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100飛船由波音、畢格羅宇航(Bigelow Aerospace)合作研制。
它是NASA“商業(yè)載人飛行整合能力項目(CCiCap)”之一,目的是發(fā)展一種安全可靠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從而能讓政府和商業(yè)客戶實現(xiàn)商業(yè)化航天飛行。
2015年9月4日,波音公司正式將CST-100載人飛船命名為“星際客機Starliner”,數(shù)字100代表在近地軌道100公里距離內飛行。
CST-100“星際客機”如同太空膠囊,主要用途是運送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私人商業(yè)空間站和太空旅游。
CST-100比“阿波羅”登月艙大,略小于洛克希德·馬丁的“獵戶座”飛船。
CST-100“星際客機”直徑4.56米,高5.03米,內部空間11立方米,發(fā)射重量13噸。
三十多年前的航天飛機已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但畢竟太昂貴、奢侈和復雜。“星際客機”更像低成本航空,波音已把“客機”的概念從地球上的兩點之間,拓展到了地球和太空之間,開始接近普通人。
CST-100“星際客機”有7個座位,一次可運載4名宇航員和3名太空游客。
CST-100采用無線網(wǎng)絡和觸摸屏操作界面,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自主飛行的,并不需要更多的人為操控。
波音公司稱:“這里沒有以前那些1100或1600個各色按鈕,宇航員搭乘它并非要駕駛它,而是去國際空間站工作和生活,因此我們不想讓繁雜的飛船操作訓練增加他們的負擔,你幾乎僅憑意識直覺就能操控它?!?/p>
CST-100“星際客機”可在軌道上停留7個月,彈道式返回地球,更換完防熱系統(tǒng)后,可重復使用10次以上。
它與多種火箭兼容,包括大力神5、德爾塔4和私人公司的獵鷹9。
CST-100預計2018年6月進行無人搭載發(fā)射,8月進行第一次載人發(fā)射,計劃運載兩名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
CST-100“星際客機”重返大氣層。其實在空間業(yè)務上,波音多少有點浪得虛名,真正強的是洛克維爾國際,之前叫“北美-羅克韋爾”,B-1B是其杰作,它也是航天飛機、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主承包商。
CST-100的著陸?!氨泵?羅克韋爾”1996年被波音收購,之前叫“北美航空”,二戰(zhàn)期間生產(chǎn)P-51和B-25。
在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制造車間。
波音和畢格羅宇航公司(Bigelow Aerospace)已完成了多輪試驗,該項目唯一的非美國企業(yè)合作伙伴是韓國三星。
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風洞里吹風。
模擬發(fā)射,發(fā)射場資產(chǎn)屬于美國空軍、NASA和“聯(lián)合發(fā)射聯(lián)盟ULA”共同所有?!奥?lián)合發(fā)射聯(lián)盟ULA”是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的合資企業(yè)。誰說它倆是死對頭?它們合作的項目太多了。
火箭頂端的CST-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