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本篇不是循例以首句的首兩字做篇名,而是就第一節(jié)所記事實(shí)為題的。所記為堯、舜之讓天下,因以為名。主旨在指說有道的人之逃天下而不肯受,指出為國的煩擾,貪圖利祿勛爵者自取其患,因此而傷害性命是不值得的。
“讓王”,意思是禪讓王位。篇文的主旨在于闡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礙生命的思想。利祿不可取,王位可以讓,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輕物重生”的觀點(diǎn)歷來多有指斥,認(rèn)為與莊子思想不合,但其間亦有相通之處;且先秦諸子思想也?;ハ酀B透與影響,盡可看作莊子后學(xué)所撰。
全 文寫了十六七個(gè)小故事,大體可以劃分為十個(gè)部分。第一部分至“終身不反也”,寫許由、子州支父、善卷和石戶之農(nóng)不愿接受禪讓的故事,明確闡述了重視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卻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在闡明題旨上處于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至“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為君也”,寫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遷邠和王子搜不愿為君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闡述重視生命的思想。第三部分至“豈特隨侯之重哉”,通過華子與昭僖侯的對(duì)話和魯君禮聘顏闔而顏闔不愿接受的故事,進(jìn)一步指出要分清事物的輕與重,生命是重要的,利祿、土地等身外之物是不值得看重的,用寶貴的生命去追逐無用的外物,就好像用隨侯之珠彈打高飛的麻雀。第四部分至“民果作難而殺子陽”,寫列子貧窮卻不愿接受官府的贈(zèng)予。第五部分至“遂不受也”,寫屠羊說有功也不受祿,表達(dá)了輕視利祿、追求高義的思想。第六部分至“是丘之得也”,寫原憲、曾子、顏回身處卑微、生活貧困,卻不愿為官,不愿追求利祿,表達(dá)了安貧樂道的思想。第七部分至“可謂有其意矣”,通過魏牟和瞻子的對(duì)話,提出“重生”、輕利的觀點(diǎn)。第八部分至“故許由娛于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寫孔子身處厄境也隨遇而安,說明得道之人方能“窮亦樂”、“通亦樂”。第九部分至“乃負(fù)石而自沈于廬水”,寫北人無擇、卞隨和瞀光諸隱士鄙薄祿位不愿為君的故事,內(nèi)容跟第一部分相似。余下為第十部分,寫伯夷、叔齊對(duì)周王朝奪取天下的評(píng)價(jià),斥之為“推亂以易暴”,寧可餓死于首陽山,也不愿“并乎周”而玷污自身。
原 文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于子州支父(一),子州支父曰: “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狈?strong>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 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一),子州支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 “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dòng); 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 悲夫! 子之不知余也?!彼觳皇?。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nóng)(二),石戶之農(nóng)曰:“捲捲乎后之為人(三),葆力之士也(四)?!币运粗聻槲粗烈?。于是夫負(fù)妻戴,攜子以入于海,終身不反也。
解 說
(一)“又讓于子州支父”、“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父與子州支伯為同一人?!坝肿尅闭邽閳?。是讓者為堯又為舜,顯系傳聞的不同。從其答詞的相同,可斷言是一事重出??赡苡涍@事的有兩個(gè)本子,為編訂者一并收錄。
(二)“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nóng)”:《釋文》李頤云:石戶,地名。農(nóng),農(nóng)人也。但既為舜之友,應(yīng)以特定的人為是?!肚f子譯詁》謂“似為人名”,可以參考。
(三)“捲捲乎后之為人”: “捲”通拳。“捲捲”勤奮貌?!昂蟆币话銥閷?duì)君王之稱,嚴(yán)格地說,則是受禪之君。
(四) “葆力之士也”: “葆”蘊(yùn)藏也。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于子州支父①,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②。雖然,我適有幽憂之?、?,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狈蛱煜轮林匾玻灰院ζ渖?,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④,子州支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惫侍煜麓笃饕并?,而不以易生⑥,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讓善卷⑦,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⑧;春耕種,形足以勞動(dòng);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彼觳皇堋S谑侨ザ肷钌?,莫知其處。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nóng)⑨,石戶之農(nóng)曰:“卷卷乎后之為人⑩,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為未至也,于是夫負(fù)妻戴,攜子以入于海,終身不反也。
①子州支父:姓子,名州,字支父,為懷道的隱者。②猶:還。③幽憂:指藏于心中的隱憂。④子州支伯:即子州支父。⑤大器:寶物。⑥生:生命。⑦善卷:姓善,名卷,隱者。⑧葛:指用葛纖維織成的布。 絺chī癡):精細(xì)的葛布。⑨石戶:地名。⑩卷卷(quán權(quán)):用力的樣子。 后:君,指舜。?葆力:謂勤勞用力,不知養(yǎng)德。
語 譯
堯把天下推讓給許由,許由不肯接受。又來推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說:“要我來做天子,倒是可以??墒牵仪『没加新裨谛牡椎拇蟛?,正在醫(yī)治,沒有時(shí)間來治理天下?!卑凑f天下是最貴重的,但不能為了它而傷害本性,其他的東西就更不行了! 只有不為天下做事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
舜推讓天下給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說:“我恰好有埋在心底的大病,正在醫(yī)治,沒有時(shí)間來治理天下。”說起來天下是個(gè)了不起的器物,但不能為了它而變更本性。這就是得道的人和流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舜把天下推讓給善卷,善卷說:“我生存在宇宙之中,冬天穿上皮毛,夏天穿著麻布。春天播種種田,身體能夠擔(dān)負(fù)起這份辛勞;秋天收獲存儲(chǔ),保證了本身的休息和食用。太陽升起時(shí)勞作,太陽落山時(shí)停手休息,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間,心情愉快舒暢,干什么要個(gè)天下! 可嘆啊! 你并不了解我啊?!币蚨挥杞邮堋>痛穗x去進(jìn)入深山,不知到哪里去了。
舜把天下推讓給他的朋友石戶之農(nóng),石戶之農(nóng)說:“好勤奮呀君王這個(gè)人,真賣力氣呢?!彼X得舜的德性沒有做到好處。于是就丈夫扛、妻子拎地帶著孩子去向海邊,他再也沒有回來。
原 文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 “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yǎng)害所養(yǎng)?!币蛘裙k而去之(一),民相連而從之(二),遂成國于岐山之下。夫大王直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三)。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解 說
(一) “因杖筴而去之”: “筴” 同策?;蛞詾閳?zhí)持,因解“杖筴”為拄著拐杖。非是。實(shí)則“杖”即拄著拐杖?!肮k”馬箠也,《論語·雍也》“策其馬曰”,就是以鞭打馬。因而應(yīng)解為鞭打著馬。
(二) “民相連而從之”: “連”結(jié)也。“相連” 成群結(jié)隊(duì)地。
(三) “皆重失之”:因?qū)Α爸敝砝斫獠煌?,?duì)句有兩種解釋:一、以代表“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的高官尊爵,“重”解為看重。句意便為都怕失掉它。二、以代表“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這樣的事,“重”解為很大程度。句意為都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這些。從語氣看,應(yīng)以后者為是。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yǎng)害所養(yǎng)??!币蛘裙k而去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大王亶[dǎn]父:即古公亶父,是王季的父親,周文王的祖父。 邠(bīn賓):同“豳”,在今陜西旬邑西南。?狄人:亦稱獫狁、獯鬻、熏育、葷允,是古代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北部及內(nèi)蒙古西部的一個(gè)游牧民族。?子:指邠地人民。?奚:何。 異:不同。?所用養(yǎng):指土地。 所養(yǎng):指百姓。?杖筴[ zhàng cè ] :1. 亦作“杖筴 ”。拄杖。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唐 杜甫 《別常徵君》詩:“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qiáng)?!?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二:“駕舟凌洪波,杖策窮崇山?!?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生於讀書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執(zhí)馬鞭。謂策馬而行。 《后漢書·鄧禹傳》:“及聞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進(jìn)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懷》詩:“杖策謁天子,驅(qū)馬出關(guān)門?!?明 李夢(mèng)陽 《徐子將適湖湘》詩:“英雄杖策集軍門, 金華 數(shù)子真絶倫?!?清 吳偉業(yè) 《又詠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謂追隨;順從。 《魏書·張袞傳》:“昔 樂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達(dá) 委身於 魏武 ,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清 陳夢(mèng)雷 《絕交書》:“逆賊分曹授官……顧乃翻然勃然,忘廉恥之防,循貪冒之見,輕身杖策,其心殆不可問。”?養(yǎng):指用以養(yǎng)生之物。?重:看重,重視。 之:指高官尊爵。
語 譯
周族的先人太王亶父居住邠地,狄族不斷騷擾。太王送皮帛等衣物給他們,他們不要; 送狗馬等牲畜給他們,他們不要; 送珠玉等寶物給他們,他們不要。狄族所想要的是土地。太王亶父說:“和人家的兄長住在一起而殺掉他的弟弟,和人家的父親住在一起而殺掉他的兒子,我是不忍心的。你們就耐心地住下來吧!做我的部眾和做狄族的部眾有什么兩樣。而且我聽說過,不要因?yàn)橛脕眇B(yǎng)人的 (指土地) 損害它所養(yǎng)的 (指人)?!庇谑侵糁照融s著馬離開這里。民眾成群結(jié)隊(duì)地跟上前去,就在岐山之下建成都邑。像太王亶父可算能重視本性的了。能重視本性的,即使富貴了也不以生活來傷害本身,即使是貧賤也不因利益而連累形象?,F(xiàn)在這個(gè)時(shí)代一些身居高官尊爵的人,都遠(yuǎn)不能做到這一點(diǎn)。眼睛只盯著利益而丟棄本身于不顧,這不也太糊涂了嗎?
原 文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一)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二)。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王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三),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dú)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為君也。
解 說
(一)“逃乎丹穴”: “丹穴”多以南山洞為釋,但不知所據(jù)。“丹”是一種礦產(chǎn),盛產(chǎn)南越和巴蜀。秦始皇曾為巴寡婦清筑懷清臺(tái),就因?yàn)樗沂歉挥械牡さV主?!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鞍褪窆褘D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丹穴”應(yīng)是丹砂礦。越正是丹砂的產(chǎn)地。
(二) “從之丹穴”: “從” 讀“蹤”,追蹤之意。
(三) “王子搜援綏登車”: “綏”挽以上車的繩索。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dú)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為君也。
?輕:輕易。?越人三世弒其君:指越王翳被兒子殺掉;越人又殺掉他的兒子,立無余為國君;無余又被殺掉,立無顓為國君。 弒:古代把臣?xì)⒕?、子殺父稱為弒。?王子搜:即無顓。?丹穴:洞穴名。?從:追蹤。?艾:艾草。?王輿:指國君所乘的車子。?援:拉。 綏:登車時(shí)拉手所用的繩索。
語 譯
越人殺掉過三代的國君,王子搜很是擔(dān)心,逃進(jìn)丹砂礦的洞穴里,越國沒了國君。尋找王子搜不見了,于是就追到丹砂礦里去搜尋。王子搜不肯出洞,越人點(diǎn)燃艾草放煙熏烤,準(zhǔn)備好玉輦讓他乘坐。王子搜拉住上車的繩索登上玉輦,向天號(hào)叫說:“國君啊,國君啊,怎么就不能把我放過呢!”王子搜并不是不愿意做國君,而是不愿意承擔(dān)做國君的那種禍患。像王子搜,可算是不因?yàn)閲叶鴤Ρ拘阅? 這恰好是越人所以要讓他為國君的原因。
原 文
韓魏相與爭侵地(一),子華子見昭僖侯(二),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 “今使天下書銘于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得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 “甚善! 自是觀之,兩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兩臂。韓之輕于天下亦遠(yuǎn)矣! 今之所爭者,其輕于韓又遠(yuǎn)。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辟液钤唬骸吧圃?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子華子可謂知輕重矣。
解 說
(一)“韓魏相與爭侵地”:“侵”或以與上“爭”相結(jié)而為詞,意為侵占。但所爭占之地為何地,不能明確。實(shí)應(yīng)與下“地”相結(jié)而為詞,作為地的狀語,爭也。“侵地” 即有爭議的土地,還沒明確其歸屬,因而相爭。
(二) “子華子見昭僖侯”: “僖”或本作“釐”同,音亦讀僖?!罢奄液睢?韓國君。
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于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弊尤A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兩臂。韓之輕于天下亦遠(yuǎn)矣,今之所爭者,其輕于韓又遠(yuǎn)。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弊尤A子可謂知輕重矣。
?子華子:魏國人,思想接近道家。 昭僖侯:即韓昭侯。?書銘:謂寫下契約。?言:指銘詞。?攫[jué ]:奪取。 廢:斬去。?能:愿。?固:乃。
語 譯
韓、魏兩國同來爭奪還沒有明確歸屬的地方,子華子晉見韓昭僖侯,昭僖侯深表憂慮。子華子說:“現(xiàn)在假如天下在君王面前立下狀子,這樣寫道: '用左手抓取就把右手剁掉,用右手抓取就把左手剁掉??墒钦l去抓取就把天下給他?!蹩先プト?”昭僖侯說:“我不去抓取?!弊尤A子說:“好極了! 從這來看,兩只手臂是比天下重的。全身又重于兩只手臂。韓國比天下輕得多了,現(xiàn)在所爭奪的,比韓國又輕得多。君王簡直是苦害本身損傷本性來擔(dān)心到不了手啊。” 僖侯說: “好了! 給我提意見的人多了,可就沒聽到這樣的說法。” 子華子可算懂得輕重的了。
原 文
魯君聞?lì)侁H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一)。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二),而自飯牛。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duì)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與?”顏闔對(duì)曰:“此闔之家也?!笔拐咧聨拧n侁H對(duì)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笔拐哌€,反審之(三),復(fù)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真惡富貴也。
故曰(四):道之真以治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五)。由此觀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xiàng)壣匝澄?,豈不悲哉!凡圣人之動(dòng)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六)!
解 說
(一) “使人以幣先焉”: “幣”禮品。“先”提前打招呼,表示敬意。
(二)“苴[jū][chá]布之衣”:先輩或以“苴”為粗之假。但粗只表布質(zhì)的程度,而非原料。實(shí)其義為麻。麻布質(zhì)地粗糙,即當(dāng)時(shí)的粗劣品?!败诓肌?以釋麻布為宜。
(三)“使者還,反審之”: 或以“反”斷,或以“還”斷?!胺础睌嘤?xùn)返,“還”斷訓(xùn)翻。返與還同義,二字不必連用。翻有反復(fù)之意,故以“還”斷為是。
(四)“故曰”:其下的一節(jié),乃對(duì)上幾個(gè)故事的結(jié)語。即作者所發(fā)的議論。這就是卮言。
(五)“道之真以治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真”多以為指精華,“緒余”指殘余,“土苴”指糟粕。大道純真,固是精華,以“真”為精華,可以通過。糟粕乃酒滓,為廢棄之物。大道何來糟粕,于理未合。而殘余和糟粕分別又在哪里,也難以說清。所以這樣的解釋,未為允當(dāng)。且以木材為例,有正材,正材規(guī)整; 正材取后有余物,如木頭,邊沿一類東西; 制作器物又有刨花、木屑等產(chǎn)出。用以喻道,正材為真,木頭、邊沿為緒余,刨花、木屑為土苴。木頭、邊沿、刨花、木屑雖不同正材,但亦是木材的本體,決不同于糟粕為提出精華后的廢棄之物。它們是主體、其次和再次的關(guān)系。
(六) “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隨侯之重”先輩有言“隨侯”下脫“珠”字,于義甚是。但從字的跡象表明,所脫應(yīng)是“之珠”二字。這是因?yàn)殇浾咴阡浀?“之珠”的“之”字時(shí),竟與“重”字相連,而把“之珠”丟掉了。句應(yīng)為“夫生者豈特隨侯之珠之重哉”。(別扭)
魯君聞?lì)侁H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duì)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與?”顏闔對(duì)曰:“此闔之家也。”使者致幣,顏闔對(duì)曰:“恐聽者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笔拐哌€,反審之?,復(fù)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真惡富貴也。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馀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xiàng)壣匝澄?,豈不悲哉!凡圣人之動(dòng)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
?魯君:魯哀公,或謂魯定公。 顏闔:姓顏,名闔,魯國的隱者。?幣:幣帛,錢幣。一說贈(zèng)物。?守:居住。 陋閭:陋巷。?苴(jū居)布:麻布。 飯牛:喂牛。?遺(wèi位):給予。?反:反復(fù)。?已:通“矣”。?緒馀:謂殘馀。 為:治。?土苴:糟粕。?完:保全。?殉:追逐。?隨侯之珠:指周時(shí)被漢中隨侯得到的明珠。(那是春秋時(shí)候的一個(gè)秋天,西周的隨侯(今湖北隨州一帶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這天行至溠水地方,隨侯突然發(fā)現(xiàn)山坡上有一條巨蛇,被人攔腰斬了一刀。由于傷勢(shì)嚴(yán)重,巨蛇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但它兩只明亮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隨侯見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滿靈性,遂動(dòng)了惻隱之心,立即命令隨從為其敷藥治傷。不一會(huì)兒,巨蛇恢復(fù)了體力,它晃動(dòng)著巨大而靈活的身體,繞隨侯的馬車轉(zhuǎn)了三圈,徑直向蒼茫的山林逶迤游去。一晃幾個(gè)月過去了,隨侯出巡歸來,路遇一黃毛少兒。他攔住隨侯的馬車,從囊中取出一枚碩大晶亮的珍珠,要敬獻(xiàn)給隨侯。隨侯探問緣由,少兒卻不肯說。隨侯以為無功不可受祿,堅(jiān)持不肯收下這份厚禮。第二年秋天,隨侯再次巡行至溠[zhà ]水地界,中午在一山間驛站小憩。睡夢(mèng)中,隱約走來一個(gè)黃毛少兒,跪倒在他面前,稱自己便是去年獲救的那條巨蛇的化身,為感謝隨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來獻(xiàn)珠。隨侯猛然驚醒,果然發(fā)現(xiàn)床頭多了一枚珍珠,這枚碩大的珍珠似乎剛剛出水,顯得特別潔白圓潤,光彩奪目,近觀如晶瑩之燭,遠(yuǎn)望如海上明月,一看便知是枚寶珠。隨侯嘆曰:一條蛇尚且知道感恩圖報(bào),有些人受惠卻不懂報(bào)答的道理。 據(jù)說隨侯得到寶珠的消息傳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國諸侯的垂涎,經(jīng)過一番不為人知的較量,隨珠不久落入楚武王之手。后來,秦國滅掉楚國,隨珠又被秦始皇占有,并被視為秦國的國寶。秦滅亡后,天下大亂,隨珠從此不知所終。日升月落,大江東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隨侯之珠已湮沒在滾滾的歷史煙塵中,不可復(fù)尋。只有這個(gè)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美麗傳說,依然隱約閃爍在茫茫史河中,帶給后人溫暖與警示。)?要:求。?“隨侯”:后面當(dāng)補(bǔ)一“珠”字,文意乃全。
語 譯
魯國的國君聽說顏闔是個(gè)有道的人,派人帶上禮品前去邀請(qǐng)。顏闔住在簡陋的房子里,穿著麻布的衣服,自己正在喂牛。魯國君派遣的人到了,顏闔自來迎接。派來的人問:“這是顏闔的家嗎?”顏闔回答說:“正是顏闔的家?!迸蓙淼娜怂蜕隙Y品。顏闔跟他說:“你們怕是弄錯(cuò)了,竟然使尊駕受這么大累,最好再調(diào)查調(diào)查。”派來的人回去了,反復(fù)核實(shí),再去邀請(qǐng),已經(jīng)見不到人了。所以像顏闔這樣的人,才真的不想富貴呢。
因而說,用大道的主體修治本身,用它的邊邊沿沿管理國家,用它的零碎渣末治理天下。從這一點(diǎn)來看,帝王的工作,只是圣人多余的事,并不能修身養(yǎng)性?,F(xiàn)在世俗上的上層人物,多是危害本身丟棄本性為外物而拼死,這不太可悲了嗎? 大凡圣人有所舉動(dòng),總是要弄清楚是為了什么和怎樣去做。假如有這么一個(gè)人,用寶貝隨侯明珠去彈射居于千仞之高的小鳥,人們一定覺得可笑。為什么? 這是因?yàn)樗玫暮苤囟〉玫膮s太輕了。可本性又豈止是隨侯明珠那樣重呢!
原 文
子列子窮(一),容貌有饑色??陀醒灾卩嵶雨栒?,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客遺之粟(二)。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三): “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四),先生不受,豈不命邪?”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 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解 說
(一) “子列子窮”: “子”尊敬之稱謂。
(二) “鄭子陽即令客遺之粟”: “遺”音畏 (wèi),饋贈(zèng)。
(三)“其妻望之而拊心曰”:“望”,《列子集釋》訓(xùn)怨,義無不可。但如取“向視也”之義,釋為瞪他一眼,以與下“拊心”捶胸相連接、豈不更加形象? 本著取此義。
(四)“君過而遺先生食”:“君”不是國君,子陽是鄭相。乃對(duì)臣而言,即俗說的上邊或上頭?!斑^”至也,就是說派了人來。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陀醒灾卩嵶雨栒咴?:“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51〕:“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52〕。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53〕,先生不受,豈不命邪!”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逼渥洹?4〕,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子列子:即列御寇。?子陽:人名,鄭國的相國。?無乃:豈不是?!?1〕望:怨望。 拊(fǔ府)心:搥胸。拊,拍?!?2〕佚:通“逸”,安逸?!?3〕君:指子陽。 過:謂自以為過,引為己過。 食:指粟。〔54〕卒:后來。
語 譯
列子先生窮困潦倒,看樣子像餓了幾天似的。鄭子陽的食客中有人向鄭說:“列御寇,是一個(gè)有學(xué)問的人,住在你們國家里而窮困,你們國家不是太不重才了嗎?”鄭子陽即派這個(gè)食客送去糧食。列子先生出見來使,再三地道謝推辭不受。來使去后,列子先生回轉(zhuǎn)內(nèi)室,妻子瞪他一眼捶著胸說:“我聽人家說有學(xué)問人的妻子,都是舒舒服服過日子的?,F(xiàn)在我們餓著肚子,上邊派人來送給先生糧食,先生卻不接受,難道這不是命嗎?”列子先生笑了,對(duì)她說:“上邊并不是自身了解我的,是聽了別人的話給我送來糧食; 真要是加罪于我,也會(huì)是因?yàn)槁犃藙e人的話,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到后來,民眾果然鬧事殺掉了子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