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高官無殮資,清風兩袖垂后昆
祖籍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鎮(zhèn)馬村的宋禮,是明朝永樂二年的工部尚書,在任十八年,政績彪青史。明成祖登基的第二年(即永樂二年),就想把國都從應(yīng)天府(南京)遷到他作燕王時的封地順天府(北京),當即就著令工部起始營建。為此,明成祖朱棣于永樂二年十二月擢升宋禮任工部尚書,“掌天下百官山澤之政令”,管“繕典經(jīng)營興作”之事,宋工部當時就受命皇詔,統(tǒng)領(lǐng)籌建北京紫禁城。
《明史?職官志》載:工部設(shè)“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僅營繕一事就律定工部 “凡宮殿陵寢城郭壇場祠廟倉庫廨宇營房王府邸第之役”,都要“鳩工會材以時程督之?!庇罉烦跄曛げ?,在尚書宋禮的領(lǐng)導下,運籌安排,選賢謀劃,構(gòu)圖鳩材,設(shè)計皇宮,精心營繕北京城。在此期間,宋禮不顧喪母正在丁憂守孝,仍竭誠以盡心效力國事為重,向成祖請命,到山東治水,疏竣“四百五十余里,淤者乃三之一,不任重載”的會通河(即大運河)。
《中國通史》載:“明永樂九年二月,由宋禮主持對會通河進行大規(guī)模整修。明代對大運河的治理,是確保明、清兩代500余年大運河繁榮的重要措施?!?/p>
永樂十三年,明成祖又詔命宋禮取材川蜀,選伐北京紫禁城金鑾寶殿等宮闈所用之王梁皇木。宋禮親帶人馬趕赴四川“飭有司,率吏民,歷溪谷險竣之地,凡材之美者,悉伐而取之,由是楩楠杉檜之屬,出峽道達江漢涉泗淮以輸于北者。”他們克服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把皇木一一運到設(shè)在北京東郊的皇木場。
料物齊備之后,尚書宋禮又挑選各路領(lǐng)工,諸如設(shè)計師蔡信、瓦匠楊青、石匠陸祥、木匠徐果、彩畫師王順等,組成龐大的營繕都領(lǐng)隊伍,著力營建故宮。永樂十五年,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宋禮又薦調(diào)奉寧侯陳珪董之,令蒯祥現(xiàn)場監(jiān)工,歷時三年告竣。紫禁城以其平面布局、立體效果和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成為十分罕見、無與倫比的建筑杰作,成為中華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成為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征物。
永樂十八年,大明朝將國都由應(yīng)天府遷到順天府。同年十二月,皇詔“自明年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即將順天府更名為北京,作京師,將應(yīng)天府更名為南京。遷都后,成祖頒詔,褒獎宋禮。后來,宋禮臥病床榻,成祖特敕賜其“免朝參,有奏事,令侍郎代”(見《明史》卷一五三)。那個代言的侍郎,就是代表宋禮在紫禁城建設(shè)工地上作現(xiàn)場監(jiān)工的蒯祥。
永樂二十年七月,宋禮病死任上。他在工部尚書的位置上歷官十八年,著功卓勛,彪炳千秋,但“卒之日,家無余財?!?見《明史》卷一五三)。宋禮死時,家里竟然窮得無錢為他辦理喪事。同僚不信,本奏朝廷,都察院檢察一年半,確證宋禮官清似水,家貧如洗?!岸Y部尚書呂震請予葬祭如制”(見《明史》列傳第四十一),宋禮方能如生前之愿,柩回永寧老家埋個小土墳。
多少次拜謁宋尚書墳,一未見有神道,二未見有石雕,愴然土坡之上僅有一通墓碑孑然而立。恭心釋讀,始識《明資政大夫工部尚書宋公墓銘》是由時任河南布政使(相當于現(xiàn)在之河南省委書記)曾 棨撰文,由河南布政參政邢旭書丹,由河南府知府(相當于現(xiàn)在之洛陽市委書記)季驥篆書的碑額。
洛寧驕子宋禮,位高權(quán)重,矢心為國;政績彪炳,剛斷不惑;疏竣運河、改興漕運、采伐皇木、領(lǐng)建故宮,都是花錢如流水的工程,拿現(xiàn)在的話說:“盡是肥得流油的活兒”。但是,好一個宋禮,財不妄費,役不妄興,“鏹镠億兆經(jīng)其用,棉帛毫絲不曾吞”,“一品高官無殮資,清風兩袖垂后昆”?!睹魇贰范ㄕ撈洹白渲?,家無余財”。如此人品官品,如此亮節(jié)高風,對當今叫之甚響的廉政建設(shè),對各界操持權(quán)柄的人民公仆,無疑堪稱秦鏡一面,尤為楷模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