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暑假學校布置了讀專著談體會,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nèi)绾萎斠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鋈恕?/font>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自信心對于每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v以古今中外,凡成大業(yè)者,無不是具有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這種自信心的驅(qū)動下,他們敢于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獲得最終的成功。那么,對于孩子來說,自小抓好自信心的培養(yǎng)對于他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更至關(guān)重要,它可以使孩子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努力去探索、嘗試,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那么作為教師來說,在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上有三點體會。
一、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比較出色,長大后能有所出息。大一點說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小一點說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孩子的天賦水平基本一樣,而且絕大部分孩子在學業(yè)習上也都很用功,家長應(yīng)該關(guān)注和鼓勵孩子的哪怕是一點點的努力結(jié)果,與他共享進步的快樂,這樣,孩子心里自然是愉悅的,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向前努力,從而將他的潛能慢慢地都調(diào)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tài)。從理論上講,高水平的發(fā)揮是建在不斷反復(fù)的基礎(chǔ)上的,因為內(nèi)在的自信心已鞏固成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所以說,一個人的成長路線如果沒著積極上升式行進,其效果將十分可觀。
反過來說,如果孩子通過努力成績有了提高,甚至有了明顯的進步,而家長卻總不滿意,總拿最好的孩子同自己孩子比,給孩子定過高的標準,這種教育方法是不當?shù)?。比如,孩子在一次考試中成績較以往有所進步,當他滿懷欣喜向你匯報時,卻不屑一顧地說,看人家得的分比你高,有什么可驕傲的等等。這一盆冷水對孩子的自信心是嚴重的挫傷。再比如,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在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作用下,消極評價孩子,什么“你是沒希望了,我就知道你行,三歲看到老早把你一碗水看到底了”等等。長此以往習慣性的不滿和指責將會把孩子取得進步的點滴喜悅,以及繼續(xù)努力的熱情和動力,不點一點地消耗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常會在心里上產(chǎn)生壓力和緊張,他們要對抗判逆,要么消極逃避,要么心懷嫉妒仇視一切,從而形成不良心態(tài)。
眾所周知,“欲速則不達”及“拔苗助長”的道理,給孩子適當?shù)膲毫κ钦5?,但不能把自己人生未實現(xiàn)的理想全部壓在孩子稚嫩的肩上,讓孩子處處都第一,否則就不滿、怨恨。那么,在高壓下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心理不健全,而心理不健全尤其在長大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即使成才,那他也很難適應(yīng)周圍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我想每一位家長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痛苦地活一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要時時與孩子溝通,明確表示對孩子有信心,對孩子做的每件事都要及時鼓勵和評價,即使每一次進步微不足道。當然,鼓勵、贊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有益的,但也要注意方法。過度或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贊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是在敷衍他,心理不能真正產(chǎn)生成就感,或者根本示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贊揚的。
二、父母在孩子面前應(yīng)樹立處事不驚、遇事不亂積樂以的良好形象
作為父母,應(yīng)該有穩(wěn)定的情緒。無論是惱怒、失望還是憂慮。都不應(yīng)該隨意地在孩子面前發(fā)泄,因為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最為敏感,長期生活在父母負性情緒中的孩子會失去安全感而變得退縮、緊張,甚至會封閉自己。
父母的力量是孩子的驕傲,也是孩子崇敬和效仿的對象。當生活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時,父母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鎮(zhèn)定有力地去處理問題,都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為他們樹立起生活的榜樣,可一旦父母表現(xiàn)出抱怨和不滿時,孩子的心理就像壓了塊大石頭。
曾經(jīng)有過一段時間,我的孩子明顯貪玩,學習不夠認真,效率低,字寫不好,數(shù)學題也總做錯。為此,我非常震憤,繼而十分惱怒。因為一直以來,我總以為孩子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另外,他當時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以往我就提前教過,怎么能不會呢?所以,當時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記得有一次,我檢查他作業(yè)時,火一下就上來了,大聲訓斥他,什么“學習如此差,還有什么資格當前學習委員,”,“名不符實,啥也不是”等有損自尊心的話全冒了出來,并且動手打了他。當時,他看到我最怒的樣子,十分害怕,臉漲得通紅,他并沒有哭,而是默默地回到書桌前。此后一連幾天,他失去了往日的活潑,也不跟我說話。事后,我也后悔,當時不該太沖動。因為他才是一個9歲的孩子呀?最后還是他媽媽出面協(xié)調(diào),我們父子倆做了一次思想溝通,使關(guān)系恢復(fù)如初。通過這件事,使關(guān)系恢復(fù)如初。通過這件事,我感到父母是孩子的天空,父母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如果父母表出不良情緒,孩子就會因此而惶恐不安。所以,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父母形象很重要,特別是當他有退步的時候,要及時幫助分析查找原因,在批評教育時說一句:“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得好,我以你為驕傲。”
三、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切忌束縛和包辦
要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面前的問題,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潛力。比如,今年暑期,我孩子的小表哥的自行車讓我騎吧!這樣每天上下學省時省力,而且到果外輔導點學習也方便。當時,我說,你太小,大街車輛太多,交通不安全,我不放心。他也就沒有說什么。可暑假快結(jié)束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他偷偷學會騎自行車?,F(xiàn)在他每天騎著小車子往返于學?;颡氉缘秸n外輔導點學習培訓,基本不再用家長接送了。這樣家長減輕了負擔,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
另外,在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家長們普遍也對孩子灌輸太多。灌輸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不僅在對知識傳輸?shù)挠行陨希饕氖菍⒆拥淖孕判挠泻艽笫`作用。我們的家長常常持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你還小,懂什么?讓我來教你,你照我說的去做。”這種態(tài)度根據(jù)在于我們對孩子的知識、能力水平的錯誤評價。我們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觀察與學習的能力,因而經(jīng)常為孩子出人意料的聰明舉動感到驚訝。但在贊嘆孩子聰明的同時,家長們?nèi)圆荒艽蚱瞥梢?,以客觀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導師地位,凡是在自己認為有一些知識的領(lǐng)域,不會對孩子的以點大加鞭撻,橫加修改,一定要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解釋為正確,可哪里知道,其實孩子們聰明才智得很,尤其是沒有被既定的理論與觀點“點撥”過,他們的思路開闊,常對事物有驚人的理解與洞察力,有時顯示出比我們成年人高明得多的見解。只可惜有些家長無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見,也不能夠接受孩子的見解有時比自己高超這一事實,從而也就大大打擊了孩子們主動探索世界奧秘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我也曾犯過此類的錯誤,自恃是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又當過五年高中語文老師,所以,對孩子的作文根本看不上眼,每每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模式給孩子圈定框框,孩子瞪著似懂非懂的眼睛聆聽我的“教悔”。逐漸孩子的作文內(nèi)容枯燥、呆板。記得有一次,孩子在朋友面前吹噓說:“我爸爸連小哥的作文都說不行,給狼狼地改了。”我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以后孩子寫作文時,我告訴大膽想像,不再束縛他。
當然,要培養(yǎng)起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必須經(jīng)過長期努力,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要努力為孩子撐起一片睛空,讓他們在睛空下放心地試飛、搏擊,直到有一天他們羽翼豐滿,飛出父母為他們撐起的一片天空……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zhì)人生,二是藝術(shù)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shù)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