑蠟恒笑,德牧恒哭。”所言西國,明指歐洲。除此之外,鄒維璉稱歐洲為“海外天竺極西之國”〔8〕(卷首《管見辟邪錄序》),王征稱“天下極西國”〔9〕(《西儒耳目資敘》),汪廷納稱“西極”〔10〕(《酬利瑪竇贈言》),張賡稱“西方”〔7〕(《圣夢歌序》),湯顯祖稱“西域”〔11}(卷17《端州逢西域兩生破佛立義偶成》),陳汝瞭稱“西天”〔12〕(卷3《輿地》),都屬于意稱一類。
大西洋、大西洋國、西洋、西洋國、西海等是以歐洲瀕臨大西洋而來的第三類稱呼?!拔餮蟆敝凹右弧按蟆弊?,既是為了區(qū)別于舊稱之西洋,也是表明大西洋更在舊稱西洋之西。明末官方文書常常使用這一稱呼。萬歷二十八年(1601年)十二月,利瑪竇進(jìn)呈《上大明皇帝貢獻(xiàn)土物奏》,自稱“大西洋陪臣”。疏中介紹歐洲所在時(shí)說:“臣本國極遠(yuǎn),從來貢獻(xiàn)所不通,逖聞天朝聲教文物,竊語沾被其余,終身為氓,庶不虛生;用是辭離本國,航海而來,時(shí)歷三年,路經(jīng)八萬余里,始達(dá)廣東。”此后《明實(shí)錄》多次以大西洋專稱歐洲?!睹魃褡趯?shí)錄》卷356云:“天津河御用監(jiān)少監(jiān)馬堂解進(jìn)大西洋利瑪竇進(jìn)貢土物并行禮。禮部(題)會典止有西洋國及西洋瑣里國,而無大西洋,其真?zhèn)尾豢芍!币环矫娉姓J(rèn)利瑪竇來自大西洋,一方面又懷疑大西洋的真實(shí)性。據(jù)《明神宗實(shí)錄》卷483稱,萬歷三十九年,欽天監(jiān)五官正周子愚奏請以歐洲傳教士修訂中國大統(tǒng)歷法,說“大西洋歸化龐迪峨、熊三拔等攜有彼國歷法”,可以參互考證。禮部也正式以大西洋稱呼歐洲,曰:“若大西洋歸化之臣龐迪峨、熊三拔等攜有彼國歷法諸書,測驗(yàn)推步,講求原委,足備采用。照洪武十五年命翰林院李罛、吳伯宗及本監(jiān)云臺郎海達(dá)兒等修西域歷法事例,將大西洋歷法及度數(shù)諸書同徐光啟對譯,與(邢)云路等參訂修改?!薄?3〕(《明神宗實(shí)錄》卷490,萬歷三十九年十二月庚午)除官方文獻(xiàn)外,私人著述也開始以大西洋稱呼歐洲。周子愚一方面稱歐洲為西國,一方面又稱歐洲為大西洋。其《表度說序》曰:“西國之法為盡善矣。”又曰:“大西洋諸君子所攜本國書典,其種甚廣,各極其妙?!敝г蕡?jiān)《梅花渡異林》稱歐洲為“大西洋國”,曰:“大西洋國二人來,一曰利瑪竇,一曰郭天佑,俱突額深目,朱顏?zhàn)削?,泛海八年始抵東粵?!保ň?《時(shí)事漫記·利瑪竇》)至于以西洋國稱呼歐洲,當(dāng)是出于舊有傳統(tǒng)。因?yàn)樽运卧詠?,中國人皆稱西南島國為西洋,歐洲人從西南海道而來,假借西洋國家與中國開展貿(mào)易,其地歸屬西洋當(dāng)無異議。用這一名稱稱呼歐洲,反映了部分明人因循傳統(tǒng),殫于納新的守舊心態(tài)?!镀菩凹肪?《會審鐘明禮等犯一案》云:“(鐘明禮供稱)幼時(shí)曾住香山澳中,澳中有大天主殿,一澳人皆從其教。彼時(shí)主教者,名曰歷山,又有頭目曰東寶祿,兩人共住澳中。或兩年一換,或三年一換,俱從西洋國撥來。鳴禮失記日月,不知何年分,有利瑪竇、龐迪峨、王豐肅、郭居靜、羅儒望等,從西洋國來入澳,由將天主教愈加講明,要得行教中國。”又云:“其銀自西洋國送入澳中,澳中商人轉(zhuǎn)送羅儒望,羅儒望轉(zhuǎn)送到此(南京——筆者注),歲歲不絕。”《破邪集》卷2《會審?fù)踟S肅等犯一案》也說:“一向豐肅所用錢糧,自西洋國商船帶至澳中,約有六百兩?!比f歷四十六年,龐迪我因“南京教案”上疏萬歷皇帝,《明神宗實(shí)錄》卷575記載此事時(shí)說:“西洋國陪臣龐迪峨(我)等奏,臣與先臣利瑪竇等十余人涉海九萬里,觀光上國,叨食大官一十七載?!币陨纤Q“西洋國”皆確指歐洲。袁中道、余懋孳、徐如珂、談遷等則略稱歐洲為“西洋”。袁中道說:“看報(bào)得西洋陪臣利瑪竇之訃?!薄?4〕(卷4《游居柿錄》)萬歷四十四年七月,禮科給事中余懋孳疏言辟異教,嚴(yán)海禁,稱:“自西洋利瑪竇入貢,而中國復(fù)有天主之教。”〔13〕(卷547,萬歷四十四年七月戊子)同年,禮部郎中徐如珂上《處西人王豐肅議》曰:“且其來自西洋,誰為識其西洋,蹤跡詭秘,幾于聲東而指西?!?/p>
〔15〕(卷29)談遷記崇禎三年正月時(shí)事也說:“廣東西洋澳夷陸若漢進(jìn)大銃?!薄?6(卷91)至天啟、崇禎時(shí)期,隨著歐洲火炮技術(shù)和天文歷法知識的不斷內(nèi)傳,有關(guān)歐洲的官方稱呼有逐漸統(tǒng)一為大西洋或西洋的趨勢。除此之外,還有以“西?!敝阜Q歐洲者。陳繼儒《友論小敘》說:“伸者為神,屈者為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者,莊事者也。人之精神,屈于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而伸于朋友,如春行花內(nèi),風(fēng)雷行元?dú)鈨?nèi),四倫非朋友不能彌縫。不意西海人利先生乃見此?!毙苁??《職方外紀(jì)跋》曰:“西海先生間關(guān)九萬里而入中國。”又曰:“卒遇西海諸先生,談事天之學(xué)?!逼鋵?shí)“西海”與“西洋”意思是完全一致的,以“西海”代替“西洋”,不過是士人為避免重復(fù)或蹈襲成說而作的文字轉(zhuǎn)換而已。
在明人對歐稱呼中,另有兩類稱呼是較為獨(dú)特的。一類糅合音譯和傍海特征而稱之,叫“歐海國”?!皻W海國”一稱僅見于李日華的《紫桃軒雜綴》。其文曰:“大西國在中國西六萬里而遙,其地名歐海國。”(卷1)一類以其宗教信仰而稱之,為“天主國”?!疤熘鲊币环Q僅見于謝肇膌的《五雜俎》。其文曰:“又有天主國,更在佛國之西,其人通文理,儒雅與中國無別?!保ň?《天主國》)
域外漢文地名的發(fā)展演變及最終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著使用主體的思想文化。明人對歐稱呼的多樣性,其實(shí)反映了不同使用主體的不同心態(tài)。贊賞西學(xué),樂于交結(jié)的西學(xué)派經(jīng)常以音譯名稱稱呼歐洲,表明他們具有對異域文化開誠接納的開放心態(tài),新詞“歐邏巴”如同其他歐洲新知、奇聞一樣,是他們渴望記住并津津樂道的,所以他們熟悉了這一拗口音譯,并且書之筆端。排斥者不僅不用歐洲譯稱,而且對部分歐洲稱呼大加抨擊。一方面反映了他們因排斥天主教而產(chǎn)生的全盤否定心態(tài),同時(shí)也是因?yàn)樗麄兣c歐洲傳教士接觸較少,或?qū)π略~“歐邏巴”不太熟悉,或?qū)W人翻譯不相信,所以絕少使用。對大西一稱大加抨擊乃是因?yàn)樗麄冋J(rèn)為大西稱號包藏邪謀,必須堅(jiān)決揭露。沈榷說,傳教士“自稱其國曰大西洋,自名其教曰天主教,夫普天之下,薄海內(nèi)外,惟皇上為覆載照臨之主,是以國號曰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稱歸化,豈可為兩大之辭以相抗乎?”〔17〕(卷1《參遠(yuǎn)夷疏》)徐如珂說:“以中國之無耦,而抗之以大西國,儼然域中有兩大?!薄?5〕(卷29《處西人王豐肅議》)李王庭說:“我太祖高皇帝定鼎胡元,從古得天下之正,未有匹之者也。故建號大明,名稱實(shí)也。何物幺麼,輒命名大西,抑思域中有兩大否?此以下犯上之罪,坐不赦。旋于大字下,以西字續(xù)之,隱寄西為金方兵戈之象,則其思逞不軌,潛謀之素矣?!薄?〕(卷下《誅邪顯據(jù)錄》)許大受也說:“《易》傳曰,乾為天,為金,為寒,為冰,則乾亦殺氣耶?今彼夷因我大明而僭號大西。大西者,獨(dú)非大殺乎?竊謂五胡殺亂主,而彼直殺圣師及古圣帝;五胡偶亂華,而彼直舉從來之中華,以永遜于彼夷之下,其所殺有何窮已?!薄?7〕(卷4《圣朝佐辟》)同時(shí)認(rèn)為大西地名是傳教士人為捏造,子虛烏有,不能盲從。許大受說:“彼詭言有大西洋國,彼從彼來,涉九萬里而后達(dá)此。按漢張騫使西域,或傳窮河源抵月宮,況是人間有不到者?!渡胶=?jīng)》、《搜神記》、《咸賓錄》、《西域志》、《太平廣記》等書,何無一字記及彼國者。”“萬萬無大西等說,豈待智者而后知哉?!薄?7〕(卷4《圣朝佐辟》)至于官方不用譯稱,而以大西洋或西洋稱呼歐洲,多是出于華夏中心主義的惟我獨(dú)尊心態(tài),將歐洲視為傳統(tǒng)來朝的朝貢藩屬,同時(shí)也是因?yàn)槲餮笠辉~用之已久,明人較為熟悉,而且歐洲與舊稱西洋諸國一樣地處西南,循海而來。明人對歐稱呼的多樣性還說明,明代中國人的歐洲稱謂尚處于調(diào)整演變之中,還有待于形成相對固定的大眾化稱呼。
〔1〕徐光啟:《徐光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2〕顧起元:《客座贅語》,中華書局,1984年。
〔3〕方以智:《物理小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閩中諸公贈詩》,天主教東傳文獻(xiàn)本。
〔5〕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6〕《辟邪集》?!睹髂┣宄跆熘鹘淌肺墨I(xiàn)叢編》本。
〔7〕徐宗澤:《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中華書局,1949年。
〔8〕鄒維璉:《達(dá)觀樓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9〕《王征遺著》,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汪廷納:《坐隱先生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11〕湯顯祖:《玉茗堂詩集》,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12〕陳汝瞭:《甘露園短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13〕《明神宗實(shí)錄》,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校本。
〔14〕袁中道:《珂雪齋外集》,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15〕顧沅、姚瑩輯:《乾坤正氣集》,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16〕談遷:《國榷》。
〔17〕《破邪集》。《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xiàn)叢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