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zhèn)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zhàn)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
順治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zhèn)守云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歷帝??滴踉辏?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tǒng)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fā)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滴跏吣辏?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后被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懸梁自盡,其妻郭皇后亦跟隨自縊,吳三桂的子孫后代被徹底殺光,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其余六千多殘部皆投降清軍,軍將領將吳世璠首級押解回京。自此,歷史八年的三藩之亂正式結(jié)束。
天下奇書《姑妄言》,《金瓶梅》《肉蒲團》也out了
李自成一個悲劇的帝王,打下的江山竟被滿人奪取
2010年6月,從貴州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傳來一個驚人消息:在該州岑鞏縣馬家寨發(fā)現(xiàn)陳圓圓之墓,而吳三桂的后裔就定居在這個寨子里。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如果不是這個墓的發(fā)現(xiàn),外界無人知道吳三桂竟然還有后裔存在。據(jù)說,此墓已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發(fā)現(xiàn)。當時馬家寨有一人自稱是吳三桂家族的“秘傳人”,將這段隱秘三百多年的歷史披露了出來。吉林省社科院歷史所李治亭、北京大學歷史系徐凱、中國社科院民族所滕紹箴、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李世愉、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王政堯等五位專家,應邀前往實地考察。
吳三桂后裔展示藏畫
吳三桂有兩個兒子,吳應熊和吳應麒。
吳應熊,吳三桂之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入關前,多爾袞同意將建寧公主嫁給吳應熊。其實,多爾袞對吳三桂早存有戒心,因此透過政治婚姻,使吳應熊以額駙的身份留居京師,實為朝廷人質(zhì)。故而,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吳應熊與建寧公主成婚后吳應熊一直留在京師??滴跏辏?673年)十二月,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傳至北京,吳應熊被捕入獄。而在反清前夕,吳三桂就曾派密使到京,準備接回兒子吳應熊。不料吳應熊不肯回昆明,并把康熙將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吳三桂,還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出京。明珠建議將吳應熊和次子吳世霖處死??滴跏辏?674年)四月十三日,“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吳世璠即位吳周皇帝,追謚其為孝恭皇帝。
吳三桂的另一兒子吳應麒,吳三桂在世時,吳應麒率馬寶等將領轉(zhuǎn)戰(zhàn)貴州、廣西、湖南、四川。吳三桂死后,吳應麒隨繼位的侄子吳世璠退守昆明。之后,《東華錄》《清史稿》等史籍上再沒有關于吳應麒的記錄。雖然,清廷關于吳氏家族斬盡殺絕的圣旨通令全國,吳氏家族中所有人物的結(jié)局都有記錄,唯吳應麒就此消失蹤跡。這一謎團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有人提起。馬家寨人對此解釋說,吳應麒在歷史上消失時,正是他化名吳啟華入思州龍鰲里隱居的時間。吳氏家族自知大勢已去,唯恐兵敗后遭受滅門之災,為保留吳氏一脈香火,吳應麒改換名字,帶上侄子,和陳圓圓一起,潛身于比云南更為偏僻閉塞的龍鰲里來避難求生。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 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yōu),“秦淮八艷”之一。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zhuǎn)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據(jù)說,清軍入城后,陳圓圓蹤影皆無。朝廷對她沒那么看重,既然找不到,也就算了。事后,卻傳出幾種說法。一說清軍破城前,圓圓已死數(shù)年;一說在吳三桂去世前后,圓圓投池自盡;一說城破前圓圓與“偽后”郭氏俱自縊身亡。還有一說,明指圓圓出家為尼以避戰(zhàn)禍。這其中,最籠統(tǒng)的說法是“不知所終”……
陳圓圓墓
據(jù)說,按照吳三桂臨死前曾有遺囑,讓其中一個孫子逃到四川某偏遠山區(qū),繁衍生息。之后,陳圓圓也過去了。為保密而又不能讓子孫忘記祖先,每一代只能有一個人知道家族歷史,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吳三桂的后人,當老一輩的記錄人老了以后,在下一輩中選出一個最可靠的人通過口述三遍家族秘密,各種細節(jié),不得有任何文字記載。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人公布了這個秘密,由于全村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所以當?shù)卣疀]有相信,直到2005年發(fā)現(xiàn)了陳圓圓的墓地,政府才相信,碑上上書“聶氏”,沒有簡體字的時期出現(xiàn)了簡體的“聶”字,守護秘密者解釋道這是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的隱蔽做法,陳圓圓原姓邢,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聶”“雙耳”暗指陳圓圓。
2010年,其后人突然發(fā)現(xiàn)其旁一墓格局如通常的墓地風水相同,坐北朝南,遺留下的碑體清晰可見,上面依稀還有”受皇恩“等字樣,之后考古人員通過專業(yè)手法,復拓下殘缺的碑文,最后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為:“受皇恩頤養(yǎng)天年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確定其為吳三桂之墓。
吳三桂墓
至此,陳圓圓及吳三桂后裔之謎公布于世。
注:以上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