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對太監(jiān)沒什么好感,老覺得太監(jiān)都是壞蛋,一臉陰險狡詐的娘娘腔,像什么趙高、魏忠賢、李蓮英。其實這是不對的,太監(jiān)也有好人嘛,像蔡倫、鄭和不都受后人景仰嗎?蔡倫發(fā)明改進的造紙術(shù),促進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鄭和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他七下西洋,古代中國人沒有誰能做到,前無古人!
三寶太監(jiān)
鄭和是云南人,姓馬,小名三寶,回族人,俗話說十個回回九個馬,剩下就是撒、哈、拉。朱明王朝南征討伐云南的殘余元朝勢力時少年的鄭和就被俘虜了,并且慘遭閹割。后來隨軍進入北京到燕王府做小太監(jiān)。而鄭和從小機靈,所以燕王朱棣很喜歡他。當(dāng)燕王朱棣篡了侄子的皇位成為明成祖時,決定要下西洋,而他最信任的、人又老實的鄭和自然是最佳的人選。
下西洋的原因
現(xiàn)在大家對朱棣為什么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下西洋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一般認(rèn)為是為了宣揚大明王朝的國威,為了宣揚天朝上國的物產(chǎn)豐富,總之就是一個炫富的行為。還有人認(rèn)為是朱棣擔(dān)心侄子朱允文沒有死,據(jù)說逃到了西方,所以才派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如果找到的話自然是滅掉。
這都是后人認(rèn)為的,明朝自己的說法是為了“宣德化而柔遠(yuǎn)人”,意思是向那些海外蠻夷宣傳道德文化,并且安撫他們。想以這種和平的方式與世界各國建立聯(lián)系,并且與世界各國和睦相處。這樣看來這個理念還挺先進的,和諧世界嘛!
七下西洋到了哪些地方
那么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到了哪里呢?前三次主要在東南亞一帶和南印度洋斯里蘭卡那邊。后幾次就更猛了,大大的向前推進了一步,繞過錫蘭(即斯里蘭卡)進入了阿拉伯海,再往深里走就到了波斯灣,然后登上了阿拉伯半島的土地,與騎駱駝戴頭巾的阿拉伯人聊了聊。
然后再往西走就到了亞丁灣,那個時候沒有索馬里海盜,所以愉快地就進入了紅海,并且到伊斯蘭圣地麥加去朝圣了一下。我想之所以要去麥家一趟,可能是因為鄭和是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個人的一個強力愿望就是要到麥加去一趟,讓自己那顆虔誠的心找到一個源點。這可能是鄭和七下西洋唯一有一個私心的地方。
那時候沒有蘇伊士運河,不能從紅海直接進入地中海,如果紅海地中海是連著的話,那世界歷史可能都要改變了。所以鄭和船隊只得從紅海退出來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到這些地方可都是真的,畢竟當(dāng)時非洲一些土著國家還進貢給了大明皇帝什么長頸鹿啊,獅子啊,鴕鳥啊,角馬啊,這些動物中國都是沒有的。
似乎鄭和船隊最遠(yuǎn)就是到達了非洲東海岸。但是也有人不這么認(rèn)為,英國有一個海軍軍官就寫了本書說鄭和的船隊其實到達過美洲。他書中說,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時候鄭和船隊便面臨一個問題,是要繼續(xù)往南走,還是返航呢?后來鄭和決定大部隊返航,畢竟出來很久啦,還要回去赴命呢。于是派一支小的船隊沿著非洲東岸向南,繼續(xù)尋找新的、未發(fā)現(xiàn)的地方。而這只小船隊就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進入了大西洋,最后到達了南美洲。但是呢,這個英國海軍軍官寫的這本書連咱們中國人自己也不相信,確實有點太扯了!
發(fā)明麻將
鄭和下西洋,沒有為中國帶來什么實際性的貢獻,可能唯一有點貢獻就是發(fā)明了麻將。長時間在海上漂,船員們都很無聊啊,于是就用136張牌組成了麻將。為什么麻將中有“東南西北”風(fēng),因為航海嘛……紅中代表太陽,白板表示的是白天。條子代表的是桅桿的繩索;“萬”字是表示航程數(shù);筒子代表的是船上盛水的竹筒,淡水都裝在竹筒里,遇上風(fēng)浪也不會灑出來。現(xiàn)在咱們中國人特別是四川人一有空就圍在一起打麻將,不知道有沒有想起鄭和呢?
鄭和船隊為什么沒有得壞血?。?/span>
還有一件事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大航海時代很多歐洲船員出海好多都得了壞血病,死掉了。因為在海上吃不到新鮮的蔬菜,不能補充維生素C,所以就得這個病了,牙齒也松動了,就要命了!可是鄭和的船隊卻沒有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奇怪呢?其實也不奇怪,因為中國人都有吃豆芽的習(xí)慣,鄭和下西洋帶了很多很多的豆子,就在船上生豆芽,這不就有新鮮的蔬菜了嘛,每天炒豆芽、涼拌豆芽,吃的不亦樂乎。而且鄭和船隊帶了很多送給外國友邦的茶葉,中國人愛喝茶呀,喝茶的話也是不會得壞血病的。
如果鄭和下西洋是殖民侵略的話……
這里我們不僅要想一個問題,如果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所謂的“宣德化而柔遠(yuǎn)人”,而是為了像西方人那樣的殖民征服,現(xiàn)在豈不半個地球都說中文了?這樣一個假設(shè)雖然毫無實際意義,但想想也挺有趣的。你要知道鄭和的船隊是完全有能力搞殖民征服的啊,一兩百艘大寶船,兩萬人的船員,都是精銳之師,對付那些土著小國是完全不在話下的。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到了錫蘭國,錫蘭國王對鄭和船隊的寶物垂咽三尺,便要來劫船。鄭和硬是帶著軍隊攻打進了錫蘭國王城,生擒了國王。當(dāng)然咱們并不是來搞殖民侵略的,所以呢又放了國王。在第四次下西洋時,鄭和船隊還幫助蘇門答臘國王平定了叛亂,結(jié)束了蘇門答臘國多年的戰(zhàn)爭。從這些事情上都完全可以看出,鄭和船隊是有能力殖民侵略的,只是咱們壓根沒有想過這么做?,F(xiàn)在想一想是不是挺后悔呢?
鄭和下西洋好偉大,又好可惜!
鄭和下西洋耗費了大明王朝四分之一的財力,所以后來的統(tǒng)治階層對于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是很不感興趣的,也很不支持。于是就燒掉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所有的資料,以防止鄭和再用這些東西去勾引新皇帝,讓他再次下西洋。從明朝的角度看,搞這種華而不實的、浪費財力的事情確實沒什么意思。但是對我們現(xiàn)在而言燒掉那些珍貴的資料,真是太可惜了!
好在世界都知道,在大明朝時有鄭和這么一個偉大的航海者,他帶著中國人民的友善訪問世界各國,不是為了金銀財寶,不是為了殖民征服。這種對世界各國友善的態(tài)度,現(xiàn)在仍然根植在中國人的心中。
回復(fù)今天的日期“0125” 看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