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過于誠 2022-12-1700:06
公元258年,陳祗病逝,蜀主劉禪痛哭流涕,賜謚號“忠侯”。群臣皆驚,之前“忠武侯”諸葛亮逝世時,劉禪都沒哭得這么凄慘,難道陳祗在劉禪心中地位已經(jīng)可與諸葛亮并列了嗎?
陳祗(zhī),字奉宗,汝南人,自幼父母雙亡,好在其舅爺是蜀漢司徒許靖。
許靖名動天下,德高望重,但是并無突出的軍國韜略及治理才能,所以被劉備奉為蜀國僅有的“司徒”,宛如吉祥物一般,只用于招募天下英才。許靖喜好品評人物,提攜后輩,因而陳祗得以在許靖家中長大。
靠著許靖的關系,陳祗于蜀漢青年一輩中聲名遠播,20多歲就被朝廷任命為選曹郎。而且,陳祗自己也爭氣,他相貌威武,為人矜持嚴厲,又身兼多種技藝及旁門左道,很快就引起了費祎的注意。費祎破格將陳祗提拔為宮中內(nèi)侍,令陳祗可以長時間地跟隨在劉禪左右。
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一同被尊稱為“蜀漢四相”。諸葛亮死后,蔣琬、費祎、董允三人是支撐蜀漢內(nèi)外的股肱重臣。公元246年,蔣琬與董允相繼病逝,僅剩費祎一人苦苦支撐。
董允去世前,費祎擔任大將軍,總領內(nèi)外,軍事上有姜維任“鎮(zhèn)西將軍”兼領“涼州刺史”負責與曹魏的攻防,而董允以“侍中”之職兼領“尚書令”,既要在皇宮中盯著劉禪,又要處理朝廷政務,為費祎分擔了很多壓力。董允一離世,其“侍中”和“尚書令”之位就空缺出來了。
費祎深思熟慮后,讓地方治理經(jīng)驗豐富的尚書呂乂擔任尚書令,又再次破格提拔陳祗擔任侍中。
陳祗陪伴在劉禪身邊多年,深知這位爺?shù)钠⑿?。劉禪的前半生一直受到諸葛亮、董允等人的嚴加管束,萬事不由己。
尤其是董允擔任“侍中”期間,劉禪連納妃一事都不能自己作主,他后宮中的皇后加上嬪妃一直都不超過12人,可謂“凄涼”。就是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阿諛奉獻、諂媚巴結的宦官黃皓才能一舉贏得劉禪的寵信。
陳祗對于黃皓之流并不排斥,他認為君王身邊既要有直臣,也要有弄臣。
之前有董允在,身為清流之后的陳祗也只能配合著對劉禪各種勸諫,黃皓的職位也一直被壓制于“黃門丞”這種較低的職位。
而董允逝世、陳祗上位后,開始奉行“堵不如疏”的策略,與黃皓互為表里,只要劉禪與黃皓動靜不是鬧得太大,就對兩人的胡作非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正是因為陳祗的放任,黃皓愈加得到劉禪的信賴,逐步插手前朝政事,劉禪也對于董允等人漸生怨恨;正是因為陳祗的放任,劉禪和黃皓對這位表面上嚴厲、實則寬松的侍中心存感激,陳祗成功地在劉禪心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5年后,呂乂病逝,尚書令一職又一次空缺。劉禪投桃報李,讓陳祗以侍中之職兼領尚書令,并加“鎮(zhèn)軍將軍”,就如同之前的董允一樣。
雖然陳祗從未有處理政務以及治理地方的經(jīng)歷,但考慮到陳祗是自己提拔上去的,費祎也就默認了劉禪的任命。
公元253年,費祎遇刺身亡,姜維出任“衛(wèi)將軍”,后來又升任“大將軍”接替費祎。然而,姜維常年在外北伐,基本很少插手朝中之事。
陳祗趁此機會,上承主指,下接閹豎,與劉禪和黃皓關系親密,深得二者信任。陳祗的職位雖然在姜維之下,但在朝中的權勢竟然隱隱超過了姜維。
此時,蜀漢的元老們基本消亡殆盡,二代們要么追隨姜維在外,要么只能委曲求全,于朝中唯唯諾諾,要么被抑于地方鄉(xiāng)野,不得重用。
龐統(tǒng)之子龐宏剛正直率,敢于褒貶人物,瞧不起陳祗的所作所為,因而被陳祗壓制,終生郁郁不得志,死于“涪陵太守”任上。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于朝中任“尚書仆射”、于宮中任“侍中”,雖有遠大抱負,卻無力改變陳祗、黃皓擅專朝政的局面。
姜維數(shù)次北伐,蜀漢國力疲弊,中散大夫譙周等人曾多次勸諫停止對魏國用兵,但陳祗都予以駁回。
一來,他與姜維分主內(nèi)外,隱隱達成了一種默契,只要姜維一直在外面不回來朝中爭權,陳祗也不會阻止北伐;
二來,北伐是自諸葛亮開始,經(jīng)歷蔣琬、費祎等人一直遵循的策略,對此劉禪也是點頭支持,陳祗不會自討沒趣去違逆劉禪。
公元258年,陳祗病逝,劉禪痛哭不已,一提起他就流淚泣涕,竟然特地下詔追謚為“忠侯”。
蜀漢惜謚,能獲謚號者少之又少。劉備在世時,只有法正一人獲得謚號;劉禪繼位至陳祗死時,只有4人獲得謚號:諸葛亮(忠武侯)、蔣琬、費祎、夏侯霸。
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和費祎荷國之重,這三相自不必說,夏侯霸因親戚身份得以獲謚(五虎將及龐統(tǒng)這6人在之后才一起追謚)。
而陳祗能得到“忠”謚,與諸葛亮類似,足見其在劉禪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劉禪如此看重陳祗,是因為陳祗聽話,能斡旋于黃皓、姜維、諸葛瞻、譙周等蜀漢的各種派系立場之間,使朝局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陳祗一死,蜀漢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各種矛盾開始激化。黃皓進一步操弄威柄,隔絕內(nèi)外;姜維與黃皓公然互撕,能逃到沓中屯田避禍;諸葛瞻等人既與黃皓對峙,又反對姜維勞師北伐;譙周等益州本地士族日益抬頭,不僅反對北伐,還有降魏之意。
劉禪一個頭兩個大,難怪會懷念陳祗了!
內(nèi)容來自言過于誠的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