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亦可樂
莊子騎著一匹瘦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國的大道上。凜冽的西風(fēng)撲打著他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蕭瑟的鬢發(fā)。莊子顧目四野,只見哀鴻遍野,骷髏遍地,一片兵荒馬亂后的悲涼景象。夕陽西下,暮野四合。莊子走到一顆枯藤纏繞的老樹下,驚起樹上幾只昏鴉盤旋而起,聒噪不休。莊子把馬系好后,想找塊石頭坐下休息,忽見樹下草叢間露出一個(gè)骷髏來。莊子走近它,用馬鞭敲了敲,問它說:“先生是貪生患病而落到這種地步的嗎?還是國破家亡、刀斧所傷而落到這種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對父母妻子而自殺才到這地步的呢?還是因凍餒之患而落到這種地步的呢?亦或是壽終正寢所致?”說完,拿過骷髏,枕著它躺下來。不一會(huì)兒,就呼呼了。
半夜時(shí),骷髏出現(xiàn)在莊子夢中,說道:“先生,剛才所問,好像辯士的口氣。你所談的那些情況,皆是活人的辛苦,死后則沒有這種煩累了。您想聽聽死的樂趣嗎?”莊子答:“當(dāng)然?!摈俭t說:“死,無君于上,也沒有臣于下,當(dāng)然也沒有四時(shí)的事。從容傲游以天地為春秋。即使南面稱王之樂,也不能相比啊?!鼻f子不信,問:“如果讓閻王爺使你再活過來,還給你骨肉肌膚,還給你父母、妻子、鄉(xiāng)親、朋友,您愿意嗎?”骷髏現(xiàn)出愁苦的樣子,道:“吾怎么能棄南面王的快樂而又回到人間去勞累呢!”
拙曰:
此寓言算是笑談,但事實(shí)與此確無別,君不見許多瀕死的人,他們被救后的說法呢,光輝中飛來飛去,頤然自得啊!雖無帝王之樂,也大有解脫之感。死有何懼哉!
真人行世,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弟子問莊子:“怎樣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莊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達(dá)于理,通達(dá)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權(quán)變,‘明白權(quán)變的人才不會(huì)因外物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那真是入火不覺熱,沉水也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獸不能傷啊。這是因?yàn)樗苊鞑彀参#灿诘湼?,?jǐn)于去就,故沒有什么東西能損害他?!?/p>
弟子問:“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嗎?”莊子說:“孔子就是?!钡茏訂枺骸霸趺醋C明呢?”莊子說:“孔子周游列國,推行仁義,雖到處碰壁,仍堅(jiān)持不懈。其憂國憂民之心,真真可敬可佩、可歌可泣呀。一次,孔子游說到匡地,被衛(wèi)國人層層包圍,可他仍彈琴高歌,滿不在乎。路人見孔子,問道:’老師您有什么可樂的呢?'孔子說:‘過來!我告訴你吧:我早就忌諱貧窮。仍難免潦倒,命運(yùn)的安排呀;我也早就向往飛黃騰達(dá),但到現(xiàn)在也沒富貴,是受時(shí)運(yùn)限制啊。當(dāng)堯舜之時(shí)而天下無窮人,那不是因聰明得到的;當(dāng)繼紂之時(shí)而天下無富貴的,也不是人都笨了。時(shí)勢就是這樣。行于水中不避蚊龍,此是漁夫的勇氣;行于陸上不避獅虎,那是獵人的勇氣;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此是烈士的勇氣;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shí),臨大難而不懼者,是圣人的勇氣呀!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運(yùn)自有老天安排!'不一會(huì)兒,有身披銷甲的人走過來,向孔子道歉:’對不起先生!我們以為是陽虎,所以包圍起來。現(xiàn)在才明白誤認(rèn)先生了,我們馬上撤退?。Э鬃涌伤阃ㄟ_(dá)權(quán)變的至德之人??!”
拙曰:
大哉!德可生發(fā)萬物,繁榮宇宙,玉宇欣欣然也。厚德之人水火不害,百獸不侵,真大福也。
逞能辯論,終于徒勞
弟子問:“辯論可否確定是非?”莊子答道:“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你就果真是對的,我就一定是錯(cuò)的嗎?我勝了你,我就一定是對的,你就一定錯(cuò)嗎?我倆一一定要有一個(gè)是對的,有一個(gè)是錯(cuò)的嗎?還是都是對的,還是都是錯(cuò)的呢?我與你無法判斷,則人各執(zhí)己見,有不明白的。那我們請誰來訂正呢?請意見與你相同的人來裁判,既與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請意見與我相同的人來裁決,就與我相同了,怎能判決呢?請意見與我你都不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斷定你我究竟誰對誰錯(cuò)呢?請意見與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與你與人都不能確定誰對誰錯(cuò),再又靠誰來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惱,問:“那怎么對待是非問題呢?”莊子道:“事物皆有兩面。從彼方面看,無不是彼,從此方面看,無不是此。自彼方看問題看不清楚,自此方看問題也看不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這樣,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是非,此亦有是非,果真有彼此嗎?果真無彼此嗎?如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彼此不對立而互為偶,則道存于其中了。這就叫道樞。執(zhí)道樞而立于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是亦無窮,非亦無窮。以道言之,是無定是,非無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執(zhí)我見,則無是非之說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珊蹩桑豢珊醪豢?。道行之而成路,物稱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因此,粗與細(xì),丑與美,正與斜,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唯有曠達(dá)者知通為一!”
拙曰:
世上本無絕對的是非,是人固執(zhí)已見罷了,所以莊子說,逞能辯論,終于徒勞。
擊劍
戰(zhàn)國時(shí),趙國的惠文王十分喜愛擊劍,他的王宮內(nèi)供養(yǎng)著三千多劍客,日夜互相搏擊,一年到頭,劍客死傷的有一百多人。趙王沉湎擊劍,不理朝政,一些諸侯國就企圖進(jìn)攻趙國。
太子悝見趙王這樣,便召集左右的人說:“誰能勸諫趙王停止擊劍,解散劍客,我就賞給他一千兩金子。”手下人皆異口同聲地說:“莊子可以?!?/p>
于是,太子便派人去請莊子,并送給他一千兩金子。莊子沒要金子,他同使者一起來見太子,問道:“太子有何指教,賜我千金?”
太子回答說:“您的大名如雷貫耳,我很佩服您,所以送您點(diǎn)金子作為您隨從人員的日常消費(fèi)??赡唤邮埽乙灿惺孪嗲螅f出來有點(diǎn)不好意思。”莊子說:“我聽說太子想讓我諫止大王的愛好,這可是有些困難啊!弄不好我會(huì)有殺身之禍的,不過我還是想試一試?!?/p>
太子一聽十分高興,說:“大王所接見的,只有劍客,你怎么能見到大王呢?”莊子說:“我會(huì)擊劍的。”
太子說:我父親所見的劍客,一個(gè)個(gè)都都頭發(fā)散如蓬草,鬢毛翹起,戴著威武的帽子,瞪著雙眼,面色潮紅,憤怒的連話都說不清。越是如此,我父親越是喜歡。如果您穿著儒服去見他,恐怕不妥。莊子說:請您準(zhǔn)備好劍客的衣服。
三天后,太子準(zhǔn)備好服裝,引莊子拜見趙惠文王?;菸耐醢纬鰧殑淼却f子。說:你有什么話指教我?莊子曰:我聽說大王喜歡擊劍,所以就以擊劍見大王?;菸耐鯁枺耗銚魟Ψ矫?,有什么特殊本領(lǐng)?莊子曰:我的劍法,十步內(nèi)便可以擊倒一人,橫行千里無阻擋。
趙王一聽高興地說:那就是天下無敵了,您去休息,等我的命令,我會(huì)讓人同你一比高下。于是惠文王命令選出的劍客,持劍侍立于殿下,就派人來請莊子。
惠文王對莊子說:今天我要看你的劍法如何。莊子說:我已經(jīng)盼望很久了。
惠文王問道:你想用什么樣的劍?莊子說:我長劍、短劍都可以用,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大王聽我陳說,然后再試。
惠文王說道:好吧,請你說說是那三種劍。莊子答曰:我的三種劍乃是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
惠文王問:什么是天子之劍?莊子說:天子之劍以燕國的石頭做劍鋒,以齊國的泰山為刃,以韓魏為劍把,它用五行的意理來支配天地。只要用此劍,就可以鎮(zhèn)撫諸侯,天下一統(tǒng),這就是天子之劍。
惠文王聽了,茫然失意,神情呆滯,問道:那諸侯之劍是怎么回事?莊子說:諸侯之劍以勇士為劍鋒,以廉潔之士為劍刃,以賢良之士為劍脊,以忠圣之士為劍環(huán),以豪杰之士為劍把。此劍也是所向無敵,順應(yīng)四時(shí)變化,符合百姓心愿,只要用此劍,諸侯賓服,天下安定。
惠文王聽了,若有所思,往下問道:庶人之劍,又是怎么回事?莊子回答:庶人之劍是蓬頭散發(fā),鬢發(fā)上翹,瞪著雙眼,互相搏殺,這和斗雞沒有什么區(qū)別,對國家毫無益處。如今,大王擁有天子之位,卻偏偏喜好庶人之劍,連我都替大王感到不值得。
聽了莊子的話,趙王很是慚愧,他親自牽著莊子的手步入殿堂,宣稱:不用動(dòng)手,擊劍比賽莊子是贏家,并向莊子表示敬意。
此后,趙王決心改過,他一連三個(gè)月都不出宮,專心治理朝政。
拙曰:
事當(dāng)利國利民方不枉此生,營營于小巧,沉沉不能撥,則人亦不齒,天則棄之。
一龍一蛇,與時(shí)俱化
師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莊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興,命兒子殺贗款待。兒子問:“一贗能鳴,一贗不能鳴,請問殺哪只?”主人道:“當(dāng)然殺不能鳴的?!钡诙?,出了朋友之家,沒走多遠(yuǎn),弟子便忍不住問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贗,因不材被殺。弟子糊涂,請問:先生將何處?”莊子笑道:“我莊子將處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是而非,仍難免于累……”莊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處世呢?有材不行,無材也不行,材與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莊子沉思片刻,仰頭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yù)無毀,一龍一蛇,與時(shí)俱化,而不肯專為。一下一上,以和為量,浮游于萬物之初,則還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農(nóng)、黃帝之法則也。人倫之情則不然:成則毀,銳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厚,不肖則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記住,唯道德之鄉(xiāng)才逍遙??!”
弟子道:“道德之鄉(xiāng),人只能神游其中;當(dāng)今亂世,人究竟怎樣安息?”莊子道:“你知道鵪鶉、鳥是怎樣飲食起居的嗎?”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人應(yīng)象鵪鶴一樣起居、以四海為家,居無常居,隨遇而安;象鳥一樣飲食:不擇精粗,不挑肥瘦,隨吃而飽;象飛鳥一樣行走:自在逍遙,不留痕跡?”莊子微笑著點(diǎn)點(diǎn)頭。
拙曰:
人有用不妥,無用亦不行!只能如莊子所說乘道德而浮游,無譽(yù)無毀,一龍一蛇,與時(shí)俱化了。我想這才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