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那個很厲害的岐伯還告訴黃帝說,上古的圣賢之人對下邊的普通百姓進行教導(dǎo)時,都會告訴他們要懂得去規(guī)避那些會讓人類自身得病的“虛賊邪風(fēng)”,如病氣等。中國的中醫(yī)是將那個不夠純真的有些邪惡的致病因子統(tǒng)一稱為“病氣”的,西醫(yī)則更多是將其給用顯微鏡來去研究,精微到極其細微的“病毒”、“病菌”等的了。其次便是要懂得從自身做起,好好地去修養(yǎng)自身,讓自己的心,活得淡泊一些,清凈一點,安定一點,集中一些,內(nèi)斂一點,讓身體的真氣神多一些順暢,如此一來,這疾病也就不容易出現(xiàn)在自己的身上了。
這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我們要懂得讓自己的欲望,變得少一些,讓自己心多一些悠閑,增幾分安定,少點懼怕;讓身體盡可能地活動起來,但又不要有所過度;讓自己的身體氣脈變得通暢起來,以讓身體的各個結(jié)構(gòu)都能順暢工作。做些讓自己心安又喜歡的事兒,不去違背自我心意。在日常里頭,不論眼前的食物,是怎般的樣子,我們都能帶著美美的心情去進食,不管身上的衣服是豪華還是粗糙,我們都能有顆歡喜心,并懂得對生活所在區(qū)域的風(fēng)俗制度等,自在遵守而不抵觸。還有就是,(帝王)要教導(dǎo)百姓安于己位,即,位高權(quán)重者,名利雙收者不會羨慕或譏諷底層百姓,而底層百姓也不會去對那些高層人物有追慕垂涎之心。這樣的民風(fēng),大概就可說是質(zhì)樸了吧。
現(xiàn)代人會覺得讓百姓安于己位是種不夠積極的消極做法。其實不然。這是因為,世間的人,不論是名人大亨,還是底層百姓,只有讓自己自己的心,能夠安于己位,我們才能有顆淡泊之心,不然,我們的心欲會傷了我們自身的。如底層百姓若對高層人世有了追慕之心,這會引發(fā)他們自身對名利等的某種欲求。然,一個人若是欲念過多,心欲過高,逐外過度,可自己的能耐卻不足以承載自身的心欲,及至最后,我們是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而失去應(yīng)有理智和清醒的。若是瞧不起權(quán)貴之人,那這份瞧不起的傲嬌姿態(tài),是容易傷及自身臟腑的。對于位高權(quán)重名利雙收者來說,倘若不能很好地安于己位,反而過度逐外,想著外邊,如鄉(xiāng)下的田園生活,有多美好,那心與身便是處于分裂的狀態(tài)的了,心身分離,做事不力,人易痛苦,病也易來。如此看來,這都是得不償失的事兒。
所以說,作為一個人,不論是令人矚目的名人,還是落入民間的凡夫,我們都要懂得去駕馭自我心欲,管理好它,讓它利于眾生,但又不至于迷了我們自身的眼睛。還有那些不夠純正的心念與姿態(tài),也要記得去做凈化,讓它們迷惑不了我們自身,左右不了我們自己的心智。在平日里頭,我們懂得讓自己好好地去修身養(yǎng)性,管理自己的情緒,減少內(nèi)在的懼怕,多些內(nèi)斂,懂得謙卑,清楚質(zhì)樸。如此一來,我們就是在過著合于道的生活了。這樣的人,就是活到一百歲都能夠像年輕人那樣地身體敏捷,動作快捷而不衰老的呢。這樣的人兒因為心清目明,一般的危險,都能聞嗅出來的,那他是不容易有太多的疾病危險的呢。
第三天
其實,我這人有點慵懶,這不,打了兩天的卡,解讀了《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前面兩個小段,及至第三天,困乏的我,就想偷懶的了。本想著打卡也停了,睡覺去的,不料,有遠方的陌生朋友,在群里找我,問我可有第三天的翻譯文稿,是時,九點將至,寫稿可是來不及的了,我便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個翻譯稿,趕緊地去找來讀讀,發(fā)現(xiàn),這翻譯不錯,至少是還能把自己給迷住。我對自己作品的標準界定是能把自己給迷住,能讓自己心滿意足。
但,畢竟那是幾年前的舊作,那文風(fēng)自然有變,讀時的那份心情,也是有所變化的。我便想著隔天再寫一篇新的文章吧。人就這樣,在不同時間里頭去讀那同一篇文章,感觸許會有變。而那感觸,已然是成一個有別于原作的獨立的生命體。作為一個生活在距離《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創(chuàng)作時代,都有好幾千年的現(xiàn)代人,我想,我是很難能夠讀清文稿原意,與當(dāng)時的古人來個心領(lǐng)神會般的會心一笑的,但那也無妨。只要我們能夠在那其中,有所獲益,便是足矣。
這一天的打卡內(nèi)容仍舊是黃帝與岐伯的對話。關(guān)于生兒育女的那點事兒,即,黃帝好奇人年紀大了,為何會是容顏遲暮不再生育,而不能是像年輕那樣的身強體壯,貌美如花,永不衰老。那時候的黃帝厘不清這究竟是人自身的能量用完,精力殆盡的結(jié)果,還是因了生命本有的自然規(guī)律。可那岐伯不愧是一代智者,他并未像鳥媽媽喂養(yǎng)小鳥那樣地將食物給直接遞出去,而是選擇側(cè)面作答的方式來去講述正常人的長衰歷程,以此啟示黃帝,讓他以此領(lǐng)悟到,人之長衰,生育與否,關(guān)鍵在于,腎氣的盛衰。
但見岐伯徐徐道來,說,“一般而言,女孩到了七歲,腎氣就盛旺起來了,乳牙會得更換,頭發(fā)開始茂盛,稀疏不再;十四歲時,促進生殖功能的天癸出現(xiàn),任脈暢通,太沖脈旺盛,月經(jīng)按月來潮,是時,她便具備了生兒育女的能力;二十一歲,腎氣充盈,有所均衡,真牙生出,牙齒齊全;二十八歲,筋骨健壯有力,頭發(fā)生長,抵達極致,身體發(fā)育,豐滿而強壯,并因此而達高峰;三十五歲,陽明脈衰敗,胃氣漸少,皮膚開始顯化微萎,頭發(fā)開始脫落;四十二歲,手三陽、足三陽等六條經(jīng)脈,皆為有所衰敗,人的整個身體狀況,開始處于下滑階段,皮膚全面微萎,頭發(fā)開始變白;四十九歲時,任脈虛弱,太沖脈衰微,促進生殖功能的天癸業(yè)已枯竭,女子閉經(jīng),因此,肉體開始慢慢地走向衰老,無力生育”。
第四天
聊完女性身體的長衰歷程,岐伯又道起了男孩身體的長衰歷程,告訴黃帝說,“較之于女孩,男生的生長發(fā)育,就略微晚了些。一般而言,男孩要等到八歲,那腎氣才開始有所殷實,乳牙更換,頭發(fā)開始茂盛;十六歲,腎氣盛旺起來,促進生殖功能的天癸出現(xiàn),精氣飽滿,有所外溢,這時,若與成年女子有所交合,便能生兒育女了;二十四歲,腎氣充盈,有所均衡,筋脈與骨頭,健壯有勁,真牙生出,牙齒齊全;三十二歲,筋脈與骨頭的生長會達鼎盛,肌肉飽滿,強壯有勁;四十歲,腎的功能,開始有所衰微,頭發(fā)漸漸稀疏,牙齒慢慢松動;四十八歲,男性人體的整個身體狀況,開始下滑,膚色萎凋,頭發(fā)漸白;到了五十歲,肝功能日益衰弱,筋脈難以活動,促進生殖功能的天癸,走向衰竭,精液稀少,腎臟衰微,身體日漸衰老;六十四歲,牙齒與頭發(fā),漸漸掉落。腎臟主要是管理體內(nèi)水液平衡,起輸送、存儲、排泄水液的作用,接受并存儲五臟六腑的精微物質(zhì),因此,五臟六腑的功能強壯昌盛,那腎精才能藏有余而外溢。如今,男性的五臟六腑,都先后走向衰微,筋脈與骨頭都不再昌盛,天癸也是萎靡殆盡,因此,頭發(fā)變白,日益稀少,身體益達沉重,行走艱辛,步履蹣跚,是時,那男性也就很自然地不能再生兒育女的了”。
第五天
在聽了岐伯關(guān)于生兒育女的奧秘解說之后,他又繼續(xù)追問到,可在現(xiàn)實生活里頭,為什么我們會遇見一些年紀很大了的人都能繼續(xù)生兒育女呢。
岐伯告訴黃帝說,這是因為那個人與生俱來的身體素質(zhì),過于常人,那氣脈是很通暢的,還有那與生育有關(guān)的腎氣也是充盈不虧的??杀M管如此,男性不會超過64歲,而母性不會超過49歲,那維持生命正常運作的與生育有關(guān)的精氣,就要走向枯竭的了,是時,他們也就很難再有孩子的了。
當(dāng)我在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這一段落時,我就恍然明白了在我年幼之時,大人為何會告訴我們這些小孩說,生娃娃,最好就是在三十歲之前完成。及至三十歲之后,女性再生娃娃,一般情況就要危險的了。人照顧孩子的精力,也會深覺不夠的呢。
當(dāng)然了,年輕人生娃娃,并不一定會有絕對性的安全的。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性的。及至今天,我們在生娃的時候,就要考慮很多的了,因為,生娃不難,養(yǎng)育不易,我們要考慮兒童的日常照顧,往后的養(yǎng)育經(jīng)費,還有安居之所,及照顧者雙方的身心素質(zhì),身心準備等等。
第六天
黃帝與岐伯說:
我曾聽說上古時代是有“真人”存在的,他們懂得如何來去掌握天地的陰陽變化,清楚宇宙萬物的二元對立之間的和諧轉(zhuǎn)換。不僅如此,他們還能自如調(diào)節(jié)呼吸,吸收天地之間的精純之氣,并經(jīng)常獨處一人,守住自己的心神,避免渙散,鍛煉身體肌肉結(jié)構(gòu),讓自己的整個身體都處于高度的和諧狀態(tài)。正因如此,他們的壽命才能與這天地的壽命是一樣的,沒有衰亡的時候。這便是修身養(yǎng)性的最佳結(jié)果。
在中古之時,這世間的人吶,就更多是被稱為“至人”的人了。這類人一般是深具醇厚之德,能夠懂得與那天地間的陰陽變化和諧共處,知道依據(jù)這四季的氣候變化來去調(diào)整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起居作息。平日若無要事,他們多是遠離那世俗生活的名利場,避免深受俗世干擾,以讓自己能夠一心一意地專注于心,讓自己的心神,能夠自由翱翔于這廣闊的天地之間,更是讓自己的視覺和聽覺,都能很好注意到那八達之外的動態(tài)變化。這便是他們能夠延年益壽而成為人類強者的一大根源,我想,這樣的人,應(yīng)該是可以歸屬為“真人”行列了吧。
在“至人”之后,大概就是“圣人”厲害的了。他們能夠讓自己生活在這天地間的環(huán)境里頭,與之和諧,隨順自然變化而無過多情緒,讓自己的欲與求,與自身所處的那個地區(qū)的風(fēng)俗相契合;在日常生活里頭,他們并無多少負面情緒,亦懂得讓自己的行為言舉很好遵行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習(xí)慣與規(guī)則制度,穿著自然,并不炫耀,也不故意去特立獨行。此外,他們還懂得讓自己勞逸結(jié)合,做些諸如清簡思想、集中精力的事兒,以讓自己心情愉悅,內(nèi)在不累。較之于一般人的追逐名利,他們以追求自我內(nèi)在的安靜、喜悅為目的,主張生活規(guī)律,勞作適度,讓身不累,讓心不散。正因如此,他們的形體才能不容易衰老凋敝,他們的精神不容易走向渙散,其壽命亦可百歲。
春季是有三個月的,在這三個月里頭,我們稱它為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fā)的時令。是時,在這天地間的萬物呀,都開始走向生長,世界為因此開始變得富有生機了起來。在這時候的人,要懂得調(diào)整作息,讓自己夜來即寐,晨來便起,而不賴床、不貪睡。當(dāng)我們起床之后,記得穿上寬松的衣服,花些時間在庭院散步,并將頭發(fā)給散解開來,別急著將其給梳扎起來,讓步子和緩,姿態(tài)不急。這么做是為了讓自己一天的心情都愉悅起來,開暢心胸,以保身體每一細胞的生機和活力。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里頭,我們盡可能不要去做濫殺生靈之事,萬物在這時候都是處于生發(fā)繁育階段,著實不宜去傷它們??v要捕殺物種,我們要懂得去挑選那些不曾有懷孕的生物(古代如秦漢之律,就嚴格了百姓要如何捕殺物種的)。要讓自己對萬物多施予少掠奪,多獎勵少懲罰。我想,這才是適應(yīng)春季生發(fā)之氣,符合養(yǎng)生之道的具體做法呀。倘若不這樣去做,反而逆著時令來去放縱自我了,那人的肝臟便會有所損傷的,及至夏天,大地之氣開始變得肆意起來,人的氣能不夠,精神不充,那諸如寒證這一疾病,也就容易有所出現(xiàn)的了。當(dāng)我讀到這時,就理解了為何說古裝電視劇里皇帝屠殺犯人,一般會是選擇“秋后問斬”,其實,這本身就是應(yīng)天地之氣而行之。
較之于春天,夏天同樣是有三個月的。在這三月里頭,我們一般稱它為是自然萬物繁茂昌盛,放眼望去皆是秀美之景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并會有所相交的,那植物也在茁壯枝葉,開出美的花朵,結(jié)出小的果子,長勢驚人。在這季節(jié)里頭,人們應(yīng)該是要開始夜臥早起的了,不要討厭白天太長,不要埋怨日光太烈天氣太悶。盡可能讓自己不憤怒,也不去做那讓自己憤怒之事,以此來去滋養(yǎng)自身,讓自己的精神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愉悅,并清理掉自身持有的某種負面情緒,切莫在自己身體里頭,存壓過多能讓我們自身消極怠慢,下沉墮落的負面情緒。
其實,在這時候,我們是可以做些讓自己喜歡的事的,并適當(dāng)?shù)鼐裢庀颍瑢ν饨缡挛锒帱c興趣,培養(yǎng)某種興趣愛好。如寫字等。據(jù)我所知,在這酷熱長夏,古人會做很多讓自己清涼而自在的事兒,如聽蟬,如賞花,如吟詩等。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我覺得,我們就可以帶著放暑假的孩子,去那鄉(xiāng)下玩玩,避避暑的。如此一來,我們的自身能量便得存儲,而免疫力也不至于被耗損太猛。一個人若是懂得這樣去滋養(yǎng)自身,那便是在做符合夏天這一氣候特質(zhì)的事兒。不然,我們的心臟是容易有所損傷的呢。心臟受損,及至秋天,人體便是沒法收斂神氣,而容易生發(fā)諸如瘧疾的疾患,帶著這樣的身體過冬,那多半都是重病而床,有所艱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