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歷摘要
羅某某,男,51歲。主因頭暈、腰酸、乏力3個月,于2003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自覺頭暈、腰酸、乏力,伴夜尿次數(shù)增多,1O天前至當?shù)啬翅t(yī)院就診,查血壓230/130mmHg;尿蛋白(++++),紅細胞10~12個/高倍視野,白細胞0~1個/高倍視野,24小時尿蛋白定量9.1g;血清總蛋白47g/L,白蛋白25g/I ,血肌酐655t~mmol/L,尿素氮15.42mmol/L。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不全衰竭期,腎性高血壓。經降壓等治療后,癥狀有所緩解。為明確診斷及進一步治療,轉診于我院。入院時癥見:頭暈,腰酸,乏力,消瘦,稍感惡心,口苦,納差,夜尿頻多(每晚3~4次),大便正常。
查體:體溫36.8 C,血壓160/95mmHg。神清,眼瞼不腫,咽部淡紅,雙側扁桃體不腫大,心界向左下輕度擴大,雙肺呼吸音清晰,腹軟,肝脾未捫及,雙腎區(qū)叩擊痛(±),雙下肢不腫,神經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舌質淡暗、苔稍黃膩,脈沉細滑。
實驗室檢查:血紅細胞2.93×1O /I ,血紅蛋白85g/L,血白細胞5.3×10 ,中性0.67,淋巴0.26。尿蛋白(++),尿紅細胞5~7個/高倍視野。尿位相顯微鏡檢查:異形紅細胞占85 9/6,24小時尿蛋白定量1.22g。血肌酐264~mmol/L,肌酐清除率29.3ml/分鐘,尿素氮12.5mmol/L。血清總蛋白49g/L,白蛋白29g/L,總膽固醇4.0mmol/L,甘油三酯1.55mmol/L,鈣2.0mmol/L,磷1.47mmol/I ,碳酸氫鹽29mmol/L。HBsAg(一),天冬氨酸轉移酶(AST)13U/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5U/L。血、尿蛋白固定電泳,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補體等均正常。ANA(一),抗dsDNA(一),抗ENA(一),抗Sm 抗體(一),抗RNP抗體(一),抗GBM 抗體(一),P—ANCA(一),C—ANCA(一)。雙腎B超:右腎9.1cm×4.0era×3.9cm,皮質厚度1.1cm,左腎9.8cm×4.5era×4.3era,皮質厚度1.2cm;雙腎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未見異常。心電圖示:左室高血壓、ST—T波改變。眼底檢查:動脈硬化型眼底Ⅲ級。
入院診斷: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性貧血,腎性高血壓。
診療經過:(1)健脾益腎、補益氣血中藥每日1劑(處方:黃芪15g,當歸12g,黨參12g,川芎12g,白術12g,茯苓12g,半夏9g,天麻12g,甘草3g)。(2)控制血壓:硝苯地平緩釋片20rag,每日2次,酒石酸美托洛爾12.5mg,每日2次。(3)對癥治療:健骨鈣0.75g,每日3次;速力菲0.1g,每日3次;寧紅欣4 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小蘇打1.5g,每日3次。(4)上述治療2周后,血壓穩(wěn)定在140~145/90~95mmHg,于2003年10月28日在B超引導下行腎活檢術。光鏡:腎穿刺組織可見9個腎小球,腎小球毛細血管纖維樣壞死,GBM 缺血性皺縮,腎小管灶狀萎縮,上皮細胞顆粒及空泡變性,腎間質灶狀淋巴和單核細胞浸潤及纖維化,小動脈壁纖維性增厚,部分入球小動脈壁玻璃樣變。免疫熒光及電鏡:無特殊表現(xiàn)。符合腎小動脈硬化性腎損害。結合臨床與病理結果,為明確診斷及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于2003年l1月4日進行病例討論。
2 病例討論
住院醫(yī)師趙字:根據(jù)惡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血壓急劇升高,舒張壓≥130mmHg;(2)眼底病變呈現(xiàn)出血、滲出(眼底Ⅲ級病變)和視乳頭水腫(眼底Ⅳ級病變)。結合該患者的血壓及眼底檢查結果,可以診斷為惡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該患者是屬于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繼發(fā)腎損害,或是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基礎上繼發(fā)惡性高血壓,請上級醫(yī)生分析?;颊咭灶^暈、腰酸、乏力3個月為主訴,故中醫(yī)診斷為“眩暈”。眩暈的病因病機,歷代醫(yī)家論述較多,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說明眩暈與肝臟關系密切?!鹅`樞·衛(wèi)氣》之“上虛則?!?,《靈樞·口問》之“上氣不足”,《靈樞·海論》之“髓海不足”等屬因虛致眩。漢代張仲景認為痰飲是眩暈的發(fā)病原因之一?!把鼮槟I之府”,患者在眩暈的同時伴腰酸、乏力、脈細,屬腎氣不足;腎氣不足,膀胱氣化無權,故夜尿頻數(shù);腎氣虧虛,血脈運行無力,氣虛血瘀,故舌質淡暗;腎氣虧虛,水液代謝失常,水濕內停,水濕郁久,郁而發(fā)熱,故舌苔黃膩、脈細滑。綜觀患者的主癥與舌脈,擬中醫(yī)辨證:腎氣虧虛,瘀血阻絡,痰濁中阻。中醫(yī)治則:益氣活血,燥濕化痰。中醫(yī)處方:補陽還五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生黃芪15g,當歸12g,地龍15g,赤芍、白芍各12g,川芎12g,茯苓15g,澤瀉15g,清半夏9g,白術12g,天麻12g)。以上分析正確與否,請上級醫(yī)師指正。
主治醫(yī)師王麗:惡性高血壓的診斷思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是否為惡性高血壓。同意趙宇醫(yī)師有關惡性高血壓的診斷分析。(2)確立是原發(fā)性或是繼發(fā)性惡性高血壓。主要從發(fā)病年齡、高血壓家族史、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及心、腦血管等其他靶器官的損害和腎臟病理等方面進行鑒別。該患者年齡50歲以上,有高血壓家族史,24小時尿蛋白定量雖然曾大于3.5g,但在控制血壓后明顯下降,無急性腦血管意外及急性左心衰竭等并發(fā)癥,特別是腎臟病理活檢提示腎小球無明顯病變,而主要以腎小球毛細血管病變?yōu)橹鳎士紤]原發(fā)性高血壓繼發(fā)腎臟損害。(3)腎功能判斷。主要判斷其腎功能損害是急性腎功能衰竭或慢性腎功能不全,該患者雖然病史僅3個月,但伴有貧血、低鈣高磷血癥及雙腎萎縮,故其腎功能損害應考慮為慢性腎功能不全。(4)有無心、腦血管合并癥。從臨床癥狀及理化檢查結果分析,因惡性高血壓導致心、腦等其他重要靶器官的損害不明顯。綜上所述,該患者可診斷為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繼發(fā)腎臟損害,慢性腎功能不全,腎性貧血。治療方面,經前期治療后,目前血壓維持在140~145/90~95mmHg,未達理想水平,建議將硝苯地平緩釋片改為20rag,每日3次。
患者雖然有眩暈癥狀,但不是以眩暈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xiàn),其腰酸、乏力等亦較明顯,故中醫(yī)診斷為“虛勞”或“虛損”更符合其病情?!疤搫凇笔且耘K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虛弱性疾病的總稱。導致“虛勞”的原因有多種,《理虛元鑒·虛癥有六因》所說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醫(yī)藥之因”,從病史看,該患者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及后天煩勞過度有關。現(xiàn)患者自覺腰酸、乏力、頭暈、納差、惡心、夜尿頻數(shù),故其虛主要表現(xiàn)為脾腎氣虛。患者舌質淡暗,是為氣虛血液運行無力,形成瘀血;脾腎氣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停,水濕瘀久形成濕熱。故中醫(yī)辨證為脾腎氣虛,夾濕熱及瘀血。治宜益氣活血,清熱利濕。因其濕熱偏重于中下焦,可否以補陽還五湯合用溫膽湯加減。
中醫(yī)診斷、辨證及治療方面補充3點意見:(1)注意虛勞與氣血虧虛眩暈的鑒別。虛勞的各種證候均以一系列精氣虧虛的癥狀為主,而氣血虧虛型眩暈,雖然也有氣血虧虛的癥狀,但以眩暈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xiàn)。該患者在眩暈的同時,其腰酸、乏力、夜尿頻數(shù)等癥狀亦較突出,故中醫(yī)診斷為虛勞較為合適。(2)處方用藥時注意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颊哂新阅I功能不全雖然其大便每日1次屬正常,為了促進慢性腎功能不全時毒素的排泄,建議方中加用焦大黃9g,不但可以通腑排毒,同時亦可活血化瘀。(3)口服中藥與中藥灌腸相結合。根據(jù)其腎功能狀況,建議每晚中藥灌腸1次,中藥灌腸處方:生大黃30g,蒲公英15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
副主任醫(yī)師占永立:該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應屬于快速進展性腎功能衰竭(RPRF)。所謂RPRF,是指各種原因導致患者在數(shù)周至數(shù)月內發(fā)生的快速進展性的腎功能惡化,它表現(xiàn)為血肌酐水平進行性升高,并引起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及尿毒癥癥狀。數(shù)周至數(shù)月內發(fā)生的快速進展的腎功能惡化,血肌酐水平進行性升高,進行性少尿,進行性血壓升高,進行性貧血,進行性腎臟體積變化(增大或變小)。RPRF既不同于急性腎功能衰竭(ARF),也不同于慢性腎功能衰竭(CRF),ARF是指數(shù)天之內突然出現(xiàn)的腎功能惡化,CRF是指一年以上的緩慢出現(xiàn)的腎功能惡化。導致RPRF的主要原因包括急進性腎小球腎炎(主要是新月體性腎炎),其他病因有部分惡性高血壓、系統(tǒng)性血管炎、血栓性微血管病、雙側腎動脈狹窄、藥物性腎病、快速進展性腎間質纖維化、梗阻性腎病、腫瘤相關性腎病等。RPRF如處理不及時,則往往轉變?yōu)镃RF。該患者臨床診斷為惡性高血壓,腎臟病理活檢主要表現(xiàn)為腎小球毛細血管纖維樣壞死,GBM 缺血性皺縮(其血清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陰性,可除外系統(tǒng)性血管炎腎臟損害),病情在3個月內進展迅速。結合以上分析,其確切診斷應為: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腎損害,快速進展性腎功能衰竭。西醫(yī)治療的關鍵在于控制高血壓,具體治療措施基本同意李深及王麗醫(yī)師的意見。
對于本病的中醫(yī)辨證及治療,強調以下幾點:(1)辨病性:明確為實證或虛證或虛實夾雜證。該患者既有氣虛,又有濕熱及瘀血,故屬本虛標實證。(2)辨病位:患者腰酸、乏力,是為腎氣虛的表現(xiàn);腎氣虛乃至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利,故夜尿頻數(shù);脾主運化水谷,脾虛運化失常則神乏、納差、消瘦。故其本虛病位主要在脾、腎?;颊呱嘀?、根部苔稍黃膩,口苦、惡心,是為濕熱中阻,胃氣上逆,因而濕熱病邪的病位主要在中下焦,特別是以中焦脾胃為主。(3)辨證結果:通過辨證分析,辨證為脾腎氣虛,濕熱內蘊,瘀血阻絡。(4)治療原則:根據(jù)“間者并行”、“甚者獨行”的原則,對該患者的治療應堅持扶正祛邪,標本同治。扶正方面,強調補益脾腎,但不宜使用肉桂、附子、干姜等大辛大熱之品,以免過于溫補而助邪,犯“實實”之戒,而選用黃芪、黨參等健脾益腎之品,同時黃芪與當歸等配合補益氣血。祛邪方面,一是注意清利中、下焦?jié)駸帷M觖愥t(yī)師主張選用溫膽湯,溫膽湯具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功,適合該患者使用,并建議加用黃連6g、車前草15g,以加強清利中、下焦?jié)駸岬男Ч6腔钛?。對于氣虛血瘀證,治療主要以益氣活血為主,同意以上各位醫(yī)師選用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與當歸、赤芍、白芍、地龍等配合較為適合該患者的病情。
主任醫(yī)師李秀英:以上各位醫(yī)師對本病例進行了很好的討論,現(xiàn)簡單做一小結和補充。通過臨床與病理分析最終診斷為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腎損害,快速進展性腎功能衰竭。在診斷過程中。腎活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腎活檢,對該患者不可能做出明確的診斷,從而再次說明了腎活檢在腎臟病診斷過程中的重要性。對本病的治療應當全面考慮,治療措施包括:(1)積極控制原發(fā)?。涸摶颊叩脑l(fā)病為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降壓治療同意以上各位醫(yī)師的意見。(2)嚴格控制飲食:飲食原則以低鹽、低脂、適當優(yōu)質蛋白為主。(3)延緩甚至逆轉腎功能不全的進展:惡性高血壓導致腎功能不全的快速進展,其主要機理是腎臟毛細血管微血栓形成和腎動脈的洋蔥皮樣改變。而中醫(yī)活血化瘀療法對改善微血栓形成具有獨特的效果,特別是中藥血栓通注射液是中藥三七的根塊提取物,有效成分為三七總皂甙。該藥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組織缺血性損傷、擴張血管、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脂等作用,我科占永立醫(yī)師等曾做過較大規(guī)模的臨床觀察,建議使用1~2個療程。(4)中醫(yī)治療:患者雖然以虛證為主,但屬虛中夾實,因此,在扶正的同時不忘祛邪。扶正方面主要是補益脾腎;祛邪方面應特別注意兩點:一是清熱利濕,特別是清利中、下焦?jié)駸?,因為濕熱往往是腎臟疾病纏綿不愈的主要原因。二是注重活血,該患者瘀血的形成,包括“氣虛血瘀”、“久病入絡”、“水病及血”等,而非單純的血瘀證。因而在活血時將黃芪與當歸、川芎、地龍等配伍,補氣養(yǎng)血活血,一般不使用桃仁、紅花等單純活血化瘀之品,以免燥熱傷陰,犯“虛虛”之忌。(5)對癥治療:包括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腎性貧血、鈣、磷代謝紊亂等??傊?,對本病的治療要全面綜合考慮。有文獻報道,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繼發(fā)腎臟損害其5年腎臟存活率為60 ,而慢性腎炎等腎臟疾病繼發(fā)惡性高血壓其腎臟18個月存活率僅為4 ,說明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比慢性腎炎等繼發(fā)的惡性高血壓預后要好。該患者已明確診斷為原發(fā)性惡性高血壓,因此,只要積極治療,其預后尚可,腎功能有可能進一步好轉。
3 后記
經討論后,主要治療方案如下:(1)益氣活血、清熱利濕中藥每日1劑?;咎幏剑荷S芪15g,黨參12g,當歸12g,赤芍、白芍各12g,地龍30g,川芎12g,法半夏9g,茯苓12g,陳皮12g,竹茹9g,黃連6g,車前草15g,焦大黃9g。以后根據(jù)中醫(yī)辨證結果調整中藥處方。(2)中藥靜脈點滴: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3)中藥灌腸:處方:生大黃30g,蒲公英15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煎水150ml,每晚灌腸1次。(4)降壓治療:硝苯地平緩釋片20mg,每日3次,酒石酸美托洛爾12.5mg,每日2次。(5)其他對癥治療:維持入院時治療不變。
4周后,頭暈、惡心等癥狀明顯好轉,測血壓13084mmHg。復查血肌酐177/~mmol/L,肌酐清除率33.5ml/分鐘,尿素氮10.7mmol/L,血清總蛋白53g/L,白蛋白32g/L,24小時尿蛋白定量0.52g。2003年12月3日出院,定期門診隨診。2004年2月3日門診查血壓132/82mmHg,血肌酐179~mmol/I ,肌酐清除率34.1ml/分鐘,尿素氮11.1mmol/L,血清總蛋白54g/L,白蛋白33g/L,24小時尿蛋白定量0.49g,病情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