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城里蘇小小墓
(2011-02-03 10:38:35)
標簽:
嘉興《蘇小小墓》西陵文化杭州西泠橋邊的蘇小小墓,聞名遐邇。其實,嘉興也曾有一座蘇小小墓,而且出現(xiàn)的時間遠遠早于杭州,這是古人詩文和志書中都有記載的。如今五十歲以上的老嘉興人,則對這座墓和“賢娼弄”這個地名還有印象。
唐朝詩人徐凝《嘉興逢寒食》詩云:“嘉興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歸。只有縣前蘇小小,無人送與紙錢來?!泵鞔_記載嘉興有蘇小小墓。其他的,如唐朝宰相李紳《真娘墓詩序》說:“嘉興縣前有吳妓人蘇小小墓,風雨之夕,或聞其上有歌吹之音?!碧瞥娙藙⒂礤a《送裴處士應制舉詩》云:“憶得當年識君處,嘉禾驛后聯(lián)墻住。垂鉤釣得王馀魚,踏芳共登蘇小墓?!彼纬懨衫稀都魏贪嗽仭吩娭杏小短K小小墓》。元朝張光弼《蘇小小墓》詩注曰:“墳在嘉興縣前……”
那么,杭州和嘉興,哪個蘇小小墓是正宗的呢?明朝郎瑛所著《七修類稿》中有《蘇小小考》一文,他的考證是:曾有兩個蘇小小,一個是南齊人,一個是宋朝人。前者與著名的南朝民歌《蘇小小歌》有關,后者與讀書人趙不敏有故事。清朝初期,嘉興人朱彝尊認為嘉興的墓是真的,而杭州的是假墓。清朝中期,福建人梁章鉅的《浪跡叢談》中有《蘇小小墓》一文,杭州人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中有《蘇小小考》一文,兩人都沿用郎瑛觀點,認為有過兩個蘇小小,“杭嘉各得其一”,不必爭誰是誰非。但從清朝至民國,這事一直有爭論。
嘉興蘇小小墓的位置,在今建國南路商城跨街樓附近。古代墓邊有河,與子城東墻隔河而望。元代《至元嘉禾志》記載:墓高三丈,墓邊有大井,墓上有兩株桃樹,南宋初期常有人看見蘇小小夜里穿著白衣裳在墓邊游蕩,后來造了塔才鎮(zhèn)住。這一傳說,有南宋嘉興人張堯同的《嘉禾百詠·蘇小小墓》為證:“泉下骨應朽,幽魂獨未消。幾番清夜月,孤影度南橋?!睆臍v代詩人的描述來看,這墓一直比較荒涼。朱彝尊《鴛鴦湖棹歌》和《梅花引》中的描寫是:“蘇小墓前秋草平,蘇小墓上秋瓜生。同心綰結(jié)不知處,日暮野塘空水聲?!薄靶∠?,小橋橫,小小墳前松柏聲……”不知起自何時,墓邊有了一條石板小巷,巷名與蘇小小有關——賢娼弄。這條弄堂,建國后改名“自由弄”,但老嘉興人還是習慣叫它“賢娼弄”。據(jù) 陸明先生《夕陽賢娼弄》一文記載,1970年秋末,造反派挖蘇小小墓,本想挖到金銀財寶,但掘土三尺一無所得。
如今,蘇小小墓和賢娼弄,都已經(jīng)難覓蹤跡了。
評說:嘉興籍水利專家汪胡楨在《回憶我在中學時代》中記述,民國初期,杭州為修路而挪動蘇小小墓,但挖地數(shù)尺,不見一棺一木。可見,嘉杭兩地的蘇小小墓,都很可能是后人附會故事而筑。
作為一個妓女,蘇小小能留名千載,源自那首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的《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這首詩,最早收錄在《玉臺新詠》中,寫作時間不遲于南梁,距今有1500多年了。蘇小小的出名,還因為歷代文人的題詠,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唐朝詩人李賀的《蘇小小墓》:“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jié)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边@兩首詩中提到的“西陵”,一般認為是杭州西泠,但有文史愛好者認為,東晉海鹽人干寶所著《搜神記》中提到“嘉興西埏里”,這個地名一直延用到近代,地點就在瓶山前,“埏”是墓道,有“西埏”就應該有“西陵”,所以嘉興瓶山就是西陵。這一說法,待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