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戰(zhàn)國策
秦國準備攻打、并威脅東周,讓東周把九鼎(國寶)送給秦,周君無奈,就和大臣顏率來商量辦法。顏率出了一個主意,去齊國借兵。
顏率出使齊國,對齊王說:“現(xiàn)在秦國非常不講理,出兵威脅周君,強行讓周君把九鼎送給他。我東周君臣在宮廷內(nèi)商量一番,最終君臣一致認為:把鼎送給秦國,不如贈送給貴國。挽救面臨危亡的國家必定美名傳揚,贏得天下人的認同和贊譽;如果再得到九鼎這樣的國寶,也確實是你的國家中了大獎。希望大王能努力爭取,不要猶豫!”齊王一聽非感覺挺劃算,立刻出兵5萬,任命陳臣思為統(tǒng)帥浩浩蕩蕩遠助東周,秦國退了兵。
齊王高高興興的向周君要鼎,以兌現(xiàn)顏率的諾言時,周君心痛舍不得自己的寶鼎。顏率看出周君的心思:“大王不必擔心,臣自有辦法解決這件事?!鳖伮蕘淼烬R國,對齊王說:“這次幸虧貴國出兵,才解決吳國之危,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獻給大王,但是卻不知貴國要借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回到齊國?”齊王說:“寡人準備借道梁國。”
顏率說:“不可以借道梁國,因為梁國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們在暉臺和少海一帶謀劃這件事已很長時間了。所以九鼎一旦進入梁國,必然很難再出來。”于是齊王又說:“那么寡人準備借道楚國。”顏率回答說:“這也行不通,因為楚國君臣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葉庭(地方名)進行謀劃。假如九鼎進入楚國,也絕對不會再運出來”。齊王說:“那么寡人究竟從那里把九鼎運到齊國呢?”
顏率說:“我東周君臣也在私下為大王這件事憂慮。因為所謂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一類的東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懷中就能拿到齊國,也不像群鳥聚集、烏鴉飛散、兔子奔跳、駿馬疾馳那樣飛快地進入齊國。當初周武王伐殷紂王獲得九鼎之后,為了拉運一鼎就動用了9萬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萬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難以計數(shù),此外還要準備相應(yīng)的搬運工具和被服糧餉等物資,如今大王即使有這種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從哪條路把九鼎運來齊國。所以臣一直在私下為大王擔憂?!?/span>
齊王說:“賢卿屢次來我齊國,說來說去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了!”顏率趕緊解釋說:“臣怎敢欺騙貴國呢,只要大王能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我東周君臣可遷移九鼎聽候命令?!饼R王終于打消了獲得九鼎的念頭。
【解析】周被秦攻打,周向齊借兵,如果秦退,許諾一九鼎,齊動用5萬大軍退了秦軍,這時周王覺的把九鼎送齊很虧,沒辦法周國重臣顏率出面去給齊國解釋,運鼎的需要的人力、路線、代價算了一通,嚇的齊國自己直接放棄不要九鼎了。我們從正反兩方分析這個故事:
1、正方:論談判的技術(shù)顏帥無疑是成功的,論忽悠的水平顏帥無疑是一流的,論空手套白狼的境界,無疑是歷史上最經(jīng)典的,周國白白用了齊國5萬軍隊退了秦軍,僅僅用了一番言辭便讓齊國直接放棄了交易前周國許諾的價值連城的寶鼎。
顏帥的確是一個成功的權(quán)謀家,談判專家。
2、反方:
周君欺騙了齊國,表面看似得了一個大便宜,實際上會落得一個不誠信名聲,在以后如果再有其他國家攻打周,即時顏率的談判技術(shù)再高,估計也不會有人再相信周國了。
3、齊國犯的錯誤:
在交易談判之初,如退秦,周許諾將鼎送予齊,當時齊國應(yīng)該派人考查鼎的大小,運鼎需要的人數(shù),需要什么設(shè)備運,路線圖規(guī)劃,風險預判,對其運鼎代價來一個預算,運鼎的代價是由哪方出?這些都是要提前弄清楚的,齊卻答應(yīng)得太盲目,太大意才會被周君套路。
這件事短期看周國空手套白狼,顏率一番話省掉了一座價值連城的寶鼎,長遠上看失去的卻是一個國家誠信,如果周國再次遇難估計就沒有那個國家會幫周國了。
原創(chuàng)文章 轉(zhuǎn)載標明出處
權(quán)謀幫 讓你職場、商場、情場、官場、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