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之家——傳承和推廣硯文化
《真善美百字硯》于“中國第一文博”問世
親密合作
隨著“2016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交易會”的隆重開幕,《真善美百字硯》以其史無前例的特質(zhì)暨彪柄后世的意義,既成世人矚目的事實。
真者,操守實是也。善者,仁義寬厚也。美者,德行風(fēng)尚也。真善美者,知行合一之道,人間理想境界也。漢字,語言符號;硯臺,書寫工具。謹(jǐn)以硯臺與漢字不解淵源暨傳承文明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與文化特質(zhì),遍擷京津冀晉蒙遼吉黑蘇浙閩贛皖魯豫鄂湘粵桂川渝黔滇陜甘寧疆百硯精華,藉硯林百家妙手,用時百天,傾情雕琢《真善美百字硯》166品,鑄就硯臺承載漢字,漢字寓理教化之大成。每方硯臺長九寸、闊六寸八分、高兩寸,方正規(guī)矩,厚重端莊;硯材石、陶、木、金皆備,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硯式單體、蓋硯、套硯共存,天工竟成,契合至臻。于弘揚傳統(tǒng)中育創(chuàng)新,在彰顯底蘊里賦新意。既成同一時間,同一主題,同一制式,同心雕琢的華夏硯種大會合,硯石大薈萃,硯藝大博覽,硯風(fēng)大融通之宏篇。
《真善美百字硯》是一項宏偉的文化工程,由中華大地27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潭柘硯、房山漢白玉硯、薊縣盤硯、易硯、五臺文山硯、滹陽定襄澄泥硯、惠氏石墨硯、內(nèi)蒙木紋硯、本溪遼硯、通化松花硯、白山松花硯、佳木斯黑龍硯、徐州漢王青石硯、蘇州靈山硯、將樂龍池硯、江山西硯、婺源龍尾山硯、星子硯、玉山硯、修水貢硯、宜豐硯、歙硯、壽春紫金硯、宿州樂石硯、宣州石硯、紅絲硯、尼山硯、淄硯、田橫硯、砣磯硯、徐公 硯、龜石硯、嶗山綠石硯、招遠金石硯、青州青石硯、青州棗花石硯、臨朐豆花瓣硯、臨沂紫金石硯、金雀墨玉硯、顏魯公石硯、燕子石硯、玉皇石硯、天景汪石硯、杏山石硯、薛南山硯、浮萊山硯、虢州澄泥硯、太行盤谷硯、天壇硯、虢州石硯、獨山玉硯、黃石硯、通山硯、瀏陽菊花硯、祁陽硯、長沙谷山硯、湖湘溪硯、芷江明山硯、桃江鳳山硯、端硯、春灣(恩州)硯、桂林木紋石硯、苴卻硯、峽硯、思硯、梵凈山硯、洱源鳳羽硯、雪山巴迪玉硯、七彩大理石硯、青澗青石硯、洮河硯、栗亭硯、賀蘭硯、新疆木紋石硯、鐵梨陰沉木硯、銅雕硯、古磚(漢)硯82個硯種組成。
《真善美百字硯》由沉石立意、編刊和籌置;黎鏗、劉克唐、張慶明、張向東、曹加勇、鄒洪利、惠東存藝術(shù)指導(dǎo);曹加勇、梁振華、張國慶、俞青、馬萬榮、邵長友郝延強領(lǐng)銜雕刻。陳洪新、趙桂炎、黃超洪、覃新華、李榮照、莫星文、莫不敏、張法靖、吳江浩、程禮輝、凌紅軍、吳國水、汪德欽、張永鴻、方學(xué)斌、葉亮、巴永成、葉玲、程全明、胡跑城、江翔、宋大敏、許國林、潘聲吉、葉曉飛、寒山、吳玉民、吳金花、吳華峰、王雪霞、蔚友云、王玉明、汪忠玉、馬勝強、馬萬清、盧蘇努、何華林、陳龍基、杜寶忠、李想令、李贊、尚征武、趙金會、張世林、蔣守信、房功理、王照輝、沈振云、隋佳凝、崔剛、劉浩音、周輝標(biāo)、崔宏生、崔小華、崔會占、崔文龍、石玉鵬、張玉杰、亓石明、查正貴、熊先盛、李平漢、王天才、李喜連、高跟栓、袁向立、穆振奇、劉錫忠、張學(xué)軍、陳興旺、劉桃、楊建明、楊文玉、蒲學(xué)堂、林慶華、周云峰、劉正報、郝銀嬋、仲生全、邊喜龍、魏志剛、黃治國、哈東、侯瑞菊、馬全忠、劉云、張梓仁、陸繼華、張建、張曉駿、易宗成、劉開君、羅春明、羅偉先、楊軍、張洪海、辛鑫磊、張光明、張加龍、梁其升、張躍堂、張美益參加雕刻;熊建學(xué)紫霞堂譚峰、羅建泉、夏永、陳輝、孫桂田、熊先盛、王守雙、李春漢、鮑志偉、李國生李宏宇予以硯材支持。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著名硯文化名家鄒洪利(中)最先蒞臨
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shù)協(xié)會會長張向東(右六)和中國石藝大師、硯雕名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惠東存(左六)蒞臨
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shù)協(xié)會會長張向東(右)和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閆森林蒞臨
專家評審團蒞臨評審
國家工業(yè)信息化部工業(yè)文化發(fā)展中心主任助理馬翔(左)蒞臨
清華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著名工藝美術(shù)家李硯祖先生(左二)蒞臨
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張向東(中)、中國石藝大師惠東存(右二)激情評價《真善美百字硯》
淄硯專家譚峰(右)高興地向畫家、硯雕家李嘉連介紹津貼硯
熱情興奮的參觀者
(特別鳴謝:沉石老師)
(文章用于交流 | 非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