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讀書人最為理想的人生境界,莫過于《大學(xué)》中所提出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完美模式。兩千多年來,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孜孜以求,可惜的 是鮮有人能夠踐行好的。倒是在這一理論提出之前的晏子,各方面都還做得不錯,可以算作“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范。于家,晏子不僅是負責(zé)任的好丈夫,在 一不貪污二不受賄的情況下,還將家族、妻族內(nèi)外照顧得停停當(dāng)當(dāng)?shù)模缓笕艘秊榈浞?。于國,晏子先后侍奉過齊國靈公、莊公和景公三位君主,“進思盡忠,退思 補過”,與他們的相處算得上成功。尤其是在相齊景公期間,盡忠竭力勸勉這位花花公子國君體國愛民,運用自己高超的裱糊技術(shù),彌縫齊國社會日益加劇的危機, 使齊國這座幾百年老破屋,屹立于風(fēng)雨之中不漏不倒,成為當(dāng)時的“國際”風(fēng)云人物之一。至于平天下,晏子雖未能像管仲那樣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 下”,但他在風(fēng)云激蕩的外交場合,機智勇敢,折沖樽俎,有力地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無怪乎司馬遷在為晏子所作的傳記中寫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 所忻慕焉?!边@位被尊為“文史之祖”的太史公對晏子佩服得五體投地,以至于甘心為他做個“司機”。
晏子名嬰,字仲,古代萊國夷維(今 山東高密)人。約生于周簡王元年(前585),卒于周敬王二十年(前500)。他出身于齊國貴族之家,其父晏弱為齊國的大夫。齊頃公時,晏弱曾與高固、蔡 朝、南郭偃三人一起作為使者代表齊國與晉國會盟,當(dāng)時晉國與齊國關(guān)系緊張,晏弱被晉國羈留。后來有人為他在晉景公面前說情,他才得以脫身。齊靈公時,晏弱為齊國在東陽(今山東臨朐東南)修筑城池,為吞并萊國做軍事準(zhǔn)備。此后不久,齊國即吞并萊國,萊共公逃到棠(今山東魚臺東)地,晏弱又舉兵圍棠而滅之,在 齊國吞并萊、棠的戰(zhàn)爭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晏弱不僅戰(zhàn)功卓著,他還是一位知識淵博而富有遠見的人。齊靈公時,周靈王欲聘王后于齊國,靈公不知有關(guān)的禮儀,便向晏弱咨詢。晏弱以他所掌握的相關(guān)知識,幫助齊靈公順利答復(fù)周王室,促成了齊周聯(lián)姻。晏弱與魯公孫歸父交談后,準(zhǔn)確地預(yù)見了公孫歸父必然滅亡。晏 子出身在這樣的家庭,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這對他的成長自然非常有利。可以說,晏子的聰明睿智、博學(xué)善辯、洞達世事與他的遺傳基因及所接受的良好教育是分不開的。
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晏弱卒,晏嬰繼其父為齊國大夫,從此登上政治舞臺,在紛紜復(fù)雜的政治生活中施展自己的 大智慧。他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成為繼管仲之后齊國歷史上又一位大政治家,是春秋中后期我國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齊家、治國、平天 下等各方面活動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謙虛寬恕、高尚廉潔、機智幽默、通權(quán)達變、堅貞不屈,帶給我們不少人生啟迪,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裱糊”的最高境界:一心以事三君
細讀有關(guān)晏子的文獻,首先令我們服膺的,是他在政治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智慧。他通權(quán)達變,洞明世事,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因而能夠因時因事因人制 宜,不做無謂的努力,更不做無謂的犧牲。他所輔佐過的靈公、莊公、景公三位齊國君主,脾氣不同,性格各異,而晏子卻能應(yīng)付自如,并且得到三位君主的尊敬, 功成身在,關(guān)鍵在于他高超的“裱糊”技巧:能根據(jù)三位君主不同的特點,靈活地處理與他們的關(guān)系。
據(jù)孔老夫子的總結(jié):“靈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 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饼R靈公頭腦不是很清楚。據(jù)《左傳·襄公二年》記載,齊靈公曾經(jīng)發(fā)兵攻打萊國,意欲將其吞并。弱小的萊國面對齊國 這個龐然大物自然無力抵抗,然而萊人似乎并不驚慌,他們通過正輿子賄賂夙沙衛(wèi)牛馬百匹,就輕松地將危機化解。夙沙衛(wèi)是靈公寵信的一位太監(jiān),在得到萊人的賄 賂后,他便攛掇靈公,讓齊軍打道回國?!蹲髠鳌返淖髡邔懙竭@兒禁不住一聲長嘆:“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在古代的謚號中,“亂而不損曰靈”,是 惡謚之一,專門為那些頭腦不清楚的君主們準(zhǔn)備的。
把國家托付給這種人,自然是一種悲哀;給這種人做臣子,也是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所謂“事之以整齊”,用晏 子自己的話說,就是“嬰之于靈公也,盡復(fù)而不能立之政,所謂僅全其四支以從其君者也”。那就是盡心盡力地對靈公勸諫輔弼,至于自己的言論不被這位糊涂的君 主所采納,齊國的政治未能改善,那也不可強求。自己也沒有必要像比干那樣,拼死力爭,最終不僅沒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反而白白地送了性命, 而商朝也隨即滅亡。在已知不可能裨補國計民生的情況下,潔身自保,待時而動,決不自作多情,這就是晏子的聰明之處。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古往今來,卻不知絆 倒了多少英雄豪杰!“殷鑒不遠,可以為師”,商紂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的下場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剛愎自用的紂王暴虐無常,諸侯離心,民不堪命,商王朝岌岌乎 殆哉!憂心社稷的王子比干不顧自身安危,多次強諫紂王,終于惹得這位獨夫心生殺機,比干落了個被剖心而死的下場。王子比干之死,不僅沒有給危機重重的商王 朝帶來任何轉(zhuǎn)機,反而使商王室“天下共主”的聲譽降到最低,內(nèi)部更加分崩離析。虎視眈眈的周武王聞知比干被紂王剖心而死的消息,興奮無比,打起替天行道、 吊民伐罪的大旗,乘機起兵,牧野一戰(zhàn)而滅商。
晏子的潔身自好與比干的悲劇說明了“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這條古訓(xùn)亙古不變。當(dāng)歷史沒有留給你施展才能的舞臺時,該放手時就要放手,不然白白送命,也不會對國家、社會有任何益處,只是徒然地在歷史上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明哲保身,多少還能給自己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靈公晚年,聽信自己最寵愛的戎姬的讒言,將早已立為太子的莊公廢掉,另立子牙為太子。乘靈公臥病的當(dāng)口,齊國的權(quán)臣崔杼突然發(fā)難,迎立廢太子莊公。不久,靈公病死,莊公正式繼位,在內(nèi)亂中晏子迎來了新君主。
如果說靈公最大的特點是糊涂,那么繼立的莊公最大的愛好就是好勇斗狠。他是靠暴力奪回權(quán)位的,所以特別迷信強權(quán)。繼立之后,他便與擁立自己的崔杼相勾 結(jié),把屠刀揮向與自己有矛盾的公室成員及大臣。在一片刀光劍影中,公室的勢力大為削弱,最終形成崔杼專政的局面。齊莊公喜歡養(yǎng)勇士,做事不講規(guī)矩,不顧道 義,全靠武力擺平。上梁不正下梁歪,在齊莊公的帶領(lǐng)下,齊國的勇士仰仗著武力橫行無忌,貴族世家也都以好勇斗狠為榮,既無人敢于向莊公指出他的錯誤,也無 人向莊公提好的意見和建議,整個社會風(fēng)氣很快變得烏七八糟,齊國的政治又陷入一片昏亂。晏子看不下去了,決定找莊公談?wù)劇?/p>