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然,因為吃飯是人最放松的時候,是考量品性好壞最直接快速的方式。
飯桌上的細節(jié),飯局上的修養(yǎng),皆是你的人品的彰顯。
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xiàn)的人,往往人品很差,自私自利,一定要遠離。
01、點菜的樣子
在飯局上,點菜是首要的環(huán)節(jié)。每個人都有不同口味,這時候,請求他人的意見是最基本的教養(yǎng),而有些人,總是點自己喜歡的菜,不顧慮他人,這類人,無疑是最自私自利的。
很多時候,在飯局上點菜的樣子,很容易就彰顯出一個人品性如何。
口味不同,需詢問大家的意見,若是與自私的人同桌,他便只顧自己的喜好,不會想到他人是否喜歡,沒有換位思考,更沒有同理心,跟這種人相處久了,只會心累。
在飯桌自私自利的人,點菜時全然沒有把他人放在眼里,只圖自己痛快最重要。而品性好的人,懂得換位思考,顧慮他人的感受。
與品性好的人相處,不僅被照顧的很周到,讓對方先點菜,考慮到每一個人的口味,不會讓任何人有不舒適的感覺,讓大家伙吃的開心,處的舒服,這就是一個品性好,有修養(yǎng)的人的表現(xiàn)。
02、吃飯的樣子
前陣子,與表姐閑聊說到她公司里有一位在飯局上極為自私自利的同事。
每次公司聚餐,只要有他在場,他總會第一時間將喜歡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亂吃一通,全然不顧慮他人喜歡與否。
這個時候大家只能無奈的搖頭了,因為他已經(jīng)把菜翻的一片狼藉。
也正因為他這樣自私自利行為,后來大家只要聚到一起吃飯,都有意地避開他,最后他在公司里也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某企業(yè)老板請客人吃飯,叫兩個新來公司的大學生陪同。
客人是南方人,吃菜的口味比較清淡,所以點的菜都比較符合客人的口味,但是新來的大學生都是四川人,喜歡吃辣的,于是就不斷地抱怨著沒有他們喜歡吃的菜。
老板心中雖然不高興,但也不好發(fā)作,就又點了兩道辣一點的菜。
結(jié)果這兩道菜上來以后,就被這兩個大學生〝霸〞在自己面前,自顧自地邊聊邊吃,旁若無人,吃罷,還贊嘆道〝就這兩個菜還不錯〞。
回公司后老板沒作任何解釋,就立即將這兩個大學生解雇了。
其實,一個人,若在飯局中處處想占盡便宜,將來一定守不住自己的底線。
有這種行為的人,明顯的就是人品有問題,不會為他人考慮,只顧著借機滿足自己,這種只顧自己利益的人,極其自私,不必深交。
03、買單的樣子
在飯局上,不乏有這樣的人,與朋友吃飯總是想占盡便宜,明明有錢卻不愿意主動買單。
一旦到了買單的時候,他都會找盡各種借口避開,不是手機沒電,就是上洗手間。
有位朋友便是如此,每次大家一起去聚餐,他飯也吃了,酒也喝了,然后就找借口慌稱有事先走了。
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他為人自私自利的本性,以后有什么聚餐,都不再邀請他一起。
這類人,喜歡把他人當傻子,只想得到不想付出,自私自利,總想著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
殊不知,大家都不是傻子,面對這類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看破不說破,貪盡小便宜最終只會吃大虧。
那些自私自利,在飯局上,從來不主動買單的人,只想占盡他人便宜,不值得我們?nèi)ド罱弧?/span>
若是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大格局的人用飯局成就大好人生,每逢飯局近三分,用飯局打通人脈,小格局的人畏首畏尾,自私自利,丑態(tài)百出,一生只會與機遇無緣。
看一個人的自私與否,往往平時都比較難出來,特別是在職場中,人難免披上一層謹慎的外衣,而吃飯時是一個人最放松、最無法偽裝的時候。
三兩小酒下肚,推杯換盞間,本性便顯山露水。
飯局,吃的是飯,看的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品性。
余生歲月里,一定要遠離在飯局上自私自利的人,同時爭做品性好,格局大,有修養(yǎng)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