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諸葛亮去世之前,看出了魏延有“反骨”。他在的時候,還能壓制住魏延,如果他一旦死了,手握兵權(quán)的魏延很必將謀反。于是,諸葛亮給馬岱留下了一個錦囊,一旦魏延造反,就讓馬岱除掉魏延。
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之所以要除掉魏延,是因為他真的有反骨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雖然諸葛亮能掐會算,料事如神,堪稱半人半神般的大牛,但他一生從不會貿(mào)然行事,非常的謹慎。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在劉備入蜀之時,率領(lǐng)部曲投奔,成為最為劉備信任的大將之一??陀^來說,魏延個人能力還是挺強的,在劉備做了漢中王后,就需要一位獨當(dāng)一面的大將鎮(zhèn)守軍事重鎮(zhèn)漢中。當(dāng)時所有人都認為張飛是不二人選,連張飛自己也都是這么覺得的。
但是,劉備卻沒有選擇張飛,而是拔魏延為都督,總督漢中,封為鎮(zhèn)遠將軍,領(lǐng)漢中太守。在劉備被東吳的陸遜大敗后,導(dǎo)致蜀國政權(quán)岌岌可危,曹魏隨時有可能進攻漢中,但是由于魏延治軍有方,守衛(wèi)得當(dāng),使得曹魏不敢窺視漢中??梢姡貉幽芰€是不簡單的。
之后,在司馬懿率大軍攻打漢中時,魏延因作戰(zhàn)有功,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還假節(jié),進封為南鄭侯,也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后魏延隨諸葛亮出征北伐,進獻“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拒絕了,這也為他被殺埋下了伏筆。
本來獻計并沒有什么,但魏延卻屢次提出這種冒險的要求。《三國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guān),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諸葛亮一生都非常謹慎,魏延的這種冒險的計劃,諸葛亮非常反感,認為這會把蜀國帶入萬劫不復(fù)的境地。
況且,關(guān)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聰明的諸葛亮早就考慮過,這種做法看似很好,卻幾乎不可能成功。所以,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一直重用著魏延,是因他還有用處。在他死后,魏延就掌握了的兵權(quán),如果不鏟除,蜀國就危險了。
所以,諸葛亮之所以留下除掉魏延的計策,是因為魏延太過激進。除掉他,可以讓蜀國可以使得蜀國茍延殘喘,維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