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詞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賞析這首詞。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原詞是這樣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釭巾翠袖,英雄淚!
詞可以沒有題目,這首詞的題目卻表明為“登建康賞心亭”,說明了這是作者在登上建康的賞心亭后心中有感而寫的。那是公元一一七四年,辛棄疾在建康做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當時他回到南方已經(jīng)有七、八年了,南宋朝廷對他并不重用,只讓他擔任一些閑散的官職。由于在政治上很不適意,他只得借游山玩水,吟詩作詞,抒發(fā)他胸中壯志難伸的郁悶心情。詞的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長江景色。作者登高遠望,一目千里,秋高氣爽,滾滾的長江向天邊流去,更是一望無際。楚天的“楚”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古代長江中下游各省均屬楚國?!扒Ю锴迩铩焙汀扒餆o際”,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云淡,才可能極目望遠,看泥長江向無邊無際的天涯流去。以上兩句寫水,下面三句是寫山。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作者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遠山,有的象是婦女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又象美人頭上螺旋式的發(fā)髻可是眼前這些美景,都只能引起他對中原淪喪的憂愁和憤恨。玉簪螺髻”都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束。韓愈寫桂林山水有“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簽(同簪)”的詩句,這里也是以“玉簪螺髻”來形容長江兩岸山勢的俊秀?!斑b岑”,即遠山,指長江以北淪陷區(qū)的山,所以說它“獻愁供恨”,山那能懂得“愁”、“恨”,這分明是夸張之言,擬人化的手法?!俺睢焙汀昂蕖倍际侨说母杏X,作者不肯直寫,偏要說山向人“獻愁供恨”,實際是淪陷區(qū)人民的“愁”、“恨”,同時也是南宋愛國志士的“愁”和“恨”。
這里,作者把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露痕跡。山本來是無情之物,山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樣寫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純粹寫景?!斑b嶺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已由寫景而開始抒情,點出“愁”、“恨”兩字,就由客觀觸及到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下面接著寫道: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當年抗金的“江南游子”,空懷報國之志,南渡后一籌莫展,到如今,只能悲傷地站在賞心亭上,看落日西沉,聽孤雁哀鳴?!奥淙諛穷^,斷鴻聲里,江南游子”,看來好象寫景,實際上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作者用“落日”二字,暗中比喻宋王朝日薄西山,國勢危殆的局面。
作者此時登上建康賞心亭,面對遠山的落日,想起符離之敗,南宋君臣又陷入一片消沉絕望的氣氛,“斷鴻”暗中比喻自己身世的飄零和孤寂的心境?!坝巫印笔亲髡咦苑Q,古人遠游都自稱游子,辛棄疾從山東來到江南,當然以游子自居。這句話里充滿了作者多少家國之感和失意之悲呵!這種感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是: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如果說“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寫景寓情,那么“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就是直抒胸臆了。但作者又沒有直接渲染,而是選用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兩個動作來抒發(fā),一是“把吳鉤看了”,二是“欄干拍遍”?!皡倾^”是戰(zhàn)國時吳地出產(chǎn)的鉤形寶刀,本是戰(zhàn)場殺敵的銳利武器。看刀撫劍,已夠表現(xiàn)他殺敵立功的壯志,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
因而接著寫出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此時作者心中的無限心事,借拍打欄干一一發(fā)泄出來,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他那種“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志士虛捐少壯年”的苦悶和憤慨心情。這就逼他喊出了“無人會,登臨意”,感嘆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知音。“會”,在這里當理會、知道來解釋。“登臨意”,是登高遠望的意思。詩人北伐無望,只有登高遠望故鄉(xiāng),寄托自己對北方人民的思念,對收復失地的渴望。這是多么辛酸而痛苦的吶喊啊。上片到此結(jié)束,給人們留下了無窮的哀愁和憤懣。也為下片作了鋪墊。
上片是借景物抒寫他懷念中原、報國無路的悲憤,下片就借歷史人物具體申訴他“無人會”的登臨之意。下片共十二句,可分四層意思。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第一層意思。堪”是可以的意思。膾”本意是切得很細的肉?!翱澳挕本褪强梢宰髂?。“盡”是盡管。意思是說盡管西風起來了,季鷹回家了沒有呢?接著下面的三句是第二層意思,不僅是表現(xiàn)自己已含有對現(xiàn)實的不滿了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
求田問舍是買田置屋的意思?!芭聭?yīng)”作怕是講“劉郎”指三國時的劉備。三句的意思是說,如果只知道買田地房產(chǎn),胸無大志,看到像劉備那樣有才氣的人,恐怕要難為情吧!下面接著寫了第三層意思: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流年”指時光如流水一樣?!翱上Я髂辍笔歉袊@年華消逝了,不會再來?!帮L雨”,指國難,“憂愁風雨”是憂愁國勢飄搖?!皹洫q如此”,又用了《世說新語·言語》里的一個典故。這里,使我們又仿佛看到詩人“欄干拍遍”、悲憤欲絕的情狀。詞的主題思想到這里已豁然開朗,作者憂國傷時的感情經(jīng)過層層推展,達到了高潮,使詞的結(jié)尾過渡也就自然。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這就是作者抒發(fā)“登臨意”的第四層意思,也是詞的結(jié)束?!百弧弊鳌罢垺眮碇v,“紅巾翠袖”,指服飾美麗的少女,這里借指歌女。這幾句是說:請誰來叫歌女給我揩干這英雄失意的眼淚呢?這是詩人面對國事艱危,不禁熱淚盈眶,深感英雄報國無路的感嘆。用英雄落淚來說明辛棄疾當時心中是何等的苦悶和傷心作者前面既已說明他的登臨感慨,無人理解,那么,這“英雄淚”不叫“紅巾翠袖”來擦干,又從哪里去尋找知己來傾訴呢?
“喚取紅巾翠袖,提英雄淚”,不必實有其事,不過借此來加深表達自己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鄙視與不滿,表明他們還不如“紅巾翠袖”能給人以同情的慰藉,這就更進一步突出了詩人深沉的憤慨。
《水龍吟》這首詞,主要是抒寫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的雄心,傾訴英雄失意的感慨,它深刻地揭示出了一個英雄志士難伸、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這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感情,而是代表了千百萬群眾和一切愛國志士的一致呼聲,抒發(fā)了他們的共同情懷,詞的社會意義正是在這里,也是它成為千古不朽名篇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